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

李怡:順勢而行,還是以理抗勢

拜登上台,有曾經支持特朗普「圍中救港」的人,轉而稱頌拜登;也有反特朗普的人勸繼續批評民主黨的人,不要固執己見,至少看看拜登做得怎樣才批評。民主黨當權,現在罵拜登對香港有何好處?
納粹德國的罪行被揭露後有人質疑:當自稱上帝子民的猶太人慘遭屠戮時,上帝竟不施以援手,這樣的上帝,還值得信仰嗎?
哲學家維根斯坦說:如果上帝不給予如生存、財富、地位等任何好處,就不信仰上帝了,那他信仰的,不是上帝,而是好處。如果他因為有好處才信仰,那麼他實際上是被外在物質所決定的,這樣的人和動物沒有區別。
中國儒家所講的「理」與「勢」也如此。已故儒學大師徐復觀論《理與勢》,指出「理只有是非而無大小,勢則不僅有順逆而且有大小。」如果我們做事為人只憑勢,那麼遇到勢小於自己就恃勢欺人,而遇勢大於自己就會神消氣沮,張皇失措。他認為做人應憑心中的價值信念,憑「理」而不是順「勢」。
席捲全球歷久不息的疫情,使「時」與「勢」都從個人權利最大化的西方國家,倒向國家權力最大化的專權體制。
西方文明衰落了嗎?美國衰落了嗎?為何衰落?
羅素•柯克(Russell Kirk)在1953年出版的《保守主義的精神》中給出了獨特的答案:「美國衰敗的背後,始終貫穿着一條清晰的主線,那就是美國的立國根基——保守主義精神正變得越發脆弱,作為繁榮根基的活水源頭正在枯竭。」
回顧美國歷史,不難發現,保守主義精神興,則美國走向繁榮,保守主義精神亡,則美國走向衰落。
甚麼是美國保守主義精神?柯克的經典著作指出,就是當初由一批清教徒在1776年通過《獨立宣言》而建立的立國精神。柯克總結出六個原則:一、相信有某種超驗性的道德秩序或自然法的主體,統治人類的社會和良知。所謂超驗,就是那些超越經驗和理性的、神明道德秩序。
二、尊重人的多樣性、差異性以及人性的不完美,拒絕激進主義、狹隘的平均主義或同一性。
三、文明社會需要法治,人人在上帝和公正法律面前才是平等的,其他一切平等的追求都會造成損害;要接受經濟結果的不平等,反對無差別的社會。
四、無私產,不自由:堅持私有財產制度,以及對公權力的警惕與限制。
五、尊重經歷歲月磨礪的原則、傳統與規範,尊重歷史,承認人類智慧有限,拒絕抽象的頂層設計和臆想的烏托邦藍圖。
六、強調社會的連續性,主張審慎與自然、自發的改良,反對激進狂熱的「大破大立」的變革。
保守主義的基礎,是由信仰支撐、也是自律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個人自由。自律的意思是,人在追求自由時,要警惕人性之惡,必須有所節制。不是沒有邊際、沒有信仰的自由。
1953年柯克出版《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時,已經覺察到保守主義會不斷受人性之惡的衝擊,甚至打算將書名叫「保守主義的陷落」。
上世紀6、70年代開始,美國的反歧視、反差別、追求平等的思想意識就在教育系統一路狂奔。大學培養的左青,一代又一代進入政府、媒體、大學研究機構、NGO、法律界,社會左傾似不可逆轉。全球化中的暴發戶國家,與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及金融寡頭勾連,更是勢不可擋。
要順勢而行嗎?還是要以理抗勢?儘管理往往敵不過勢,但要相信自由是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在美國保守主義精神節節敗退的今天,它的價值反而更加彰顯。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