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森评论 脸书
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及西方国家以为将中国纳入全球经济体系,通过经济发展,中国就会走向民主化。这一策略被称之为"接触政策"。然而,其结果,中国不仅未民主化,美国和西方反而连自身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军事利益都受到了中共的威胁与损害,从而不得不将接触政策转变为防堵中共。
川普第一任期将中共确立为美国头号敌人,并展开贸易战。实质上就是对接触政策的放弃。这是历史的重大转向:美国从促进中国民主化转变为防守美国利益免遭进一步损害。所以,川普的贸易战,表面上看是进攻,实质上是防守和保卫保护美国自己。
接触政策为何失败?
如果不能准确分析总结出其中的关键原因,那么就不能准确实施当下的保卫战。
我认为,接触政策失败的第一条原因,就是把人口与市场简单的划上了等号。误以为人口庞大就等同于市场庞大。中国庞大的人口给美国资本带来了无穷的市场想象力,认为占领中国市场就可以赚取天量财富。这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实施接触政策的强大动力。
生产力发展与消费力增加之间,严重不同步不匹配,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绝大部分被少数人掠夺和瓜分了。
消费力不能随着产能增长而增长,必然导致两大问题:1,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情况下,要维持经济持续运转,唯一的出路就是将过剩产能倾销出去。这就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由来。2,出口能力与进口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获得巨大贸易顺差,而美国获得的是巨大逆差。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一个国家的消费力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不仅给这个国家自身带来贫富悬殊等严重问题,同时会给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带来问题。
遗憾的是,美国与西方几乎无人事先看出这问题。直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美国才有极少数人如纳瓦罗等看到了中国的威胁与危害。但是,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为何未能带来民主的根源还是没有看清。
如今当然可以看清了:
一个垄断了政权,同时又垄断了经济的国家,被纳入国际经济体系,其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强大了独裁力量,而不是走向民主。
因此,经济绝对不可以与政治分割,经济必须与人权挂钩,经济必须与公平贸易挂钩。
这就是我们从接触政策失败,应该吸取的教训。
(吴洪森写于2025年4月13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