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星期三

独立日纪念文:德国很美,但我想去美国!

 贡嘎山1 一个衣衫褴褛的植物学家 2022-07-04  Posted on 


前言

此文在原文"德国很美,但我想去美国!"的基础上修改、增补后重发。原文昨天发出2小时候被删,许多粉丝和微信群都在问,为什么被删。新文中删掉了关于大国的内容,增加了挪威移民对挪威的看法和一些网友的对原文的评论。对原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文学城》博客(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798/202207/2784.html),国内朋友需要梯子。


正值今天7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Independent Day),美帝245周岁了。新文权当独立日纪念文吧!


德国很美,但不属于我

笔者在德国留学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美国。两天前,儿子突然对我说:"I have just realized that we came to the US 20 years ago, in May of 2002."是的,时光飞逝,从德国来美国后,转眼已经20年了。


来美之后,就打算写一篇题目为"德国很美,但不属于我"的文章,但一直未能动笔。必须承认,德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都非常美丽。同时,总是庆幸自己和家人能够来到美国。华人留学生去欧洲的原因和经历多种多样,但来到美国的原因几乎没什么区别:更包容的社会心态、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宽松的移民政策。


Image

在545岁的美因茨Mainz大学留学时与植物分类研究所的同事合影(坐着差不多有笔者高的那位是笔者导师,C4教授Joachim Kadereit)


来听听新移民朋友们朋友怎么说。参加讨论的朋友包括7位从德国移民美国、2位从中国移民德国、1位从中国移民挪威、2位从中国移民加拿大和18位从中国或日本移民美国的朋友。这些话题,由'圣村的故事'群的一个名叫"中国游客大闹巴黎"的视频引起,该视频述说国内游客在巴黎的一些不文明习惯。这些非常有趣的讨论涉及德国、挪威、欧洲其他地区、加拿大与美国在种族歧视、移民政策和发展机会方面的比较。


欧洲、德国、挪威、美国的比较


晓波:

我去过很多次欧洲,巴黎去了二次,从中国人刚开门旅游到疫情前,从北边挪威到南部西西里,我们都去过。我自己没有见到这些,倒是在欧洲经历欧洲人的不文明与抢劫。可以看我写挪威人怎么歧视亚洲人的(www.haiwai.com/blog/p/462407),他们认为racial profile是工作有效性的保障,只是当事人心里会不舒服。这种事情我们在德国的火车上也经历过,他们不查德国人的证件,专查亚裔,太太则与他们力争;我则向德国人解释,这在美国是不被允许的。德国人好玩的地方是,有理时说英文,无理时说德语。我们现正在准备再次去欧洲,看看这视频还是蛮好玩。


gongga shan:

有趣的故事。华人/亚洲人在世界各地中的地位,还是在美帝最高。


Tony:

所以啊,中國人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知道外族很可能会根据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整個民族!


不爱吃鱼的猫:

心底最深处的歧视到处都有,美国的制度保障了至少表面上遮盖一下。不觉得被歧视也只是自我假想。


gongga shan:

欧洲人确实有些歧视亚洲人,没有大多数美国人的开放心理。西欧好一些,东欧原来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更歧视亚洲人(他们也最看不起华人)。所以,我们在德国呆了5年后,一到美国圣路易斯,就感觉 woaalmost heaven(几乎是天堂!)。这句话在我心中很多年,也计划用在我的自传中。


Image

美因河在此汇入莱茵河,也许这是Mainz这座城市的由来("Z"为26个字母之尾)


mfxin:

谢谢你的信息,更珍惜美国这块土地了。


不爱吃鱼的猫:

他们看我们,就像某些华人看越南人一样,蛮夷小国,我乃天朝正统。


清萍:

说来说去,美国歧视其实没那么糟糕。我的刚果非裔朋友跟我讲,她自己感觉美国这里即便大家说再不好,也比很多的地方好。


晓波:

欧洲华人的生活品质与美国华人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主要是到美国来本身就不容易。美国是很多欧洲留学生的终点站,这位植物学家到了美国就把儿子培养到哈佛,自己也做研究员,穿得衣衫褴褛只是假象。


我在美国也带不少中餐馆里长大的孩子,他们里面的好几位去读MIT和圣路易斯的华大(Washington University),这是那些在西班牙的温州裔杂货店老板的后代不可想像的未来。我与他们都聊过,他们后代的绝大多数都是跟随父母打工,好多人连大学都不读。


杨华:

@晓波你说的好真实。


Meng:

@晓波我可以作证,群主在美因茨Mainz 是我们的华人领袖,衣冠楚楚。


gongga shan:

@Meng 其实一直都是衣衫褴褛。"华人领袖",只是为大家服务而已。


Linda

我认识的温州餐馆老板、厨师、跑堂的孩子,还没有一个人是接手餐馆的,都上了好大学,在荷兰国立几所大学都差不多且几乎免费,学生还有生活费发交通卡发,当然上远在天边的哈佛且是不可想像的。换句话说,在大学搞个Legacy, 校友教授的孩子录取有优先,没钱没特长的温州孩子排名靠后,也是不可想像的事。


Wenxia

@晓波这一点我既认同也不认同:我因为工作的缘故接触过父母在美开餐馆子女上大学的孩子,我都特别喜欢。有的父母完全不讲英文,虽然家庭在美辛苦经营,积累了财富。其子女从小就参与工作,培养出来了良好的韧性,当然作为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第一代大学生) 会有很多自身的挑战。而在洛杉矶,我也接触过移民来美的成年子女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个案,我以为跟欧洲也应该是相似的,都大概会是随移民群体人口正态分布吧,虽然我没有这些数据。


Image

Jason于1999年在美因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上给大家讲故事


Hope Bai:

本来美国就是移民国家,都是外来种族,除印地安土著外。大熔炉!不过是早迟踏上这片自由土地。不同时期的移民对美国社会都做了重大贡献!但是早期移民的确为美国建国做了伟大贡献,制定了立国的宪法。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Lincoln's later speech said "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be perished from earth"。几世纪来,美国人珍视先贤立下的宪法关于人权基本观念。不同民族在大熔炉中还算和睦相处。我30踏多年前,来到这一自由国度,虽然那时很穷,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确经过多年努力奋斗,算是圆了美国梦!但是现在,社会已经极度分裂 ,对亚裔的歧视引起的暴力攻击,越来越严重!我们不要以为美国社会表面比欧洲好,西欧人对亚裔特别是华人的歧视,可能还没有到严重暴力攻击的程度。亚裔,特别是华人,应该团结去争取真正的平等!


gongga shan:

奥巴马当选总统时,我跟我们植物园老主任Peter Raven聊天,他说,你想象一下,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当选德国总理的可能性有多大?确实,德美两国、欧美在种族平等方面差异确实不小。欧洲国家里,英国是这方面最好的。美英几乎没差异。


TT:

有幸在德国生活几年,在对移民的包容与机会方面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及时离开了德国。


不爱吃鱼的猫:

英国还是相对保守的。我在伦敦周围的一个小城市出差,晚上去当地饭馆吃饭,明显感觉到人们有点不适应看见我。diversity 很重要。在美帝的饭馆里吃饭就融洽多了。


清萍:

到底美国这里是个melting pot(熔炉)!


不爱吃鱼的猫:

是滴。我知道很多在德国的华人朋友最终选择落户美国了。欧洲还是人种不够杂。


Caren:

@gongga shan 欧洲包括德国以前都不是移民国家,所以他们认为外国留学生都应该学业结束后返回其母国。我记得当年留德期间,每次应邀到德国人家里做客时,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回去?"而在美国,除了印地安人外,大家都是移民,所以看到移民长住是常事,不足为奇。我来美国后,从来没有人问我何时回母国。但在Covid-19 pandemic期间,前总统川普抗疫不力,反而甩锅给我们华裔,煽动仇恨亚裔,对亚裔的杀伤力极大。


不爱吃鱼的猫:

以前认识一位瑞典帅哥,金发碧眼,在实验室里整天被美国妹子围观。开会时众星捧月地被围在中间。那种没有混过的长相在美国太罕见了。


Michelle:

我见过从冰岛来的小伙子姑娘们,那简直就像是晶莹剔透的小儿人啊。


清萍:

冰岛的人漂亮还极热心。


不爱吃鱼的猫:

@Caren 我也被美国人问过啥时候回去?为啥要留在我们美国?我直接回答这里风景好啊,我爱蒙大拿(Montana)。 我都觉得自己好机智。


TT:

为啥要留?可否回答"与你一样"?


gongga shan:

在美国可以摇杆很硬地这样回答。


TT:

好!我还没被问过。


Pengcheng

2006/07年,我从香港去多伦多,在芝加哥转机/进出海关。美国海关的那个家伙,高高大大、四十左右的非裔agent问我,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in Hong Kong? (你在香港干什么?)我回答说,I am a professor over there(我是那里的一名教授). 他的下一句把我惹火了,What are you doing in THIS country? (那你来美国干什么?)我怼回去道, I can do whatever the shit I want to do in THIS country, just like you(我可以在这个国家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就像你一样). 他看看我,把护照递给我,说,Welcome home, sir(先生,欢迎回家). 对我来说,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问题,I still love this country more than any others(我还是爱美国胜过爱其他任何国家)。


Image

5岁去德国,9岁来美,29岁时Jason联合创办的公司APLD在纽约上市。美国给了他机会!


晓波:

我们在美国这个民族融熔住惯了的人,看见欧洲的有些事情确实不习惯。有一次在挪威景区的面包店,服务生明显对一位华裔长者不尊,根本不理采他。我在后面也插不上嘴,似乎他想买种食物但是语言不通。当时人很多,我也沒办法去帮他。我们买了东西都在外面吃,突然看见挪威年轻男人开始驱赶那位资深老人,别人坐凳子都允许,但是他就是不允许老中坐。我是实在忍不住,指着周围每桌的白人游客对他说:"你看看这么多人坐着,你为什么唯一驱赶这位中国老者?你是不是有意歧视他们是中国人?"他坚决否认歧视,声称他是维持环境,因为有些游客在那里用面包粹片喂鸽子。


挪威XH

很吃惊挪威景区居然有如此大胆公开的不友善和不公,今后一定多加留意。不过挪威人对美国是真心喜欢的,比如白送奥巴马诺奖,只因他是第一个黑人血统的总统。我想不管在哪里,只要做人正直友善,认真负责,礼貌文明,自尊自爱,自律自重,不会不受欢迎的。


晓波:

说得很好。美国应该是对移民第二友好的国家,笫一友好的国家是奋斗目标,现在还不存在。美国拥有主体价值观,但是美国不强调同化你,也就是以前辩论的similarity。美国尊重亚文化的存在,甚至亚裔里面还分华裔、越南裔或菲律宾裔,去年诺奖得主是亚美利亚裔,太太是华裔。犹太人将华盛顿视为他们心中的新耶路撒冷,我们华人也应该将华盛顿看成我们的新长安。我在瑞典发现在百年前20%的人移民到了美国,现在我们的孙子就流着他们的血脉。


gongga shan

美国不但不想同化你,还想法retain your culture(保留文化),还promote diversity(促进多元)。这是我来美国后第一次参加密苏里植物园的"中华日 Chinese Culture Days"时听到的圣路易斯文化部官员(黑人)这样说,当时很激动。


挪威XH

据了解挪威人是二百年前开始移民美国,前后可能有一百万人过去了,现在在美国的挪威后裔几乎与本土一样的人口数。据说因为挪威土质贫瘠,耕种不易,当年很多人是奔着明尼苏达州一带肥沃深厚的土地而去的。瑞典那边平,土壤条件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么多人也跑去美国支援建设呀!美国有广袤的土地又是张开双臂的移民国家,一代代去那里生活的人容易得到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前两年有一部电影,讲一个爱尔兰女孩在纽约布鲁克林发展的故事,电影中欧式风格的保守制约与发展上升期纽约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憧憬,也许回答了我们讨论的问题。


几十年来,我好几位朋友在挪威读完学位最后都去了美国。我也很喜欢美国人的阳光正直善良和一直以来对世界事务的担当,美国是一个美好的国家尽管高院最新的生育政策让人失望。


晓波:

我们周围有大量德国后裔,我们北边的州大量的北欧移民,以至于我第一次走在巴黎或意大利街头,感觉在美国比在发过和意大利的金发碧眼的人还多。有次我从瑞典旅馆起早赶飞回美国的航班,结帐过程与服务男生聊了起来。他问我在美国什么地方,我说来自St. Louis(圣路易斯), Missouri(密苏里)。也告诉他,在我们那里有条大道叫Lindbergh Boulevard(林伯格大街)那位驾驶单引擎飞机从纽约飞巴黎的Charles Lindbergh 正是你们瑞典后裔。我原以为他会因此而自豪,没有想到他迅速反应到:"他是个纳粹同情人,我不喜欢他"。可见瑞典对美国的好感。


挪威XH

我能想象,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是个好地方,而且这里还有许多优秀的老乡,但我想欧洲或北美,孰好孰坏,还要看个人的喜好和境遇。大西洋东边西边的文化各有优缺点,我们每人专业不同,机遇不同,不好一概而论。我想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处处是浩荡的文明正义,欺压歧视只是角落处的斑驳阴影。我们这一代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走出来的青年,日久他乡即故乡,大家能安居乐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之处就是好地方。


gongga shan:

在很多朋友的眼里,圣路易斯算不上美国最宜居的城市。


Caren:

我是80年代在西德留学的。那时中国留学生极少,如同大熊猫一般稀有。我第一次在德国坐火车,搞不清楚地方快车和欧洲城市快车的区别,上错了车。坐在我对面的一位德国男士,得知我是中国留学生,第一次乘火车外出,买了普通快车的票,却登上了特快车。他彬彬有礼的和列车员解释原由,把我送到下一站的站台上,交待我等后面一班的普通快车。我至今很感激这位好心人。


TT:

德国人接受教育好,绝大多数是彬彬有礼的。


Caren:

@TT 是。像川普那样说粗话的人很少。也许和我们打交道的德国人水平比较高。


TT:

是的,就看到那几年德国人不待见他们这暴发户老乡(川普)。


gongga shan:

我是非常感激自己在德国的机会和经历,认识了很多友好的德国人。但我感到非常幸运,来到了美国。


TT:

同感。


Caren:

@gongga shan 确实,美国的机会比较多些。记得我在美因茨(Mainz)遇到一位来自美国的华人博士后。他说:"海外留学生,若没有在美国留学过,不能算留学生。" 受他这番话的刺激,我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便来了美国做博士后。


TT:

嗯。在德国的第三年(2000),我从德国慕尼黑辗转来美国新奥尔良开会,是第一次来美国。来之前想着,应该给老婆孩子买点儿小礼物带回去。来看了一周之后,感觉应该是家人一起来美国生活,而不是带礼物的小事。于是,当时买礼物的钱省下了后,举家来到美国了。


gongga shan:

这有意思。


Ostar:

我科大读研究生,June 4之后校园上演胜利大逃亡,当然最想去美国,我也如此;阴差阳错上错车来到德国,从零开始学德语的最初几年总以为还要去美国的,结果30年过去了只去美国旅游一次,德语说、写问题不大之后便井底之蛙般喜欢德国,住美因茨。


gongga shan:

@Ostar 谢谢分享。群里有好几位你科大校友。德国确实是个美丽的国家。


TT:

@Ostar 其实,留在德国,生活很好啊。当时,好多人离开,也是因为看不到能留下的希望。


gongga shan:

@TT 对,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Ostar:

很多在德国留学去了美国,反之寥寥无几。


Peter

数年前,我跟一个德国人也聊过。他也是更喜欢美国。我说,德国有古典的城堡等等,多优美呀!他说有个屁用。


yiyuan

德国确实很美,德国人多有素质,但让我们绝大多数海外华人爱德国,有难度。


加拿大hellooo

我在多伦多基本没有感觉种族不平等的问题,去美国南部佛州迪士尼附近度假村时就感觉一些白人看人的眼光有些异样,不知他们从哪里来,可能是东欧的。但在美国大部分时间还是很好,人们都很热情有礼貌。


Laonier

来美国三十多年了。成功不成功?我觉得,应该从同龄层、相近层次,相近起点来看。如此,我还算成功的。大家的话,觉得都很对头,话都很"近"。到美国来读书、工作、生活,是最好的路。这是最大的成功。可以想自己想的(当然是相对而言)。此点最为可贵。现今世界上,能如此的地方真不多。


Coww

欧洲历史有两千年,传统早就行成了。美洲印第安人没有成行社会制度,更无法歧视更高级的文明。外来人都想Fit in(适应),美国容易些,其他地方根基牢固,想扎进去不容易被接受。


YC

十年前德国基民盟的政客还可以正式地宣称要小孩,不要印度人。现在再这样讲,大家会觉得他脑子坏掉了。但德国现在也正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每年人口在增长,但是实际增长的是难民的数量,流出的是以德语为母语的本国人。


Linhai:

欧洲如果和美国一样种族混杂,种族冲突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多了。


Xiangqin

我离开中国二十多年了,在日本生活五年,在美国生活快二十年了,总觉得在以前受到的歧视比在国外受到的歧视只多不少。记得在北京工作时,一个办公室的北京人每天都提醒我"你们外地人。。。"


gongga shan:

其实,美国的种族歧视不算严重,至少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歧视人,尤其是不敢歧视不同族群的人。黑人被某些媒体大量渲染成被歧视的对象。说实话,从某个角度讲,黑人在美国最牛。可能美国是种族歧视最弱的国家。


在美国,几乎没有城市人歧视农村人,大城市人歧视小城市人,沿海人歧视内地人,富人歧视穷人,有权有势人歧视老百姓。。。这几年网上充斥着的某国人对非洲黑人的歧视,在美国简直就是重罪。

我在美国的3家邻居中,有一家的太太、另一家的先生都从德国移民过来。昨天在泰国餐馆用餐,一位在Webster University上学的德国小伙儿在餐馆打工。他知道我原来在德国留学。我问他,是否喜欢美国,他说太喜欢了!

-----------


结束语

以上讨论未必全面,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友好、越来越包容!


——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