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冷锋: 从社会契约角度看“举国体制”是否应该?

《北京日报》力挺举国体制,刊文“举国体制是好体制,足球学习西方一泻千里”。中国足球再一次光荣的充当了一面破鼓任人乱锤固然不会让人产生一丝同情心,但这句话却扯淡至极。立场可以左右,但要讲逻辑,且论据要基于事实。

显然这题目是个逻辑判断句,“足球学习西方一泻千里”无疑是论据,“举国体制是好体制”是结论。先看论据是否基于事实,文章行文过于随意,但就这“学习”二字就不知其所指,“学习”是否包含技术层面的学习?如果包含,哪么有哪一个项目没有向西方学习?

我这样质疑,人家肯定很不屑,说我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好,那就不纠缠这个词的意思了。屁民必须习惯人家的思路,作为党报人家没义务照顾一般民众的理解方式。窃以为人家所谓“学习”可能指的是中国足球建立了联赛体制,球员挂牌上市了,部分球员也成了有钱的名流。我不是一个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的细节不甚了了,但至少听说过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足协,听说过几个足协大佬是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塑造江湖的潜规则,听说过由足协领导、主教练、主力球员是如何协调踢出精确比分的多起案例。国外有没有足协我不知道,但国外的足协其职能肯定与我们的大相径庭却可以肯定。也即是说在最核心的组织领导方式上,我们完全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市场化体制,当初也确实把这中国特色作为一项政绩来宣传的。

中国足球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就把责任推到了市场化体制身上,如何证明不是中国特色那部分在起作用呢?至少国外的足球,这种系统性一窝端的腐败和假球少见,无论是西方文化背景的欧美还是东方文化背景的日韩,他们的联赛基本是干净的。这又该如何解释?

至于“一泻千里”说估计中国现役球员都嗤之以鼻,没有联赛体制之前,中国足球水平属于几流?有过拿得出手的成绩吗?估计那时偶尔闪光更像是北韩的足球队,常年窝在家里闭门修炼,很少和别国交流,而且人家在明处你在暗处,偶尔邂逅交手人家暂时不适应而已。本就不入流的球队,何谈“一泻千里”?

事实上,中国的联赛体制虽说因为中国特色显得另类,假球也在持续伤害着中国球员的职业态度,使得中国联赛的职业化水准一直偏低。但即便如此,也还是踢进了02年的世界杯,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走了一回。所以是“一泻千里”还是略有进步?不言自明。

至于这个判断句的逻辑,则更禁不住推敲。如果A代表举国体制,B代表市场体制,C代表市场体制中某一具体项目比如足球。C失败了就能反证A是好的?如果说由C失败推论B是坏的让人摇头的话,那么由C失败推论A是好的则让人无语。这不是地球人的逻辑。

冷某之所以愿意沉下心来澄清北京日报的逻辑错误,是因为我觉得这很重要,一直以来,该报纸都不屑于和屁民讲道理,它们惯于抛给屁民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而且其结论几乎总是与一般民众的感受迥异。

举国体制到底是否是好体制暂且可以不谈,好和坏这种词汇具有很强主观性,不是一种事实评价而是一种道德评价。对一个不具道德品性的体制却用一个道德词汇来评价本身就很荒谬。

我们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为几十枚金牌是否值得投入这么多人力和财力?看刘翔从德国到英国时的场景,前呼后拥形如国家元首访问。这只是前台人员,而智力支持后勤支持人员都还在幕后。到底有多少人在吃竞技体育这口饭?我们无从得知。而财力上的付出,据有人估计每枚金牌成本约是7亿。要说这几百亿对于财大气粗的中国政府也许还真不算什么,相比中国令世人震惊的三公支出,实属小巫见了大巫。

问题是有些钱根本不应该去花,这当然不意味着庞大的三公支出就是应该的就是合理的。在探讨政府某项投入是否合理时,应该以社会契约的观点来重新看待政府建立的过程和目的。公民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组成政府,由政府负责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即免于恐惧的自由,政府向公民收取部分税收用于建立军队警察邮局等核心部门。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政府职能也在相应扩充,建立社会保障和免费义务教育成为政府的核心职责之一。这所有的职责都都面向全体国民,而竞技体育作为个别人物从事的项目不具有普遍受益的特点,而且其所谓的回报更多具有象征性。因此政府不宜用国民税收来支持。这既属于国际惯例,也符合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的正当性要求。

考虑到某些奥运项目市场推广的难度,走职业化道路不现实,完全可以仿照欧美模式,依靠企业或个人捐助建立基金,由基金来支持这些竞技项目的培训。现在的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奥运在中国一直被神圣化,其实不过就是一场盛宴或狂欢,当十几万避孕套塞满奥运赛场的角角落落,其狂欢性质就一览无余了。

既然不过是一场狂欢,就更应该去政治化,运动员的成功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天才、勤奋,代表着人类对极限的挑战,国家荣耀不宜过份强调。如果一个国家的荣耀是由运动员来体现的,是一种悲哀。尤其考虑到中国还有几亿人处于贫困线之下,这就不仅是一种悲哀,而是一种嘲讽了。

当运动远离政治,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才更有说服力。

当我们把目光投往奥运赛场,多少有点令人沮丧的发现:在中国记者和爱国青年眼里,奥运赛场成了阴谋诡计的道场,我们再一次成了西方偏见和歧视的对象。奥运没有增进友谊,却增进了猜疑,金牌没有鼓舞精神倒是刺激了很多神经。

这就是举国体制几十枚金牌之外更真实的收获?

                              冷锋于一箭阁

                                          2012-8-5午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