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星期日

王维洛:许医农,一个真正的男儿——许医农与《长江长江》一书

作者:王维洛


1:许医农(1929910—20241012日),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2:戴晴主编《长江长江》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2月出版的《长江长江》一书


 Ein Bild, das Text, Schrift, Handschrift, Zahl enthält.

Automatisch generierte Beschreibung

3:许医农是《长江长江》一书的编辑


一、资深编辑许医农

在网络上看到薛野先生撰写的《许医农们是失败的一代吗?》一文得知,原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许医农女士于20241012日在北京昌平去世,享年95岁。在介绍许医农女士生平时都称她为资深编辑,因编辑出版《青年生活向导》、"传统与变革丛书"、《山坳上的中国》、《长江,长江》、"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宪政译丛""历代基督教学术文库"等上百种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尊敬。

许医农女士负责编辑的《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1989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北京发行。笔者以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公开地从政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地论述三峡工程的书,出版发行此书的目的是追求中国社会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向以领导意志为决策依据的陈旧的政治体制的挑战。

《长江,长江》是一本很少有中国人知道的书,或者说,知道此书的中国人大多只知道书名,只知道这是汇集了1988年底之前国内专家、学者对三峡大坝建设的不同观点与论述的书。至于具体的内容,知道的很少。这是因为许医农女士负责编辑的《长江,长江》一书第一版共印刷发行了5万册,其中3万册在六四之后被下架、被焚烧、被化为纸浆。一个证据就是,许多人认为三峡大坝开始建造之后出现的问题,是新问题,是之前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不知不罪。这样就开脱了决策错误的责任。

2020年李锐的女儿李南央主编《三峡啊》一书,由溪流出版社在美国出版。《三峡啊》一书将戴晴主编、许医农负责编辑的《长江,长江》完整收录在内。李南央女士在《总序》中写道:20197月初,网上传出一个据称是日本学者制作的"三峡大坝变形"视频。就三峡工程,美国中文自媒体"明镜电视"主持人陈小平博士,邀我做了一个对谈节目。节目播出之后,很多观众留言,希望能够买到我在节目中提到的《长江,长江》这本在大陆被禁的小书,也有人希望我能够遍一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峡工程的前前后后。于是,就有了《三峡啊》这本书。李南央将书奉献给读者和守望着三峡的后人并纪念三峡工程的反对者们!许医农的名字出现在《三峡啊》一书的封面。


Ein Bild, das Text, Schiff, Wasserfahrzeug, Poster enthält.

Automatisch generierte Beschreibung

4:许医农的名字出现在人名的第五行左起第三位,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在纪念许医农女士女士的文章中是这样评价的:《长江,长江》书的编辑出版,展示了许医农在编辑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责任感,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三峡工程的学术性著作,也是中国在发展与环保之间权衡的一个缩影。

这也许是在当今中国的政治氛围中,能够走得最远的评价,是否支持和反对建设三峡大坝工程,是中国在发展与环保之间的权衡。其实,《长江,长江》书的编辑出版,是中国社会在争取民主、科学道路上的一次勇敢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号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只是人民的公仆。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决策多是由"人民的公仆"拍脑袋决定的,最终也不承担决策错误的责任。1986731日万里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做题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把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联系起来。

当时正在进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由水利部组织412位专家参加。在一项工程决策之前,先做可行性论证,然后再做决策,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同时还要做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次尝试。许多人对这次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给予希望,希望走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第一步,开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9881121日至30日,三峡论证领导小组召开第九次(扩大)会议,审议三峡工程最后两个专题论证报告。三峡论证领导小组建议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在1989年审查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当时有香港报纸报道:如果一切顺利,按早建方案,三峡工程"将于1989年开工"!这时三峡工程"反对派"十分着急,因为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14个专业组的领导权均为三峡工程"主上派"或者"留苏派"把持,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意见不能得到充分发表和应有的重视。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李鹏)的规定,不准公开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内容,不准出版关于三峡工程的书籍和专业文章,一切都在黑箱中进行。李锐先生提议,由《光明日报》著名记者戴晴出面,编著一本关于三峡工程争论的书,赶在1989年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开会之前出版,把争论的观点告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告诉全国人民,让大家都参与到三峡工程决策中来。这就是赵紫阳说过的: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个任务由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林华担纲。林华是抗日战争时期赴延安的大学生,在解放区是制造炸药的专家。他在延安就认识戴晴的母亲。戴晴是著名的记者,在《光明日报》任职,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戴晴建议,采取记者采访的方式,将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意见汇总起来,因为记者的手笔比许多老先生要快。留给戴晴的一共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戴晴回忆说:第一件事不难。我虽然不能一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采访拒绝在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上签字的十名专家,但改革开放已十年,相当一批优秀的记者已经摆脱只听命于自己的上司,心甘情愿作喉舌的心态。我们可以合作,我们齐动手,可以在一周内推出十篇访谈录,但发表在哪里呢?

对控制最严的报纸本不敢作任何奢想,但那时《世界经济导报》还没有停刊,或许有可能发一期专号?我与张伟国很认真地筹划了一番,不幸被上海本部否掉了——这是同人间的不同意见,没有官方插手。

报纸不行,刊物呢?《瞭望》之属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据称思想解放的是《新观察》,但他们几期已涨稿,能不能发个增刊?不行,因为必须上报特批,不但时间来不及,也肯定批不下来。《自然辩证法杂志》呢?科学院主管,但新任院长据说属于绝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忠厚长者。《群言》?《华人世界》?……记得还问了好几家,全部理由充足地婉拒,共产党真是伟大得滴水不漏。(笔者注:1989年时的科学院是1987年上任的周光召,在三峡工程上与李鹏狼狈为奸,并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忠厚长者)

最后只剩下出书一条路了。

问了北京的几家,包括有眼光、有胸怀,不时赔钱出好书的几位和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出的几位,都被婉拒。戴晴陷入绝望之中。

"竟无一人是男儿",最早出自五代后蜀国主孟昶妃子花蕊夫人的一首诗,后来被习近平引用。在谈到当年苏联崩溃时习近平说:"最后戈尔巴乔夫轻轻一句话,宣布苏联共产党解散,偌大一个党就没了。按照党员比例,苏共超过我们,但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

许医农女士生1948年高中毕业后改男妆远走南京勇闯天下。1988年底1989年初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工作的许医农给了《长江,长江》个书号,并亲自担任责任编辑,展示了她的担当,是一个真正的男儿!

戴晴回忆出书的过程写道:"绝望之中,就如上苍主使一般,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贵州人民出版社的许医农!四十年代末即参加了'革命'的许大姐是全国最有见解、最肯为作品与作者作出个人牺牲的资深编辑,当时正代表贵州社在京组织另一套书稿。至为关键的是——"牢牢掌握"终于也有了一个小砂眼儿小漏洞——她有权在出版社审批的同时给我们一个书号。开印。"

1989年六四之后,《长江,长江》被定性为"一本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书,是一本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书,是一本为动乱与暴乱制造舆论的书"。《长江长江》一书中的文章作者、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被告黑状,被单位党组负责人找谈话,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要求不能再在公开场合发表对三峡工程的意见。

许医农女士应该也受到了这样的待遇。笔者没有看见许医农女士后来对《长江长江》一书的评论。

许医农女士负责编辑的《长江,长江》的公开出版发行,是中国人追求中国社会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次努力,是向以领导意志为决策依据的陈旧的政治体制的挑战。历史已经记下了这一本书和责编辑的许医农女士。

20241012日笔者基本完成《难以画上句号的三峡工程》一文,作为缅怀许医农的悼文:

199243日全国人大以其历史上最低的赞成票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1993年即开展施工准备。199412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至今约30年,但是工程依然难以画上句号,证据如下:

第一,本应于2019年底结束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至今仍在进行之中;

第二,中国百姓至今仍在交付"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唯一的差别只是基金现在改名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本质和方法没有改变;

第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并没有如某些专家所预测的,在中共政府投入巨额投资、实施治理措施后,并根据以往经验,三峡工程运行十年后会回归稳定。地质灾害仍在持续发展中,特别是新出现的三峡库岸劣化问题严重且急需治理,所需的治理资金非常巨大;

第四,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并没有真正结束。由于库水位的抬升而引发的地质灾害将迫使起码几十万库区居民再次迁移。以重庆市忠县为例,需要搬迁的居民达10.8万人;

第五,新建移民城镇面临的库区洪水淹没问题。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2024年洪水位到达海拔183米,超过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8米。20249月中旬因洪水威胁紧急转移的居民人数为0.8万,这些居民必须搬迁;

第六,三峡库区的"产业空心化"与三峡工程移民的"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前途)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部分三峡工程移民依然生活在贫困状态,依靠城镇或者农村低勉强保维持生活。三峡工程外迁移民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回迁压力大;

第七,三峡大坝已经成为长江航运的瓶颈(船舶平均过船闸的时间为8天至12天),迫切需要再炸出一条长江新航道,建设第二个三峡船闸。该工程已经列入"十四五规划"

第八,由于三峡水库拦蓄泥沙,清水下泄,造成长江中下游崩岸严重,加重洪水危害,使朱镕基在1998年长江洪水后用300亿国债加高加高的长江干流堤岸整体受到损坏,急需治理。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和重要蓄滞洪区治理也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湖北省也把继续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河势控制及岸坡治理纳入该省的"十四五规划"。三峡水库清水下泄,致使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上海、江苏、浙江的海岸线面临后退的风险,必须采用工程措施加以制止;

第九,三峡水库以发电为主要目标的水位调节,导致汛后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及沿河湖泊提前进入枯水期,不时打破历史最枯水位,枯水期延长,加重干旱灾情。汛后长江口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镇的饮用水水源受咸潮影响的风险增高,咸潮持续时间延长,需要从外地输入水量,对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十分不利;

第十,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逐步显露出来,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即出现的库区支流水华现象,至今无法解决。长江干流河支流水质下降,尽管改变水质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但无法改变水质下降的事实。长江珍稀鱼种濒临灭绝的趋势没有得到制止。实践证明,工程论证认为三峡工程是一个空调机,能改善当地的气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三峡水库在一个很大范围内改变了降雨模式,使暴雨更加频繁、强度更大;

第十一,三峡大坝的安全问题依然是中共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三峡大坝成为实现武统台湾过程中敌方定点威胁的目标。三峡大坝"不是很好"的建造质量,将迫使三峡大坝提前进入大修时期,大修可能与第二个三峡船闸的建造同步进行;

第十二,由于三峡水库的出现,以及近二十余年来长江上游大量兴建大型水库,近年来长江径流量减少。中科院院士张楚汉在2019年指出,近10年来长江径流量减少约7.5%。按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计算,减少7.5%即平均每年减少75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1年半的径流量。长江径流量的持续减少,对中华民族为了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危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