美国对中、俄的外交政策都是以经济交往为主,通过贸易往来,使得中、俄都离不开美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对俄的经济外交将大大增强,从而在三国外交互动中掌握先机。
中国刻意营造中俄关系“升温”
习近平接掌大位后,以国家主席身份首次出访,选择的第一个国家便是俄国。中共控制的传媒对习近平访俄大肆报道,竭力渲染中俄友好,中央电视台甚至不惜造假,称习近平访俄前中俄签订了意义重大的军售协定,俄方将向北京出售24架苏—35战机,并同中国合作建造4艘“拉达”级AIP潜艇。由中国方面营造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似乎再次升温。
习近平在访俄前接受俄通社等媒体时明确表示:“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对于中国高层惯性思维力图拉拢俄国对抗美、日的做法,中国国内有识之士甚为不满,认为在长期的中俄关系史上,俄国从来都是将中国作为一颗棋子使用、没有真正将中国当作朋友对待。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多的历史表明,只有通过与美国的交往,中国才得到实惠,国力也随之大增。从网上反映的民意看,赞同中国与俄国结盟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持怀疑观望态度,部分人则坚决反对。
对于中俄关系的升温,美国的动向颇值得关注。就在习近平访俄之前,从美国传来了最新的消息: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于3月15日表示,将冻结在波兰的导弹拦截系统的部署,取而代之的是本土防御系统。美国在波兰部署导弹拦截系统,是整个欧洲反导系统的重要一环,也是最靠近俄国的军力布局,一直被俄国认为对其有重大的战略威胁,俄罗斯政府早已表示不满。现在美国宣布停止部署,显然是对俄国示好,美俄关系由此可望转好。这个局面的出现大出中国政府的意料。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解释为何莫斯科接待习近平外热内冷,普京在与习近平会谈时,甚至有意避免涉及敏感的军事话题,使得整个访问华而不实。而俄国传媒则公开澄清两国首脑会谈时,根本没有谈到军事交流以及军售协议等,在世人面前给中国政府难堪。
美国“橄榄枝”四两拨千斤
美国政府在习近平访俄前夕,抛出一颗小小的橄榄枝,就拉开了中俄的距离,这说明在中美俄三国互动中,美国毕竟是头号强国,掌握着主动权。除了政府以外,民间传出的声音就更有意思了。习近平刚离开俄国,四月二日在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就举办了一个重要的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包括四位美国前任驻苏、驻俄大使,以及俄国前任驻美大使等重要外交界人士。四位美国前任驻苏、驻俄大使先后出使苏、俄超过二十年,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在美国目前对俄外交政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均认为目前美俄虽然在人权、叙利亚内战以及美国人收养俄罗斯孤儿等方面有严重分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美俄关系实质上在各个领域都比过去好。
2008至2012年担任美国驻俄大使的约翰•贝勒(John Beyrle)在会上表示,美俄两国关系的最大变化是贸易成为首要以及最重要的内容,他说:“我们大多数人从事对俄外交是从控制战略武器开始的,但现在被在一个更健康、更正常的内容所取代,就是一个强大和直接的经济关系。”
曾在1993至1996年担任驻俄大使的托马斯•皮克林(Thomas Pickering)则表示,他和他的同行会见了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以他个人的体会来看,俄罗斯并不像表面给人的印象那样死板强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是十分灵活的。
美国掌握三国外交互动先机
从这几位美国外交官的言谈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美俄关系的评估,并没有掺杂任何中国因素在内,其实这也反映了美国官方的看法,即不担心中俄会结成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关系。原因有二:首先,美国认为目前美中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中俄,所以中国根本离不开美国,对于中国来说,中俄关系看似牢固,其实只不过是历史的延续,北京频频向莫斯科示好,充其量是向美国施压,最终目的还是希望美国不要将中国作为敌手。为此,美国已经一再向北京表示,美国十分重视对华关系,不会将中国视为敌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隆(Tom Donilon)三月十一日在亚洲协会上发表演讲时,对美国的亚洲重新平衡战略做了新的明确阐述,指出重新平衡战略的几大支柱之一,便是与中国建立稳定、富有成效和建设性的关系。多尼隆特别指出,再平衡战略不意味着遏制中国。
其次,美国正在加强与俄国的贸易伙伴关系,正如当年与中国增加贸易交往一样,随着两国经济来往的频繁,美俄双方关系的紧密程度也不断增强,所以美国并不担心俄国会为了中国的利益而与美国重新为敌。
大致来说,美国对中、俄采取的都是以经济交往为主的外交政策,通过贸易往来,使得中、俄都离不开美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对俄国的经济外交将大大增强,从而在三国外交互动中掌握先机。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4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