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星期一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奥派经济学 20201022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文:Antony P. Mueller | 译:禅心云起

来源:米塞斯学院

当政客和官僚不能兑现他们的承诺——这种情况太频频发生——我们常被告知,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人来管理政府,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我们听说,旧的这拨政府官员已在尽全力了;或者听说,他们存心不良。虽然政府中有很多无能之辈和心怀不轨之徒,但我们不能总是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们。通常来看,政府失败的最大可能因素,纯粹是政府机构本身固有的。换言之,政客和官僚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成功。政府管理的本质是极不利于成功的。

以下是有关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一、知识问题

政府的政策犯了“知识僭妄症”。政客们如果要成功实施市场干预,和必须知道的相比,他们能够知道的远远不够。市场知识不是集中的、系统的、有组织的和一般性的,而是分散的、异质的、具体的和个别的。和市场经济中经营者众多、不断反复试错的过程不同,政府失误的纠正是有局限的,因为政府是一家垄断者。对于政客来说,承认错误太不划算,通常不如坚持错误的决定,甚至于违心地坚持。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二、信息不对称

虽然市场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例如保险商和被保险人之间,或二手车销售商和买家之间,但信息不对称性的现象,在公共部门要比在私营经济部门严重多了。例如有数家保险商和许多家汽车经销商,但政府只有一家。作为国家代表的政客,根本不在乎财务盈亏的风险,因为他们不是风险的真实承担者,不会太花精力去调查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相反,政客往往热衷于资助那些和政治权力游戏关系最密切的人,而不是那些最需要资助的人。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三、挤出私营部门

政府干预非但消除不了看似所谓的“市场缺陷”,还通过挤出私人供给来制造这些缺陷。如果公共部门不在学校教育、社会援助领域占据垄断支配地位,那么私人教育供应和私人慈善会填补这一空白,就好像政府僭取这些活动之前的情况一样。通过政府政策挤出私营部门的作法,一直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因为政客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公共服务来获取选票,尽管公共行政改善不了情况,反而会使之恶化。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四、时间延迟滞后

政府政策受累于诊断和效果之间存在的延迟滞后期。政府过程关注的是权力,它的“天线”捕捉的是那些和“权力的游戏”相关的信号。一个问题只有当充分政治化时,才会引起政府的注意。在这一时滞之后,等到了问题终于得到了关注和诊断,又出现了另一段时滞,要再度等到当局就如何解决这个政治问题达成共识。从达成共识的那一刻起,还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跨度,直到以适当的政治手段找到了必要的政治支持。在这些措施实施之后,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会看到效果最后显示出来。

问题的表述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如此之长,以至于问题的性质及其背景常常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毫不奇怪,国家干预的结果,包括货币政策,不仅悖离初衷,而且可能产生和意图相反的结果。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五、寻租和创租

政府干预吸引了寻租者。寻租是通过政府政策获得特权的努力。在选举民主制中,为了获得支持和选票,不断有压力要求在现有垄断租值基础上增加新的垄断租值。这种垄断租值创造,让寻租者的数量不断膨胀,久而久之,贪污腐败和体面的、合法的行为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起来。一国政府越屈服于寻租和垄断租值的创造,这个国家就越容易成为裙带恩庇、贪污腐败和资源分配不当的受害者。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六、“滚木”和投票交易

“ 滚木 ”(logrolling,政治议程互助)的公共选择概念,表示政治派别之间的利益交换,一个派别靠支持其他派别的项目,好让本派别喜爱的项目获得通过。这种行为导致国家活动的稳步扩张。通过政治过程的“交换条件”,立法者支持其他派别的立法,以换取政治支持,让他们自己提议的立法项目顺利过关。这种行为导致了“立法膨胀”现象,如雪崩一般制造了大量无益的、矛盾的和有害的法律。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七、共同利益

所谓“共同利益”不是一个定义明确的概念。类似的术语,如由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定义的公共物品,是没有抓住要领的,因为不是某个物品有什么“共同”或“公共”之处,而是据说集体努力比个人努力更有效时,要由集体来提供这个物品。然而,所有商品都是如此,市场本身是就一种通过合作努力提供私人商品的制度。正是市场经济,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集众人之力提供商品。政府提供的任何所谓公共产品,私营部门也照样可以提供,而且更好更便宜。和国家相比,市场经济中的合作包含竞争,从而不仅有经济效率,也有创新动力。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八、管制俘获

“ 管制俘获 ”一词指的是政府失灵,监管机构背弃了促进“公共利益”的初衷,反落到受那些特殊利益集团挟制的陷阱,而管制它们是设立这个监管机构之目的所在。监管机构被私利所俘获,意味着该机构摇身一变,成了促进那些监管对象特殊利益的工具。为达成该目的,特殊利益集团会要求额外的管制,以便把国家机器抓在手中,作为促进其特殊利益的工具。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九、目光短浅

政治的“时间视域”是下一次选举。在将政治行动的好处迅速传递给特定受照顾者的努力中,政治家将支持短视权宜的而非目光远大的项目,即使前者带来的只是暂时收益,从长远来看,比另一个付出代价较早而好处迟迟来到的项目,要靡费更多资金。由于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切断了代价承担者和直接受益人之间的联系,因此对那些来自国家表面免费的财货有何需求,其时间偏好都必然要高于市场体系中的时间偏好。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十、理性无知

在大众民主制下,选民个人对政治问题保持无知是合理的,因为个人选票的价值是如此之渺小,以至于对选举结果没有多大的影响。理性选民会投票给那些承诺最多利益的候选人。考虑到在大众民主中个人选票的分量微乎其微,理性选民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查这些承诺是否真实,是否和本人其他愿望相冲突。

因此,政治运动不以真实信息和澄清事实,而以虚假信息和混淆事实为目的。最终,真正有价值的是获得选票。这项计划本身牢不牢靠并不重要,政治候选人能和他的支持者一起掀起多狂热的氛围,以及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贬低、指责和羞辱他的对手,才是重要的。因此,竞选活动煽动仇恨、促进两极分化和复仇的欲望。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政府失灵”的十大经济学理由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