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流人 2019-12-13
《远见》編按:本文摘自《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李小龍因精湛的武藝而聞名於世,本書卻告訴我們他的另一面。由研究李小龍的權威約翰.力圖主編,精選李小龍所撰寫的一些文章、詩歌、信函,讓讀者透過時空了解到他的心路歷程,想法如何逐漸演變而成、步向成熟、付諸實行。以下為摘文——
在完成《唐山大兄》的拍攝之後,我和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起由泰國返回香港。那時許多人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我放棄了美國的演員生涯,而回到香港拍戲呢?」
似乎大家普遍的印象是中國電影的發展仍然非常落後,人們都認為,在中國拍戲沒什麼前途可言。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除了回答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盡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我實在不知道還有什麼簡單的解釋。事實上,我是一個美籍華人。成為一個美籍華人也許是偶然,也許是我父親人為安排的。那時,美國的中國人大多來自廣東,他們思鄉心切,任何與家鄉有關的東西都足以引發他們的鄉愁。在這種情況下,具有中國特色的粵劇便十分盛行。我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粵劇大師,所以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於是,父親在美國表演了很長時間,在他帶著媽媽赴美的一次巡迴演出旅途中,把我帶來了這個世界。
但是,父親並不想讓我接受美國教育。當我達到入學年齡的時候,就把我送回了香港——他的第二故鄉——和鄉里們一起生活。可能是遺傳或環境的因素,當我在香港學習的時候,對電影製作產生了濃烈興趣。父親那時也結識了許多電影明星和導演, 其中有已故演員秦劍(音譯,原文Chin Kam)。他們把我帶進攝影棚,給我安排了一些演戲角色,就這樣我從一個小角色開始,逐漸成了明星。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中國文化。我被它深深地吸引著,而且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就是它的一部份。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環境對塑造人的性格和品性的深層次影響,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概念卻已經在我心底扎下了根。
從孩提時代到少年, 我都是一個搗蛋鬼,讓長輩們很是失望。年少時我格外調皮,很霸道,脾氣暴躁,易怒。不僅和我年齡差不多大的「對手」都躲開我,連大人們有時都讓我三分。我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如此好鬥,總之遇到看不順眼的人,立刻就會湧現一個跟他一較高下的念頭。挑戰他什麼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拳頭。我知道擊敗別人就意味著勝利,但我忽略了以武力取勝並非真正的勝利。當我踏入華盛頓大學,在哲學的熏陶及啟迪下,我對自己以前幼稚不成熟的行為悔恨不已。
我所以選擇攻讀哲學,與我童年時的好勇鬥狠很有關聯。我常常問自己:勝利了又怎麼樣?為什麼人們把勝利看得這麼重要?什麼才是榮譽?什麼樣的「勝利」才是光榮的?
圖/李小龍資料照。三聯出版提供
於是,導師協助我選學科的時候,他認為以我那刨根究底的發問精神,最好修讀哲學。他說:「哲學會告訴你為了什麼才活著。」當我告訴我的親人和朋友,我選擇了學習哲學時,他們都大吃一驚。大家都認為,我會去學體育,因為從童年到初中畢業,我唯一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就是中國武術。事實上,武術和哲學雖看似對立,但我認為中國武術的理論與哲學的邊界顯得模糊。每個動作都應該有它的緣由和來龍去脈,中國武術應該有一整套有用的理論,所以我希望能把哲學精神融入武術,所以堅持學習哲學。
我對學習和練習武術從不懈怠,但當我對中國武術的歷史追根溯源時,常常有這樣的疑問:現在每種中國功夫都有固定的套路和風格,但這些真的符合創辦人的原意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形式會阻礙進步,什麼都是這樣,哲學也是如此。哲學讓我把截拳道帶入了新的武術界領域,而截拳道則讓我的演藝生涯跨進了一個新的台階,看到了新的地平線。
本文節錄自:《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一書,李小龍著,約翰.力圖(John Little)主編,三聯出版。
——远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