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千古的浩叹:痛别张元勋先生(朱毅)

张元勋



探监提篮桥林昭送给张元勋的纸帆原件与铁玫瑰园复制件

鲍彤、戴晴、钱理群、王书瑶清明祭铁玫瑰园。

北大五一九前驱、《广场》主编、以“未婚夫”名义探监提篮桥林昭的曲阜师大中文系教授张元勋先生,4月12日下午因突发心衰于家中去世,享年80岁。
张元勋先生遗体告别仪式14日上午在曲阜师大庄严举行。北大中文系挽祭,曲师大近千师生沉痛送别,骨灰暂厝曲阜殡仪馆。

《广场》是极权中国第一民刊。《广场》是甲子中国民主第一波。《广场》是孕育后五四乃至三千年华夏第一奇女林昭的摇篮,也是四五大潮、北京之春、八九悲歌乃至当代民主中国叙事的最先声。张元勋先生全景式的《北大一九五七》中,有林昭专辑;而从静安分院林昭起诉书,到林昭提篮桥铁窗系列遗著,对峙着的价值中国无不念兹在兹北大《广场》!千古必浩叹:《广场》,价值中国巍峨的里程碑之一!作为《广场》主编的张元勋先生功在社稷,义薄云天!
作为学者的张元勋先生,还著有享誉楚辞研究界的《九歌十辩》

晚年的张元勋先生不顾食道癌与脚疾的双重煎迫,回归本色,秉笔存史,为北大、为《广场》、为林昭、为青春代故人歌哭不绝。南方周末记者去年重访,记录了先生最后岁月的艰难与执着:“白雪覆顶,双腿僵直,手也抬不起来。只有眼睛里光芒依旧。他每天还会在夫人的搀扶下坐在电脑前,再让夫人帮他将双手放在键盘上,写上百十个字或再多一点的文字。”从偕沈泽宜的五一九号角《是时候了》,到生命的绝响:“总不能停止写吧”,从亲历共鸣的历史沉淀,到不羁无疆的诗魂傲骨,先生著述广被聚焦,自然也颇引争议,却无不折射先生传奇的性情、峥嵘的人生,无不定格他呐喊着的北大!守护着的林昭!烙印着的时代!

千古必浩叹!——浩劫低谷铁门深处的蓝桥会,把亘古且普世的道与义,大写在华夏精神史的云端,却渊源于也底蕴着人类自由精神史上绝无仅有铁窗爱情篇!换言之:如果说张元勋探监之“未婚夫”名义是经典的谜面,那么林昭血写之《灵耦絮语》,就是无限创痛的真正谜底了。谜面谜底之间,是大历史的张力,是爱的亘古绝响,是古希腊神话和山海经以来无与伦比的精神传奇。而铁玫瑰园的林昭雕像,就是严正学、朱春柳夫妇根据 张元勋先生应我请求的具体反复指导,一稿一稿雕琢而成的。蓝桥会中林昭送给张元勋先生那只精美纸帆,经胡杰——苏州女诗人黑复制,成为铁玫瑰园最经典的展品,连同镶嵌在水晶中的《林昭血诗题衣》,让清明祭铁玫瑰园的鲍彤、戴晴等无数拜谒者惊叹不已。圣女双雕揭幕日,张先生感慨万端,藉司马迁如椽巨笔为林昭雕像揭幕题辞:“白虹贯日,彗星袭月!”先生且多次对我信誓:定要将彭令范姐赠他之手书(诗词)条幅装裱赠存铁玫瑰园,以存玫园对林昭最至亲至近的纪念!先生骤去时身边无人,并无一字遗嘱,一切茫然之中,我于此尤感痛惜!.....


而最痛的是,先生最后的遗愿竟成如此千古遗恨!——

辛亥百年的大年初一,先生终于首度坦承并在电话里向我衷诉:“林昭《血诗题衣九首》确实统统都是写致毛泽东的!”先生建言并渴愿身体力行——跻身乃至领衔同代学者对林昭铁窗文字的深入研究——“为后世留下林昭同代人的理解、诠释与见证!”先生甚至构想了林昭研究成果交流的基本要求与具体方式。茉莉风雨,两年过去,先生一直耿耿于此,谔谔于此!然而,恰恰林昭《战场日记》、《血书家信——致母亲》均已校讫之时,正当《灵耦絮语》三校仅余数节之际,眼看着灵幻的“周恩来”终于从 “絮”语中向唯其至关至要的张元勋先生实实在在走近了,先生却去了!骤然地去了!——永远地去了!!
灵天孽海,大义至情,半世纪交臂之间斯人骤去!感慨也见证这一切的人们,痛何如哉?!

是的,从石榴芭蕉院落三代人追寻同一个姐姐的雨季,到孔尚任墓前缠绵在《桃花扇》——“蓝桥会”之间的流连;从京北牡丹园面对周扬之子的金秋举杯,到西城“花瓶楼”为林昭《祭灵耦文》的子夜对阵;从掷杖学舌天涯林希翎的白发童趣,到闻及林希翎竟成《灵耦絮语》中絮语的无限唏嘘,乃至无穷无尽的长话交流,辗转不已的短讯争执......天下之大,近五年来我与张元勋先生之间缘于林昭也关乎林昭之纠缠交融,即使五一九人中,怕也无人可及!无论是风狂雨骤,还是雨过天青,所有我们为林昭而相对的日子与时光,都是美丽的。所有我结识的北大人中,张元勋先生是第一个——也许又是唯一一个可容我对峙、缠辩、抗争乃至任性的长者。此情此谊或可谓也如恩师、也如兄长;更是诤友、更是同志——张先生则有自己的惯性表达:“同一焦点”!
却正缘乎此,才不容、不便也不堪此刻此处一一展开,唯有哀思!唯有悲痛!唯有无尽的浩叹!

是啊,谁能否认或怀疑:浩叹着引啸《广场》的张元勋,浩叹在世纪之交的张元勋——无论日升月出、无论生日忌辰总浩叹着林昭的张元勋,其本身不必被价值华夏所浩叹?!可叹的蓝桥会,可叹的苏州行,可叹地徘徊在青岛海岸的林昭母亲……可贵亦可叹的《北大:一九五七》!——尤遗憾修订版中大大加码的对沈泽宜先生、谭天荣先生的过分纠缠与贬抑…….作为“同一焦点”的忘年至交,我甚至孤独见证过的张先生第一次面对林昭十四万言书的狂怒与失态——多么可叹!以致第二天陪倪竟雄大姐再探先生,我也近乎失态了!——那是林昭至亲至近两位故人:中新社小礼堂第一次追思林昭之后,就是他和她,陪林昭妹妹重访北大风雪夜故地!那该是其后20年间他们的第一次相见!暗自思忖:极可能也就是两位耄耋老人的最后一次相见了!引见着,陪同着,见证着……可再睹性情的针尖对麦芒,我竟跻身其间,全然忘记该给敬爱的大姐和先生留下合影了!哪怕仅仅合影一张也罢——也算是对林昭、对二位前辈的一份尊重啊!——我真该死!也就是那夜:与倪大姐以林昭遗著相许相期。拦住一辆的士,目送大姐绝尘远去,兀立在深秋子夜的太平街我沉思了很久很久,失态的懊恼之外,一种解悟竟渐渐萦心:

物以类聚:性情林昭的故人,原来皆无不性情!

而终于能够在一字字一句句的校读中面对林昭遗著了,那种解悟就更其明豁,更其透彻了:.是啊,人类精神奇葩的《灵耦絮语》竟得以在胡佛馆藏之外存录、校对的深处,如同张先生赤忱守护与失态恣缠之悖谬的背后,究其本质而言,是否又恰是一种林昭般的执扭,林昭般的至情,林昭般的守护,林昭般的寄托呢?对故友林昭的追魂、守护与共鸣,在张先生,在倪大姐,在谭天荣先生,在……竟是以各各如此不同的甚至对峙方式来呈现的!这对人们解读林昭的又迷乱又透彻、又疯狂又圣洁,是否有某种借鉴意义呢?恕不展开——更祈前驱者们远离人格的互诘!诀别先生之际提及这些,乃是坦率承认:张元勋先生,性情中人也!而各有性情的林昭故人,不但丰富着我对性情林昭的感性认识,更各各性情地绵展映衬着精神林昭的价值与事业!——尽管校录以来,我还是我一直难以具体想象:张元勋先生面对十九万字的《灵耦絮语》又会如何第一反映?!
蓝桥会一角的张元勋先生终于去了,底蕴着蓝桥的《灵耦絮语》终于“来了”,性情“想象”——探究对于成为历史的先生,不但未必多余,反倒可以预见:张先生之逝不可弥补的巨大空憾,乃至其后对其本身事功得失的探究与歧争,怕都恰又是对于林昭研究的一种张力,一种召唤,一种深拓……性情地呐喊,性情地求索,性情地守护,性情地迷失……这样的张元勋,必将随其劫世之叹与被叹在林昭研究中无穷趋于浩大,而名至实归地名流千古!

——千古浩叹的性情林昭的性情故人!

世博会那年,令范姐归探故国故城,据说在机场脚扭伤(?)因而未能与已多年不能行走的张先生见上面。据张先生说:其时他曾短讯我X告以彭归,我竟茫然!不仅那次,先生与令范姐之间电话交流信函往来之相依互慰,一直不绝,令人欣慰。尤其难忘的是,张先生至少三次向我提及——有一次倪大姐也在场:他悲悯孤身海外的令范姐老病无依,极希望也再三劝谏她回归故国,最好就住他曲阜的家,“我不在了,孩子们也一定会给她养老送终的!”我感觉这绝不是尊严的令范姐可以接受的。……先生则反复说明,他是这样对令范姐解释的:“我不能忘记与违背我当年在提篮桥对林昭——对你姐姐的承诺啊!”

去年的澳洲齐氏推动中国进步奖,授予包括令范姐与张元勋先生的十六人之林昭精神遗产守护群落。多数人主张奖金不处分,留作林昭遗著出版基金。因是我受命代表受奖群体写了获奖感言,张先生特辗转发来短讯:“望三思之”:“钱可以不考虑彭的意见,但出书必须尊重她的意见!因为版权是属于她的…….”如何看待《灵耦絮语》等出版的精神价值与社会效果,不仅对峙着价值华夏,而且精神中国主流界与直系亲人之间,难免因不同视角而分歧。但是正如我深深理解令范姐执着版权的深心,我也深深理解张先生以“我们”的名义对“精神焦点”独特而执拗的深深顾惜——那是一份超越大历史时空的践诺与守护,那是一颗拳拳眷眷却伤痕累累的心!南方周末去年采发的《总不能停止写吧》一文中,我就读到了令范姐2011年8月29日信中的对先生探监提篮桥以来的沧桑回顾和感念,深切感念先生一种非同一般的维系,不用标榜,不言而喻,超越世俗,情操高洁。”

浩叹原来是这样延伸的!

然而此刻,悲哀之外,我更深陷在骤然之后的茫然与深疚之中!——坦率地说:也夹杂着对我素来十分敬重、十分感念的马嫂未能第一时间告知的怨怼:当我与嫂子彼此都在电话中失声呜咽,两个小时之前,一缕青烟之后,张先生已孤卧长眠在殡仪馆了!——天涯的令范姐一定仍然茫然着!夏雨后浓绿的芭蕉前给先生与我抢拍过的马嫂啊,您该见证也理解什么是恩师、兄长,什么是诤友、同志的!……可连奉孝、书瑶先生,连我——我们许许多多林昭的追魂者,竟也未能亲赴曲阜送张先生最后一程!

于是,此刻的铁玫瑰园,素花怒放。

于是,拜谒过铁玫瑰园的人们,皆“聚集”在林昭雕像前,沉痛送别以一笔一划、也以性情悉心雕琢了林昭的张元勋先生。

他们是:
五一九战友:陈奉孝、王国乡、王书瑶、钱理群、蒋文钦、
燕遯符
、博绳武、李雪琴、沈志庸、阎桂勋、纪增善、俞庆水、邓荫柯、张效政、;
北大新秀:老鬼、吴迪、夏业良、俞梅荪、胡石根;
铁玫瑰园园主严正学、朱春柳夫妇;以及甘粹、朱毅、胡佳、胡杰、艾晓明、王荔蕻、刘强本、诗人阿尔、王藏等。
北大诗人邓荫柯敬挽学兄元勋联曰:
高擎自由旗帜首发青春诉求燕园唱《是时候了》无愧林昭战友
罹尽囹圄折磨再沐时代阳光曲师献《九歌十辨》真副屈子精魂
热血肝胆(横批)

大时代的浩叹,大人生的浩叹,大爱情的浩叹,大历史的浩叹:敬爱的张元勋先生,永生的前驱与师长!您在浩叹北大、浩叹林昭,还是在浩叹自己?——

悼念林昭——诗一首
张元勋

  你毁于一夕,
  化作了碎玉一瓯,
  空留下这千层玉砌,
  万树碧柳!

  你诗魂傲骨,
  一世风流!
  悲镜中华发,
  欲说还休,
  看明月总有,
  勿须把酒:
  美丽呀!
一瓯碎玉化作了天上的琼楼!

千古的浩叹——张元勋先生千古!


张元勋先生遗体告别日于北京


圣女双雕揭幕日的北大人

张元勋与北大人

与《广场》付主编王国乡共话当年《广场》

参加学术活动

王书瑶与张元勋


林昭同班同学王国乡与张元勋夫妇

张元勋与妻子马用强

修鹏、朱毅与张元勋先生在其曲阜师大庭院合影

张元勋、朱毅摄于北京

左二周扬之子探看来京治病的张元勋

张元勋与北大校友俞庆水

蓝桥会中林昭送给张元勋先生那只精美纸帆,经胡杰——苏州女诗人黑沨复制,成为铁玫瑰园最经典的展品,连同镶嵌在水晶中的《林昭血诗题衣》,让清明祭铁玫瑰园的鲍彤、戴晴等无数拜谒者惊叹不已。圣女双雕揭幕日,张先生感慨万端,藉司马迁如椽巨笔为林昭雕像揭幕题辞:“白虹贯日,彗星袭月!”
千古的浩叹——张元勋先生千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