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

盧斯達:什麼是「香港電影」 周潤發和成龍角度早已不同

盧斯達 / 上報 2023年10月14日 

周潤發在南韓的得獎感言,就像一篇濃縮的香港影視史。(美聯社)


周潤發現身釜山 一次香港和南韓影視文化的reunion

 

香港影星周潤發出席今年釜山電影節,獲得「亞洲電影人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主動談到香港電影現時面臨困難,包括 97 以後電影人要跟中國市場維持良好關係,才能「獲得所有資金去製作一個故事」。他稱讚南韓的影視行業擁有更大創作自由,而且這些點子能獲得政府資助。

 

有人敬佩周潤發敢說行業真心話,但不少中國網民暴怒,怒斥香港影視衰落是香港影視行業自己不思進取,不要把「香港影視衰落」甩鍋到「內地人」頭上啊。有人嘲諷周潤發只剩下過去香港老影人的自豪,哼﹗

 

非常記得周潤發在 2010 年演《孔子》,這部中國大片監製是韓三平,你可以想像當中的規格,也是文以載道,有現實政治指涉。(所以海外的孔子學院,也用「萬世師表」孔子做 icon)。香港出身的發哥參演過不少中國電影。如果不太留意,可能就會將他當成無數北上發展的電影人之一,但他很少談論政治,很少談得深,沒有高調撐哪一方。

 

現在他在電影上沒有那麼活躍,幾乎變成行山運動員和攝影家。現在還老實說,自己懷念 97 前的行業環境。這更像是總結經驗,為後輩打氣,也分享其實影視力量和奇蹟也是脆弱的,需要有創作自由去承托。

 

在近年香港,人們評論演技最佳未必一定第一個數到發哥,但他應該是公認活得最瀟灑的電影明星。不只是中國市場,他連香港市場都少參與。同一番話,也許其他影星內心都會同意,但說出來如果被封殺,不只自己,整條隊伍都要失業。難。他就這樣說了出來。

 

以普通影迷角度去回顧,70-90 年代的香港電影簡直是瘋狂,2000 年之後就「正常」了很多。更後來你發現連明星都消失了不少,因為他們漸漸北上拍劇拍戲,乃至長住中國,你很難在香港碰到這些港星。本地娛樂圈在虹吸效應下,也失色不少。

 

可能南韓這個地點,對促進這種對話的氣氛也有影響。因為南韓真的很哈當時香港影視文化,《英雄本色》更是如此,導致後來不斷有作品致敬它的情節、角色、衣著、主題曲……張國榮就在南韓非常紅,連當年的全智賢都是迷妹。周潤發來南韓,就是來看一班給自己影響過的後輩,「可是我們最近遇到不少困難,你們則做得非常好,正是因為你們非常自由大膽」,超譯之下就是這樣的況味。

 

張國榮在亞洲電視一個談話節目曾經說過,自己不想去荷里活(好萊塢),因為洋人體制終究排擠亞洲人,他不願過去做小角色,寧願在香港做回大哥,好好做一些國際水準作品。他又表示將來 1997 年之後連中國市場都開放,香港電影前途之大,可能荷里活到時都要反過來求我們合作。從 97 前的片段,可以見到當時業界對打開中國超巨中市場的樂觀。當然發展結果是出人意料。

 

周潤發則紅到出國,在荷里活演了很多戲。他在南韓的得獎感謝發言,就像一篇濃縮的香港影視史。周潤發從南丫島出發,從 TVB 訓練班一直到大電影影星,再到荷里活。要回顧這一切,順理成章就會憂慮孕育自己的行業及文化是否能續存下去。不是沒觀眾不是沒業界,房間裡的大象最後都要觀眾和業界一起承受。類似的東西,其實另一位大導演杜琪峯也在另一個國際電影活動談過。

 

相反,輩份差不多的成龍(他們稱霸香港影壇時外界稱「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及成龍)對合拍片的看法就完全不同,在 2018 年出席全國政協委員會議時他表示:「現在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香港電影也是中國電影」。這裡可以看到電影明星之間隨著時間洗禮,對「何謂」甚至「有沒有」香港電影,看法慢慢變得大大不同。你問成龍大哥,可能他真的覺得今時今日不需要執著這些。到頭來確是一個價值觀問題來。因為的確有時某片是否「港產片」也是有分歧的。

 

「……但是我們也會盡力創作展現香港精神的電影。」他在訪問開頭就說道。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20231016新世纪转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