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疇/戰略作家(苹果日報 20220214)
不管你自我感覺是偏綠還是偏藍,如果你的人格不獨立,恐怕在政治實務上,你只能被歸類於廣義的「統派」。道理很簡單,沒有獨立人格,在政治實務上被逼到牆角時,就容易妥協,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好,不抗爭而默默接受。而,這正是覬覦台灣領土的敵人在入侵台灣時最需要的社會文化,不論是文侵還是武侵。
道理反過來說,如果你有獨立人格,你肯定是偏向自我治理、反對被威權統治的,躺平主義不會是你的天性,反抗威權才是你的天性。有獨立人格的人所堅持的原則不一定是對的,有時甚至是偏執的,因此對是否具有獨立人格這問題的判準不在於「對錯」,而在於是否天生反威權統治。
其實日常生活中就有例子。你我中許多是父母,即使不是父母,你也做過孩子。孩子有沒有獨立人格的傾向,就看他/她在家中、學校中對威權管制的反應。不受管教、喜歡自己發揮的孩子,長大就會有獨立人格的,反之,則沒有。
因此,對「好學生」、「好孩子」的定義,就決定了一個社會、國家、文化中獨立人格的含量。如果這兩個定義落在「聽話、服從」,此社會、國家、文化一定患有「獨立人格匱乏症」,通常就是個政治上的順民社會、經濟上的打工國家。反之,若定義落在「好奇、好問、不服」上,通常政治上就會升格為自發秩序社會,經濟上成為創新國家。
回到此文的標題,「沒有獨立的人格,就是廣義的統派」。這樣說,肯定會傷到許多人的自我感覺,這點只能抱歉,因為話必須說到位,否則乾脆不要說。
此標題不僅適用台灣,也適用於所有其他在地緣上存在「被統一」的國家,例如烏克蘭、南北韓,還有許許多多地緣上陷於千年困境的國家或民族。
重點重複一次:國家患有「獨立人格匱乏症」,就是培育「被統一」條件的富饒土壤。值此2022年初春,世界聚焦於烏克蘭和台灣,兩者是否被敵國侵犯,都對地球未來30年的勢力格局具有重大影響,然台灣的關鍵性比起烏克蘭大上十倍也不止,不過這不是本文主題,先略過不表。
想深入談的是,烏克蘭和台灣,哪個國家的「獨立人格匱乏症」比較嚴重?換個方式問:哪個國家的「政治順民症」比較嚴重?或,哪個國家的「民間自發秩序所產生的國防力」比較強大?
烏克蘭人口台灣兩倍,正規軍40萬,從比例上與台灣相符。然面臨敵人強大火力之威脅,其國民已主動全面自發組成民間防禦系統,女性不落男性。顯然,烏克蘭人不乏獨立人格,也沒有順民症。
由於同樣與俄國接壤,遠在北方800公里的愛沙尼亞(Estonia)也緊張起來,人口僅有133萬的該小國,已經自發組織了兩萬民兵,打算以來福槍狙擊手的民防,對付可能入侵的俄國飛機大砲坦克部隊,因為身為如此小國國民的他們非常清楚——只要國土(台灣的1.5倍)不被全面有效佔領,敵人就輸了。愛沙尼亞也沒有順民症——想要打我很容易,但想要佔領我你試試,我人口中的1.5%是自發的民間狙擊手。這比例,若換算到台灣就是正規軍之外,民間自發產生35萬名步槍狙擊手。
台灣在地緣上乃兵家必爭之地,未來一千年可能都如此。想要有主體性,首先人民得要有獨立人格,不敢講全部,至少一半人得有吧?想擺脫近代史400年來的順民症,首先得有起碼的血性,而不是桃花源小確幸吧?
難道台灣未來一千年都要落在「被統一」的懼怕中?聯合國席位就能有保障?人家烏克蘭都有了32年了。靠他國保護?我還沒聽說過本國人不求自衛、他國就來保你的案例。
沒有獨立人格,何來獨立國格?沒有獨立人格,就會傾向於「不排除被動統一」,換句話說,就屬於廣義的統派,不管嘴裡怎麼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