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杜光:北大形象及其他――黄头麻雀论政微博选录之一

   (说明:去年,有一位朋友在新浪为我开通了“杜光论政”的微博。第一次进入微博的页面时,出于好奇,对页面上的所有提示都点了一下,有一处要我填写姓名、年龄、住址等项目,还要填绰号。我想起在上小学时,有的同学给我起了个绰号,叫“黄头雀”(温岭土话,即麻雀),便填上了。不记得当时怎么想的,又加了个“麻”字,成了不伦不类的“黄头麻雀”,而且成了“杜光论政”的“副牌”(?)。
   在“杜光论政”微博上写了一些后,因为我写的博文不断被管理员“和谐”,觉得这样写也白写,浪费时间不值得,对它也就兴味索然了。接下来我就病了,出院后调养期间,有朋友劝我还是应该把微博利用起来。我被他说动了,痊愈后上网时就去打开它,不料页面上却出现:“由于违反了新浪微博的安全检测规则,暂时禁止访问。”这就是说,“杜光论政”这个微博已经被封闭了。后来又点了几次,还是“暂时禁止访问”,虽然有些失望,好在对它也没有太大的期待,封了就算了。
   过了不久,在我的新浪博客上,偶然发现有“微博”的提示,试点了一下,竟然出现了“黄头麻雀”的微博页面。难道“杜光论政”被封了,这个“副牌”还能用吗?高兴之余,便写了几条微博,第二天又写了几条。但第三天一看,没有一个读者,大概实际上还是处于封闭状态。写了没有人看,自说自话,那还写它干什么?
   当天晚上上床睡觉时,我还在想:写,还是不写?最后还是写的想法占了上风。我觉得,每天晚上把我对某些问题的想法看法写下来,为以后写文章积累材料,这样自说自话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写了两天,又觉得我写在“黄头麻雀”微博上的一些见解,也可以直接发到网上,同朋友们交流,不一定非要等到写文章时再利用,所以就想了这么一个发表形式:在微博里选择自己觉得还有点意义的博文,汇集成几则“时政感言”,发给朋友们,并送到网上。这样就可以同正式的文章一样,起到抒发见解、交流思想的作用。

选发的博文完全保持原貌,为了阅读方便,我按照内容的不同,分别加上标题,如需要另外添加说明,则用括号加以区别。考虑到博文在次序安排上一般都采取“后来居上”的办法,我这里也不改变。)
(一)北大形象
2月23日    收到俞梅荪报道北京大学2月19日老校友新春联谊会的文章,其中谈到: 他在给一些右派难友拍照时, 有一位校友会工作人员过来干涉, 叫他不要照, 并且对他说:“上次有人照相上网, 败坏了北大形象, 我们是北大人, 要维护北大形象。” 她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北大人要维护北大形象。
北大人要维护北大形象, 这当然是一个不容怀疑的命题。问题在于: 我们要维护的是什么样的北大形象?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堡垒, 有着值得所有北大人自豪的科学、民主和兼容并包的自由传统, 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无愧于北大人称号的有用人才。这是北大形象吗? 当然是。这样的北大形象, 当然值得维护。
可惜, 几十年来, 这个北大形象却越来越黯淡,代之而兴的是另一种北大形象。长期的党化教育和熏染, 消磨了北大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就改变了北大的形象。北大已不再是科学民主的堡垒、学术自由的圣地;相反, 却日益官僚化、政治化、衙门化、学店化,崇权尚钱, 争名夺利, 这样的北大形象还值得维护吗?
可见, 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北大形象,一个是光辉的形象, 一个是丑陋的形象。一切有良知有自尊心的北大人,都应该维护科学民主的北大形象,鄙弃那个官僚化、专制化的北大形象。听说不久前有几个学生得知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 面露喜色, 竟被取消奖学金的资格, 这是专制化的北大形象的最好解读(也是对科学民主的北大形象的破坏)。
当然, 所有北大人都有责任改变北大的丑陋形象, 重塑北大的辉煌。而最有义务、也最有条件重塑北大形象的, 应当是目前的校长书记们。别的不说, 五六十年来, 北大积累了多少冤假错案, 这些都是历届北大领导人造下的罪孽。你们既然继承了他们的职位和权力, 当然也有责任解决他们遗留下来的问题。
这几年的校友新春联谊会, 每年都有好几位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学生前来, 向校长书记们提出道歉赔偿的要求。这是送上门的好事, 它不是与你们为难, 不是破坏北大形象, 而是为你们改变北大形象提供了机会。有远见的领导人应抓住这个机会, 表现出北大领导人应有的智慧和勇气, 挺身而出, 而不应躲避。
对右派索赔, 可以有三种选择: 下策是借口与我无关, 或者党中央没有统一部署, 推脱逃避: 中策是表示道歉, 这是不难做到的, 如果说, 全国有那么几个右派没有改正, 官方还可以辩解的话, 那么, 北大全部右派都已改正, 不就说明北大反右是百分之百搞错了吗? 既然完全错了, 道歉就是合情合理的。
上策是既道歉, 又赔偿。今天的北大完全有这个经济实力,问题是北大领导人有没有这样的胆识。毫无问题, 如能采取上策, 北大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如果顾虑重重, 不敢采取上策, 那么, 采取中策, 正式向被划为右派的难友道歉, 也多少能改善北大形象; 不幸得很, 现领导人选择的恰恰是下策。
(二)垄断反垄断的较量和指导思想的谬误
2月21日  许多朋友对体制内的民主与专制的博弈, 似乎缺乏足够的估计。当然, 在政法和文化舆论领域, 民主力量受到严厉的压制和残酷的镇压, 一直处于下风, 但在经济领域, 改革反改革的对峙与斗争却十分激烈。因为在经济领域, 这个斗争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反垄断上, 在这个问题上, 起主导作用的却是改革的力量。
垄断与反垄断的对峙与斗争, 十分明显地表现在国务院在2005年发布的"36条"和去年发布的"新36条"上, 这两个条例都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 这就意味着要扩大市场经济的范围, 削弱垄断经济。而代表垄断利益的权贵集团则竭力阻挠这两个文件的落实(所谓“两门现象”,即:看得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和好不容易进去了却被弹出来的“弹簧门”,就很能说明问题)。目前, 这个斗争正方兴未艾, 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2月22日  其实, 在经济领域,只要仔细观察, 就不难发现垄断与反垄断的对峙与较量。经济体制改革是前进还是倒退, 就看垄断经济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就是把计划经济的垄断体制, 改革成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是十分明智的, 但指导思想有误。
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是由一系列谬误的理论观点构成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就是一个严重的理论错误。市场经济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分,硬要给市场经济套上社会主义的笼头,也就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近二十年的改革过程,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错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来源于列宁斯大林的国有制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谬论)。所以,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要“以公有制为主体”,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他们不了解, 或不愿意去了解:国有制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而是处于三岔路口的过渡经济。
国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垄断经济, 它有可能溶进市场经济, 逐步消解它的垄断性;但也有可能蜕化为官僚或权贵的所有制, 这是一种比资本家所有制还要落后的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公平竞争, 等价交换, 有它自己的规律, 而国有企业却垄断资源, 垄断市场, 垄断价格, 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现在居然要把违背市场规律、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国有经济充当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且要起主导作用, 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这个理论谬误,是九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歧途, 并且目前遭遇种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所以, 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削弱垄断经济,指导思想就必须走出这个理论误区。
(三)对于在中国鼓吹“茉莉花革命”之我见
2月21日  昨天北京上海有些人响应海外人士的号召, 到街头示威, 结果被警察驱散, 有的人还遭到拘捕。今天, 又见网上有人提出在四五举行"百合花行动"。我认为这是很不明智的, 就像三十年代共产党的那些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号召地下党员到街头游行示威一样, 实际上起了驱羊进虎口的作用。
1989年后,民间和在朝的改革派民主派被一网打尽, 多年万马齐喑,无所作为。经过多年的孕育酝酿, 近几年(好不容易)才逐渐有了生气, 我们欢迎这个趋势,同时也应当爱护正在成长中的民主力量, 利用网络工具, 发展这股力量, 加强他们之间的结合和凝聚, 形成足以推进民主、深化改革的社会力量, 不要轻易地盲动。
在“维稳”暴力空前强大的情况下, 仓促地号召人们采取行动, 却不考虑它的后果, 使民间的改革力量民主力量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这样既不明智, 也很不负责任。我希望海外的朋友不要再随意指挥国内的行动, 不要给国内的改革力量民主力量出难题。你们身处国外,没有风险, 应该考虑国内民间力量的处境。
                                                  2011年2月24日选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