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有一个通毛病,就是:改造别人
中国这毛病到处可以表现出来,就是要“改造”别人,而不能“容忍”别人。要“改造”别人的思想,而不能“容忍”别人的思想。
大到伟大领袖,小到凡夫俗子,都很难摆脱这一点。
若是领袖,那就必须要求人们在思想上“信奉和崇拜”自己;必须要让人们有“统一的思想”,有全民或全党的“共识”。这就使得人们不敢讲心里话了。若是普 通人,也喜欢凡事总要争出个究竟来,非要让对方服了自己不可,或非要对方在思想上认输不可;在最好的情况下,也要絮絮叨叨地做婆婆妈妈的“思想工作”,反 正,要是谁在“思想”上发生了“错误”,那就一定要“纠正错误思想”。
能不能让人们“各说各的”?能不能让人们随便说什么都行?
恐怕很难。
以前,党支部要做思想工作,居委会要做思想工作,任何人都会做思想工作。
现在,不用那么麻烦了,老板或上级哼一声,大家也都鸦雀无声了。
我个人感觉,先秦的诸子百家,还是“各说各的”时代,很有一点“民主”的味道。
百家争鸣,也会有人说服了别人,或者试图去说服别人。例如孟子,就到处给某些政治人物们做思想工作;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也是凭着一张嘴,试图说服别 人,而不是搞什么“统一思想”。若要搞“统一思想”,只有列国统治者才行,但那不是春秋战国时的“中国特色”。因为那是个“多国时代”,故此思想压抑和思 想限制,是比较难的。如果这个诸侯国“思想不自由”,那么,那些追求思想自由的人们,就会到别的诸侯国去。所以,那时候,老百姓怎么想,怎么说,似乎大都 “言者无罪”,好像也没有听说有什么“思想犯”。孔子批评“春秋无义战”,很有点指责统治者们的的味道,但是也没有受到各国统治者的批判和打击报复。他还 可以“周游列国”,没有受到“出入境”的限制。
孔子西行不到秦。我不知道原因,但是否可能是秦国的言论有限制?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按当时的人口比例,实在不算个小规模的学校了,也很有一点“全民”的味道。
但是,孔子尽管也骂人,但他自己并没有一股“强加于人”的味道。没有听说哪个弟子不同意他的观点,孔子就把他们赶出学校。当时,鲁国是一个小国,而它旁 边的齐国是一个大国。孔子也没有“思想专制”的能力吧。所谓“少正卯之诛”也有人怀疑是不是确有其事。总之,当时那段历史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没有人要求所 有的人都要有“统一”的思想,
大概孔子自己绝没想到,他后来竟成了“大成至圣先师”,成了“文宣王”,鲁迅说,这是一个“阔的可怕的头衔”(大意)。一个鲁国的孔子的思想,竟成了世世代代的中国帝王要求全体人民都要遵循的思想原则。
所以,要求“统一思想”,是秦以后的事情。
但是,以前由于没有那么先进的通讯工具,没有大量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等,没有那么多礼堂,没有那么多麦克风……,所以,要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也是颇不容易。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西方人民越来越崇尚自由思想、自由创作、自由发明创造……。
而我们中国,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正好,都变成了“统一思想”的用具。
(2008.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