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

閻紀宇:美國為什麼對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念念不忘?

格陵蘭(Greenland)(ezioman@Wikipedia / CC BY 2.0)
格陵蘭(Greenland)(ezioman@Wikipedia / CC BY 2.0)

1865年、1946年與2019年的美國政府有什麼共同點?這三個時期的華府當家者都想「開疆闢土」,但方法不是大軍征討,而是以玉帛代替干戈、以美鈔換取領土,而且三者所見略同,想買的領土是同一塊: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
美國《華爾街日報》(WSJ)15日率先報導,川普近來多次提及,他有意為美國(不是為自家)跟丹麥買下格陵蘭(Greenland)。一開始,身邊人沒當一回事,但他一提再提,顯然興致勃勃,而且他9月初就要訪問丹麥,八字似乎有了一撇。
先來看看格陵蘭是何許地也。這座世界第一大島(澳洲、南極洲都是「大陸」),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全島80%都被冰雪覆蓋,面積216萬6086平方公里,相當於60個台灣;人口約5萬8000人,不到台北市南港區的一半,人口密度也是全球最低,89%為格陵蘭因紐特人(Greenlandic Inuit)。

在政治上,格陵蘭是丹麥王國轄下的「自治國」(autonomous country),有自己的國會(Inatsisartut,31席)、政府(Naalakkersuisut)與總理,但外交與國防事務仍由丹麥主導,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為元首,在丹麥國會(Folketing)有2席代表。
長期以來民調顯示,大部分格陵蘭人認為格陵蘭最終將完全獨立,不過他們並不急,主要原因之一在於經濟:雖然自然資源(金屬礦物與石油)蘊藏豐富,但格陵蘭較具規模的產業目前只有漁業,國計民生極度仰賴丹麥政府補貼,2017年高達5.35億美元,佔政府歲收逾50%、國內生產毛額(GDP)25%。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先回答川普總統的大哉問:美國有沒有可能買下格陵蘭?答案很簡單,不可能。川普是房地產大亨出身,財大氣粗,但格陵蘭不是待價而沽的的房地產。
關鍵不在於價碼高低或有行無市,而在於格陵蘭是一群人(雖然為數不多)的家園,有自己的語言、歷史和文化,是一個與「國家」相去不遠的民主政治實體;包括宗主國丹麥在內,沒有任何第三者有資格「賣掉」它。在後殖民、後帝國主義時代,光是做出這種提議就是極不尊重當地人民,就像詢問美國要不要「賣掉」夏威夷或者波多黎各。
再者,許多美國人總覺得自己生活在全世界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但是今日格陵蘭在丹麥社會民主主義體制下享有全民健保、免費的高等教育、每年5周的有薪假、12個月的有薪育嬰假、優渥的育兒津貼……這些社會福利美國有嗎?沒有。
有趣的是,川普自己在18日證實了「想買格陵蘭」的傳言,而且還真的比擬成「一樁大手筆的地產買賣」(a large real estate deal),彷彿格陵蘭島上的5萬8000人民只是5萬8000頭北極熊與海豹,其心態傲慢、粗鄙與無知兼而有之,的確非常「川普」。格陵蘭政府早在消息見報時就已正告華府:我們歡迎作生意,但我們不是商品。
的確,國家之間買賣領土,歷史上屢見不鮮,美國尤其是箇中高手,今日美國50州有1/3是花錢買來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867年以720萬美元(約合今日1.25億美元)買下俄羅斯的阿拉斯加(Alaska)。而且,國際政治史上的最後一筆領土交易,買賣雙方正是美國與丹麥:1917年,丹麥將自家的丹屬西印度群島(Danish West Indies)以2500萬美元(約合今日5500萬美元)賣給美國,成為今日的美屬維京群島(US Virgin Islands)。
然而19世紀中期民族主義興起之後,「領土」越來越被視為「不可分割」「不可談判」。因此戰爭可能導致領土變動(兩次世界大戰),獨立運動可能導致領土變動(南斯拉夫。捷克與斯洛伐克、南蘇丹、東帝汶),但銀貨兩訖的領土交易,到近代已成政治上的票房毒藥。
更何況買不如租。美國遍布全球各國的軍事基地,從古巴的關達納摩灣(Guantanamo Bay)到日本的沖繩,基本上都是採取長期租賃模式,在格陵蘭也是如此,位於西北部的土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早在1943年就已啟用,是美國空軍最北邊的基地,在美國彈道飛彈防禦、太空作戰體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丹麥在1949年加入美國領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兩國長期合作無間。
川普沒有明說(很可能他根本搞不清楚),但格陵蘭此時「身價」突然看漲,主要原因顯然是戰略位置:它位於北極海、大西洋、北歐諸國與加拿大之間,隔著北極與俄羅斯遙遙相對。從冷戰年代迄今,格陵蘭控扼的「格冰英間隙」(GIUK gap)一直是蘇聯/俄羅斯潛艦進入大西洋的必經之地。近年俄羅斯北方艦隊(Northern Fleet)在北極海的潛艦活動大增,修復7座前蘇聯基地;美國也不甘示弱,擴增在挪威的海軍基地,派遣航空母艦打擊群(CSG)進入北極圈,格陵蘭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
不僅如此,隨著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暖化日益明顯,北極海的冰封時間逐年減少,「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的開通不再是夢想,豐富的化石燃料資源也引起各方覬覦,俄羅斯有意壟斷航運,連中國也在去年1月發表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自稱「近北極國家」,有意開發「冰上絲綢之路」。中國近年屢次試圖投資格陵蘭的機場等基礎設施,都被美國與丹麥聯手擋下。未來的北極圈,會越來越容易見到碧海藍天,但也會越來越容易聞到列強競逐的硝煙味。
——风传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