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星期日

范疇:台灣與其做「預測」,不如做「預策」

這不是一篇「預測」文章,事態太複雜而難以預測。這是一篇強調「預策」之文 - 料想各種狀況而預先想定對策。
美國大選進程,將在一月六日(美國時間)走到法定關鍵時刻 – 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認證各州的選舉人票數,依憲由現任副總統彭斯主持開票、唱票、宣布美國第46屆總統當選人。按照常理,這只是儀式行為,就像美國婚禮上牧師在宣布男女結理前必須問一句:在場有沒有任何人反對這場婚姻?
但這場選舉,從去年11月4日投票日起,事況就沒有一天在「按照常理」發展,因此我們沒有理由預期,1月6日這天會按照常理順利走過場。
如同好萊塢劇本,這場儀式可能出現:當場有人大叫「婚禮是騙局,證據在這裡」,或者有人喊「新郎(或新娘)是假冒,真的在門外」,或更離奇的,冒頭反對者太多,導致婚禮儀式當天無法完畢。
依憲,唱出各州選舉人票數時,只要有一名眾議員提出書面簽字的反對狀、一名參議員簽字附議,兩院就必須回到國會山莊內各自的會場,舉行至少兩個小時的辯論,然後一員一票的決定支持或不支持。除非兩院同時多數支持該反對狀,該反對狀就無效。然而,倘若被反對的州數目太多,每次都得辯論至少兩小時,議程就會被拖到地老天荒。
美國歷史上,這種技巧沒有成功過。的確,依照常理這難如登天,主流媒體近幾日出現大量文章和分析報導,論證其不可行。但是,既然如此不可行,又為什麼花費那樣的篇幅和密度來論證不可行呢?直接哈哈一笑不就得了?
由現狀看,1月6日將有議員提出反對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關鍵在於,如果反對的理由只是個人意見,那再多的反對也不過是拖時間罷了,影響不到最終結果。因此,反對的理由必然是以證據為基礎的。
可以預見,1月6日在參眾聯席會議中,世人將看到傳說中驚世駭俗事件的相關證據。國會雖不是法院,無法裁定證據的有效性,但只要存疑,議員就有立場決定採信或不採信。這樣,就構成投票的要件了,並不需要弄到在議場丟豬心豬肺的地步。
1月6日的聯席認證,會不會有最終結果?會不會在1月6日當天結束?目前無法預測,任何預測在當前狀況下都只是信仰。吾人只能無奈得說,信仰是自由的。
因此,與其按照常理的說6日是認證日,倒不如說6日是個「見真章」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我們會看到民主、共和兩黨(或說拜登陣營、川普陣營)手上真正的王牌。見了真章後,兩邊就都沒有回頭路了,只能一路幹到底。從6日認證日到20日就職日,還有14天。14天,可以發生很多事情;當年差一點發生核戰毀滅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前後也不過13天。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事,白宮不會沒人管;因為,美國可以亂,但是不可無總統。總統,是一個位置,有位置就得有人坐。美國憲法,提供了足夠的彈性,保證白宮一定有人作主。美國歷史二百餘年來,基本上都是有法依法,無法循例,無例創例。
開創新例,倘若成功得到民心,多年後自然會有憲法修正案隨之而上。然而,政治是如此之現實,得到民心未必就能得到好下場。林肯得了民心沒有?得了。打贏南北戰爭沒有?贏了。但還是被暗殺了。甘迺迪得了民心沒有?得了。古巴飛彈危機中贏了蘇聯沒有?贏了。但還是被暗殺了。若覺得回顧這些歷史太遙遠、太無聊,那麼欣賞一下電視劇「紙牌屋」也是可以了解一些的。
全世界政要現在都在做「預策」,包括那些曾致電恭賀拜登的人士。 合理判斷,不管誰是美國「第46屆總統」,他的對手陣營都將在他入主白宮後,形成堅實的對抗性勢力,以求2022年的地方選舉、2024年再度大選之奪魁。過程中,你我會看到的各種國內、國際醜聞,將遠遠超過尼克森的水門案、克林頓的白宮雪茄案。從人類進步演化的角度看,這不是壞事,美國總是率先人類走向透明。世事如何更透明?允許狗咬狗就會使事情更透明,其他的國家,其實都該向美國學這一點。
在美國內部這種拉鋸角力形勢下,多數國家都只會將「自保」列為第一優先;唯一會把這種不確定性視為「機會」的國家,恐怕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當下正被美國制裁的國家如伊朗、北韓、委內瑞拉等國。
以台灣的利益而言,與其去「預測」美國接下來的政策,不如將精力放到「預策」上 - 料想各種狀況而預先想定對策。
(本文紙版刊於蘋果日報 2021-01-02)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