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

“从世界看中国”需要跨过三道坎(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 柯先生与弗先生

"从世界看中国"需要跨过三道坎

策划:先知书店

文:千字君   编:七见


两千多年的王朝更替、治乱循环,近一百年来的历史灾难,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依靠存量的制度和文化资源,很难建立最低的共同底线。


要实现国家的转型,走向长治久安,必须摒弃认知上的盲目自大,以及潜意识里要改天换地的致命自负,而应回到全人类普世性的大传统,寻找新的思想资源。

 

幸运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沿着周有光先生说的"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要从世界看中国",改造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并艰难地启蒙身边的人。

 

那么,究竟如何从世界看中国呢?

 

· 第一道坎:抛弃认知上的虚骄自大,

  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著名学者任剑涛指出:区分文明和野蛮,比区分古代和近代、区分中西方重要得多。


事实上,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科学等为基本内核的现代文明,并不是欧美的专利,而是全人类数千年积累、选择与融合的成果。

 

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同中国一样经历过战争和饥荒,欧洲人也曾被教皇或皇帝长期奴役,但是,从1215年《大宪章》签署开始,以及随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革命,西方开始走向现代文明道路,并领先世界数百年。



身处东方文化圈的日本,从19世纪晚期开始,也渐渐走上了现代文明道路,并在二战后享受了半个世纪的长治久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大量吸收了西方文明的因子:


从明治维新开始打开国门,日本起初追求"富国强兵",却轻视了思想和制度,从而走向歧途,给本国和世界,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灾难;二战战败后,对军国主义思想进行清算,实现了比较彻底的社会转型。


· 第二道坎:尊重私人选择的权利,

  尤其是自由的商业竞争和宗教信仰


中国历来有耻于谈钱、重农抑商的文化传统,以"钱财如粪土"、"无商不奸"等说法对资本和商人极尽妖魔化。


但是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人类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民众的各种自由权利,必须以"相互承认私有财产"为前提;人与人的互助和契约精神,恰恰是在自由选择、优胜劣汰的市场博弈中才逐步成熟的。


往更深的层次说,人类是观念的动物,一个国家的人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契约解决权力的合法性,"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保障个人的私权利。


人与人建立契约需要有共同的底线。如果没有"高于人"的信仰约束人的内心,没有市场经济的养成,一群人即便无数次达到"暴力平衡",也很难建立起共同的底线,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信任都很难"虚构"出来——在皇权至上、宗法专制的传统中国,这种困境尤其明显。


我们如何才能走出囚徒困境,建立共同底线?不可忽视商业文明和宗教信仰的作用,更不能侵犯个人的私有财产、信仰自由。有学者研究证明,1980年代韩国的民主化转型,与自由市场、基督教信仰群体的发育密不可分。


面对即将到来的转型,要谨记先知哈耶克和杨小凯的告诫:商品市场没有公平竞争,质次价高的企业就会鸠占鹊巢;思想市场没有自由竞争,错误的观念就会流毒人间。


▴《真理的囚徒:哈耶克与杨小凯》(点击阅读原文)

 

· 第三道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文明

 

中国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信息化、全球化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不应再闭目塞听、抱残守缺,否则,我们的胸怀和智力,与几千年前的古人相比,岂不是自惭形秽?


比如,长期以来,由于民族主义情绪、意识形态对思想文化的干扰,很多常识被抵触,甚至颠倒。

 

比如,在12世纪的欧洲,妇女依托教会获得了婚姻自由、财产私有的权利,这样的文明成果,却被"黑暗中世纪"的谎言所遮蔽。

 

理解老子、司马迁与亚当·斯密思想跨越时空的"共鸣",才能更好理解何为人类文明的大传统!


据信,亚当·斯密受到《史记·货殖列传》的启发,而司马迁则是老子的忠实信徒。(参阅刘军宁《天堂茶话》


在自由选择的碰撞和竞争中,优秀的文化自会相得益彰、历久弥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一直在毫无负担地吸收西方文明,但也不妨碍他们传承东方式的传统美德,甚至还以本土文化影响欧美,引发"日流"、"韩流"。


今天,从世界看中国,必须重新寻找文明最根本的源头,才能跳出观念的局限,摆脱种种错误的观念桎梏。


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如何才能迅速填补常识的空白,扭转误解,真正地"从世界看中国"呢?知识没有捷径,但是观念的颠覆,或许就在那一瞬间。


阿克顿勋爵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预言家",从他的思想深处,可以探索出人类自由传统的真正脉络。他在编写《剑桥世界近代史》时,希望这套书成为一部人类自由史,给仍然身处黑暗的人们指明方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