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

胡少江:胡锦涛的政治遗产(1)


2012-08-31
胡锦涛执政已经整整十年。一个多月之后,他将没有悬念地卸任执政党的总书记职务,走进历史。回头检视胡锦涛执政的十年,人们该如何评价这位由中国的政治强人邓小平隔代钦点的共产党接班人和他所领导的执政团队呢?如何评价中国在胡锦涛领导下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呢?想必这不仅仅是关心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的人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包括胡锦涛本人在内的中国执政者们目前关心的问题。

首先必须看到,过去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过去的十年中大约增长了两倍,超过了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的老二。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更是迅速,在过去的十年中翻了两番多。中国政府已经成为世界上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相对负债最低的大国政府。在这一时期,中国也超越了日本,成了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政府的雄厚财力和丰盈的外汇储备,给中国的执政者指定和推行新的政策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正是凭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实力,中国政府在过去的几年中举办了一些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活动,其中包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将其国家动员机制发挥到了极至,举全国之财力,将两个国际活动举办得美伦美奂。从胡锦涛和中国得执政集团的角度看,这两个国际盛会是中国在民族复兴大道上前行的里程碑。毫无疑问,他们也竭尽全力的将这些打造成这一届政府执政的“政绩工程”,以其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个他们所标榜的“黄金十年”。

但是历史对执政者的评价,主要不是看在他执政期件发生了什么,因为他执政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很可能是前任执政者执行的政策的结果。“前任种树,后人乘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前人造孽,后人遭殃”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执政者来说,他们留给民族、留给历史的应该是他所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尤其是这些政策带来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胡锦涛时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胡锦涛和他的执政团队的功绩,它是中国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尤其是1980年代中国农业改革以及随之开启的农业劳动力的解放、城镇化加速的结果;是鼓励私有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从1980年代直至1990年代中国致力于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果。这些改革的政策绝大多数始于1980年代,继续于990年代,并且完成于胡锦涛执政之前。

从某种意义上讲,胡锦涛和他这一代的执政者是幸运的。他们没有当初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风险,但是他们却收获了所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果实。当然在收获这些改革果实的同时,他们同时也承接了自邓小平以来的执政者在推动经济改革的同时拒绝政治制度改革的“单腿改革”的社会后果。这一点也是人们在评价胡锦涛的政治遗产时所应该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