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北京家中的鲍彤和夫人蒋宗曹
1月16日是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逝世三周年纪念日,赵紫阳家属以及各地民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由于来自政府方面的压力,这些活动都只能以低调不公开的方式进行。而人们对于这位力主改革的中国前领导人以及他的改革路线也再次进行了思考。
2005年1月16日,中国改革开放先驱人物之一,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逝世。三年来,每到这个日子就会有民众自发进行悼念活动,纪念这位对中国改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在六四事件后因为拒绝镇压学生民主运动而遭到罢黜,并被软禁家中,直至去世的前领导人。
北 京市民李金平就是这些民众中的一个代表。赵紫阳去世之后,李金平就在家中为其设立灵堂。而2005年以来,每到赵紫阳忌日,国安部门就会将李金平从家中带 走,今年也不例外。他的弟弟李金龙对记者表示:“国保的人上午来,说带他吃饭去。国保八点来的,然后待到9点40给带走的。门口搁了三辆警车。也没说什么 理由,就说带他去吃饭。”
赵 紫阳家属当天也在家中进行了祭奠活动,据海外媒体报道,有各界人士参与活动过程,但由于政府方面的高度关注,祭奠活动保持低调。赵紫阳执政时期的机要秘 书,曾因六四事件入狱多年的前中共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鲍彤被政府方面禁止外出,因此无法参加相关活动。鲍彤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话采访时表示,政府对祭奠 赵紫阳的活动总是神经过敏,他说:“我也觉得很不能理解,一个公民去世了,很多公民悼念他,我不知道这件事情会使领导层感到什么恐惧。但我看到,这件事情 显然是冒犯了某些人。”
尽 管自从六四事件以来,中国政府对于赵紫阳其人其事都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但近些年来,一些前高级官员和民众纷纷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介绍赵紫阳的改革思路, 以及赞赏他在担任政府总理和中共总书记时期的政绩和改革路线。赵紫阳的多年好友宗凤鸣出版了“软禁中的赵紫阳”,记录他在多年软禁期间的谈话记录。而中国 前副总理田纪云更是在“炎黄春秋”杂志上撰文提及赵紫阳,赞扬他生活朴素,并把赵紫阳与胡耀邦并称为对中国改革起到关键作用的两名前领导人。
同样阅读了田纪云文章的鲍彤表示,能够在(赵紫阳逝世)一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里出现这么一篇文章很让人高兴。但是只有一篇文章出现,就不是好现象。
鲍 彤在采访中提到,赵紫阳当年推动的经济改革,其中心思想是回归市场经济,扩大农民和企业自主权,是一个政府向民间和市场“让步”的过程。而六四事件之后, 尽管中国依然执行改革政策,但却是一种不允许存在反对意见的改革,并且以权贵阶层大肆侵占国有资产为主要内容,这就导致一方面出现了大量亿万富翁,而另一 方面,高达两亿民众生活在每日不到一人民币的生存线下。
鲍彤认为只有通过政治改革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赵紫阳当年受制于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元老,而无法全面实施自己的改革意图,而中国目前的领导层完全有条件走出这一步。他说:“只要愿意做,应该是可以做的。现在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领导能力,比那个时候要高的多。我想赵紫阳先生如果看到后继者超过他,做的比他更好,他会很高兴的。把共产党加之于人民身上的,经济、政治乃至思想上的各种枷锁统统打破。我认为,不是不可能的,是有可能的。现在经常说我们中国 条件不具备,我不相信,我不是老百姓条件具不具备,而是领导人给不给老百姓条件。”(德国之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