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星期一

VOA:基辛格如何一手重塑了美国的对台政策?

美国之音 20231203

华盛顿 - 中国对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逝世作出异常高调反应,官方的媒体在对基辛格大加赞美的同时,也披露出一些此前鲜为人知的基辛格力促美中建交的细节。此外,美国的历史资料也显示,基辛格在台湾问题上的历史作用可能比以前人们所了解的更为关键。

美方"acknowledges"或并不是"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基辛格星期三去世后,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的国家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星期四援引一位中国前外交官、当年在中国外交部美大司任职廉正保说的话说,基辛格对《中美联合公报》中涉及最敏感的台湾问题的核心表述,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还说,周恩来后来曾感叹道:这句话"我们挖空心思也没有想出来。""所以博士还有博士的好处"。

根据史料,当时,基辛格和周恩来虽然都急于实现两国关系的突破,但是在关键的台湾问题曾一度僵持不下。

设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收集和保存了与国家安全政策相关的大量的已经解密的文件。该档案馆在1970年9月-1971年7月国家安全档案电子简报中指出,理查德·尼克松总统(Richard Nixon)不愿在台湾问题上放弃太多。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和周恩来第一次会面时,急需讨论的议题可谓范围极其广泛,但两人花了大量的时间讨论台湾问题。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布美国官方解密档案中有关这次会面的记录共有46页,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讨论大约为9页,接近20%。

中国原来的表述是"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基辛格将其改成"中国的一部分",大大降低了在美国国内的政治敏感度,而对中国来说则毫无任何不同。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迈克尔·鲁宾(Michael Rubi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北京没想到基辛格会如此爽快地承认放弃台湾,"中国可能声称拥只有一个中国,但没有人预计承认北京最终意味着与台北断绝关系。"

尽管基辛格被认为确定了"一个中国"的政策,被批"卖台",但是,他在美国是否完全接受中国的立场、承认台湾属于中国这一核心问题上似乎也可能留下历史的伏笔。

基辛格"破冰"之旅对那句话最大的贡献或许是在《上海公报》中用acknowledges一词。这个词似乎刻意对美国的让步有所保留,可能为后人就美国是否接受了中国的立场进行争论留下了一个历史性的可能性。

acknowledges在当时的中文版公报中被翻译为"认识到",美中两国的建交联合公报中文版的翻译是"承认",即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也"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英文中相对这两个"承认"用的是两个不同的词,承认中国政府为recognizes,而针对中国的台湾立场使用的是acknowledges。acknowledges可以被解释称为"听到了、了解了"中国的台湾问题立场,但是可能并没有苟同。

基辛格字斟句酌,使两国当时能绕过了这一堪称"无解"的难题,促成尼克松访华并最终建交。

白宫五分钟讨论:美国是否支持或反对台湾独立?

台湾问题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美国是否支持或反对台湾独立?美国国务院网站上公开的一份历史记录显示,基辛格同样在这一政策的制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后不久,基辛格和尼克松总统以及白宫办公室主任哈里·罗宾斯·霍尔德曼(H. R. Haldeman)就美国在台湾独立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讨论。

尼克松当时似乎并不是很清楚,问"那么台湾独立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并说在国务院的文件中也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美国应该支持台湾独立运动。基辛格回答说,那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运动了。基辛格还说,"如果他们想要脱离,那是他们的事情。"

尼克松回答表示同意。

接下来的对话堪称一唱一随:

基辛格:我们不会鼓励。

尼克松:我们不会鼓励,就这样。

基辛格:我们也没说我们会反对。

尼克松:我们也没说我们会打压。

基辛格:我们也没说我们会反对。我们说我们不会提供支持。而这一直是我们的立场。我们从未支持过。

这段1972年3月13日上午的讨论持续了大约五分钟,但此后历届政府均以大致相同的语言反复重复了其大意50多年之久,而且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的政策还可能会继续定格在那五分钟。

"台湾对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去年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采访时说。"我们不鼓励他们独立。那是他们的决定。"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年6月在北京重申美国台湾政策时也再次表示"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

"在基辛格的广泛承诺框架内,我们遵守了这些承诺。"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鲁宾说。"我的意思是,这就是外交的本质,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会遵守。"

但是这位前美国国防部官员也说,国会近年来也在对台军售、美国官员访问台湾等等一些问题上试图突破这些限制。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基辛格在美中《联合公报》中有关美国从台湾撤军的表述上也有贡献。

中国官方和台湾官方对基辛格褒贬两极

中国几天来对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逝世作高调反应,称其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

"当中共领导人感到在国际上受到排斥时,将基辛格这样的人描绘成'老朋友'可以成为他们心理力量的源泉。"曼彻斯特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中国的新民族主义:自豪感、政治与外交》(China's New Nationalism: Pride, Politics, and Diplomacy)一书的作者葛小伟(Peter Gries)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

在中国(中共)把基辛格当作"老朋友"的时候,基辛格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也将中共"浪漫化"了。葛小伟说,希望未来的美国领导人在跟中国打交道时不至于把中国过于浪漫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项目高级研究员蔡志祥(James Char)对美国之音表示,就像1936年的西安事变一样,基辛格力促美中和解被证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结束了中国对前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更重要的是,这种和解将为中国后来向世界经济开放和北京在国际体系中的崛起提供平台。"

他说,不过,美国政策制定者从此不再天真地认为北京可以改革其政治制度,成为华盛顿倡导的自由民主秩序的一员。

中国对基辛格一直推崇备至的同时,台湾则对他一直十分不满。前总统蒋经国称基辛格为"季奸"(Kissinger 台湾被翻译为季辛吉)。"季奸分别在国务院向新任国务卿文斯介绍俄使与匪代表,由此可以看出今后美匪俄三角关系之'风头'"。台湾国史馆的公开的蒋经国在1977年1月11日的日记中说,"以及季奸的阴魂之不散,此亦是我意料中之事,吾人决不可轻心以视卡特之外交。"

台湾国史馆网站上公开的蒋经国1977年1月11日的日记截图
台湾国史馆网站上公开的蒋经国1977年1月11日的日记截图

基辛格虽为共和党,但在民主党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卡特之外交"中出任顾问,在其协助下,卡特在1979年完成了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基辛格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跟很多十九世纪的欧洲的外交家的想法差不多,"为了达成主要的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的目的, 我可以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台湾在这中间就是扮演的小国角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