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为地下党时期的陈修良 |
图2为1957年夏陈修良、沙文汉的女儿沙尚之在中学毕业前夕与父母的留影。这也是一家人的最后一张合影。 |
图3为1996年建党75周年时,陈修良家乡的宁波有线电视台到上海华东医院专访她。她对自己坎坷一生的追求说:我只有反思,而无反悔。 |
陈修良(1907.7——1998.11)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1926年入团,1927年由向警予介绍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她辗转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却在党内遭到了打击。为逃避追捕,她和丈夫沙文汉被迫流亡到日本学习,同时为党从事经济社会情报的收集分析工作。回国后以抗日救亡的文化人面貌在上海"孤岛"坚持斗争。四十年代,他们在新四军根据地经历整风运动;在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大决战时期,陈修良接受中共华中局和上海局的派遣,在沙文汉的直接领导下,只身潜入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作为市委书记,她成功地领导了南京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群众运动,组织策划震惊中外的国民党海陆空部队起义,为解放军渡江、南京的和平解放与城市接管做出过许多重要的贡献。
解放后,因为继续贯彻执行"共同纲领"、多党合作和坚持党的"八大"以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主张党政分开,对斯大林的"肃反与清党"持异见,特别是因为有长期"地下党"的历史(党对地下工作的方针在解放前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而解放后的新16字方针是"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夫妇两人都在浙江省党政领导岗位上被打成"右派"。当时沙文汉任省长,陈修良在省委宣传部负责理论工作。沙文汉怀著強烈的愿望欲探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但受到"右派"地位的限制,只能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入手。因为他深知历史就是前人的政治,研究其发展脉络,是认清当代社会与政治特点的重要依据。在刚完成了《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討》的论文后,于1964年1月抱憾病逝。
陈修良在沦为"敌人"的22年中,先在"大跃进"時期到农村劳动改造,后在杭州大學17年,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考验,直到过了古稀之年,才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時期。在生命的最后20年,她不顾年老体衰,全力投入党史研究,积极反思。作為历史见证者,她为纠正许多历史冤案和平反奔走呼号,怀著对人民的大爱和实现民主的未竟理想离开人世。
纵观陈修良的一生,她是一个在人格和思想上拒绝奴性的人。但是在二十世紀的中国,这一点恰是铸就她妄遭无数灾难的总根源。毋庸置言,在人生道路上,陈修良不但有过无数的困惑与疑问,也犯过许多激进幼稚病与错误。陈修良有鲜明的率真、刚直、正义的秉性,以赤子之心坚守人的良知底线、不断进行着思考、质疑和探索,這使她能够明辨是非正邪、更容易接近真相、纠正错误、感悟人生。
(注:此文是据唐宝林先生的文章改编)
主编:谢小玲
转贴:黄一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