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盘,阎锡山为何能执掌山西长达38载?被蒋介石两度誉为"模范省长",其为政、处事有何过人之处?政坛"不倒翁"的智慧格言,何以让贾樟柯、冯仑倾服不已?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军政之余,勤于著述,这本1931—1950年间的日记,多由阎本人于每日晨起洗漱时口述、秘书笔录而成。
历尽曲折,阎锡山的日记终于出版了。从1952年它浮出水面,岁月已翻过将近一个甲子。
阎锡山 |
阎锡山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军政人物,主政山西38年。他一生讲究"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表现为他坚守了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立功表现为积极建设山西省,努力造福乡里;立言表现为勤于思考,勤于著书,可以说是一个有思想的军阀。
1930年5月19日,美国《时代》杂志发现了阎锡山的价值:
"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锡山处在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他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阎锡山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技术、防御部队……"
阎记日记,形式特别,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记事,只记理",大多是随想,有的更像格言。别人的日记论"篇",他的论"段",每日可记数段,也可只记一段,甚至数月只记一段。
据阎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年太原绥靖公署机要科有一科员叫刘石生,精书善画,是五台县河边村人,跟阎同乡,深得阎的信任。阎常把刘石生叫进去,阎说一句,刘就记一句,然后回去再把记下的"理"工工整整誊抄在固定的日记本上。同时在另一个日记本上还要将重要的来往电报录下,一同作日记保存。电报是保密的,但阎所说的"理"并不保密,于是不几日就会有阎的格言传出。
一月十二日
哄小孩吃药,当用甜药引之。纠常人错误,当以婉言喻之。
从这段话可以大致猜出,阎锡山是个体恤员工的好领导。
一月二十日
国际间抑强扶弱的假面具,现在被日本一脚踢破了,强者存,弱者亡,眼看就是世界的大混战。中国要急起自强,还能存在,否则必遭灭亡。中国苟欲自强,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男女老幼,统统向造产路上走,做的向造产路上做,学的向造产路上学。美国人的生产能力平均美金四百元,合我国币一千六百元,而中国人的造产能力平均二十五元,仅得美国人六十分之一,这样薄弱的造产能力,如何能强国呢?凡是阻碍造产的一切势力,无论是人,无论是机关,无论是习惯,无论是学术,都应该合力消除之。
回看当年,唏嘘不已。再看今天,已经进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的时代。感慨还是有的,真庆幸有那么多革命前辈的努力。
二月十七日
事每有不误于糊涂而误于精明者,祸每有不闯于胆大而闯于胆小者,罪每有不成于反抗而成于服从者,此皆知浅不知深,知近不知远,知利不知害之所致也。
说的很在理,也很高深。当政者最应该明了。
四月二十二日
为政最坏是唱高调,高调愚者易为所惑,智者亦难补救。为政谨防善毒,恶毒人人知攻之,善毒智者亦难补救。
为政最坏是唱高调,这是到今天都不过时的话。
四月二十五日
不负责之官吏,误事甚于贪劣,贪劣人人得而攻之,不负责易于避免。
如今,中纪委在全国范围内大打"老虎"和"苍蝇",这群害虫几乎全是贪劣。为官不作为也应该作为严打对象。
五月五日
雪亮之明易伤人之情,为政当戒之。能如海量以纳言,人自乐言。
五月二十六日
物质过乏则朽志,物质过量则放志。
六月四日
得意路上易出险。
六月九日
雪亮聪明的人不足以担大任,一偏聪明的人不足以任全事。
七月二日
此次出来进言者中,使人最动心之言有二:一为公末次战争失利,客军晋钞人民损失不少,此后注意勿做得罪人民事。一为公此次离晋后,人民追念公之纪念固亦有之,但为数甚少,此后当注意多为人民做留纪念事。以上两段话,每一忆及,情感无量。
七月二日
权与富双有,为今世界之所不许,因权得富,祸害尤深。
一万年都适用的真理!
七月二十八日
财产是身外物,易于失靠。技能是身上物,身在即有。人生当重技能。
八月十日
余夏日负病归乡,伏头洒雨,村人甚急,恐应此间淋伏头、旱伏尾之俗语。有沁县人云:该县亦有不破伏头、晒破石头之说。果入伏七八日无雨,村人某云,抬头望雨,将燕窝毛磨去,余遂有"伏头洒雨情斯急,燕窝无毛眼若穿"二语以纪之,写乡间急雨情况也。山西十年九旱,全凭天雨,社会人心政治建设均难稳定,应力谋人力补救之法。
九月十二日
陷在烂泥滩中,拔不出,不算健者。陷在贪嗔痴中,突不出,不算豪杰。
九月十四日
用有阴谋的人完成一事,每到中途必生变。
九月十六日
事有绝对不能者。男人不能生孩是显而易见,欲求男人生孩,非特徒劳无功,又必害之。凡事时不至、情不适而强求之,其害亦有如此者。今之政治上,以为民之心行害民之政,以救国之志行误国之实者,比比皆是,皆因时不至、情不适而强为之故也。
九月二十八日
与险诈人共事,要如瞎子登阶,步步小心,免受其欺。
十月九日
托人办事,自己意思当说之在先,不可怨之在后。
十月十九日
老不能自养,少不能自长,孤老之啼饥号寒,为人群之所最难堪,亦为为政之所当急务者。市村均设孤老院,市村中之孤老不能自生者使入院公养之。
这也许是阎锡山的"共产主义思想"。
十一月二十日
凡规劝进策献能者,均须当面承受,默为取舍,不可当面指驳,又不可显为取舍。
十一月二十五日
人之一生,应忙两事,一为仁慈地施为,一为经济地工作。
十二月一日
处事最忌作伪。
十二月十四日
乱世之人志弱心浮,难于图功。
十二月二十日
人心不测,险诈难防。古人说,年年防旱,夜夜防贼,可再加一句,时时防人。但防人不可低看人,是自己不与人漏空子。
这是阎锡山一生信奉的准则。
阎锡山说:"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对人类作贡献,我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所贡献。"他的日记多为做人、处事、为学、为教、为政的心得感想。
编后语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他们留下的言行和固化在旧物上的思想遗迹,不但应验了他们的真实存在性,也应验了这些人物当年对未来的判断。历史人物也正因为其复杂性而注定了后世对其重新审视的必然发生。
阎锡山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虽已免去了"战犯"的身份,但"军阀"一说仍带有深重的历史烙印,但就其言其行,《日记》中的阎本人,则更像一位旧时文官,随时记录自己处世行政的得失,或以自警,或以为家训留传而准备。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山西一度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和政令试点成功的典范。当年访晋的国民政府官员说,三民主义的真精神可以说是在山西,别的地方说的多做的太少,山西知而即行……整个民国时代的山西,在阎锡山的全盘掌控下,于疮痍满目的神州大地上保持相对富庶、平静,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囿于单向度的历史叙述,阎锡山已固化为修窄轨铁路、肥水怕流外人田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
彼时,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相互缠斗曾伴随民国始终,阎锡山无力回天,只能与他的民国一起黯然萧瑟地退出历史舞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