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中國已經失去了台灣

NATASHA KASSAM


11月17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和競選搭檔賴清德在台北為競選造勢。蔡英文強烈譴責北京的干預。
11月17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和競選搭檔賴清德在台北為競選造勢。蔡英文強烈譴責北京的干預。 CHIANG YING-YING/ASSOCIATED PRESS
「不可能,」總統在推文中用了這三個字。自中國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以吸引台灣企業和居民前往大陸後,台灣總統蔡英文在11月5日發出了這樣一條訊息。
「北京新出台的26條措施背後更大的意圖是強迫 #台灣 接受『一國兩制』模型,」蔡英文在推文中說。「一國兩制」現在在香港實施,其半自治權理應得到北京的保證,但北京希望最終能完全控制這一地區。「我想明確說明:中國意圖影響我們的選舉,逼迫台灣人民接受『一國兩制』方案,答案只有三個字:不可能。」數月以來走上香港街頭的示威者稱,一國兩制原則實際上是謊言。
中國政府一直以來想在台灣實現所謂的「和平統一」,儘管台灣從未處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共產黨的管轄或控制之下。為了實現該目標,讓台灣形成對大陸的依附,數年來北京軟硬兼施,既承諾給予經濟利益,又發出軍事威脅。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習近平主席重申實現「完全統一」是「歷史任務」。他還說:「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台灣正在為1月的總統大選作準備。11月17日,蔡英文宣布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為她的競選搭檔。同一日,中國派遣一艘航母穿越台灣海峽。(中國在7月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聲明將「組織艦機繞島巡航,對『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正警告。」)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推文中回應道:「#中華人民共和國 企圖干預台灣選舉。選民不會被嚇倒!他們會在投票箱內對 #中國 說不。」
中國政府似乎也產生了疑慮:雖然還是堅持慣常(但無效)的強硬手段,但也採用了新手段。中國不再僅支持傾向於與中國保持較密切關係的國民黨候選人,還試圖破壞台灣的民主進程,分裂台灣社會。
現在似乎很清楚,就連親北京的候選人也不會將台灣交到中國手中。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10月做的調查顯示,10個台灣人中大約只有一個支持兩岸無論早晚總要統一。在此民意之下,如果總統候選人被視為與中國政府走得太近,很可能降低勝選的機會。
北京炫耀力量的做法,似乎只是成功將台灣人推得更遠。1996年3月台灣總統大選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一系列導彈試驗,目的是恐嚇選民,讓他們不再給民族主義者李登輝投票。李登輝的對手之一陳履安警告說:「如果把票投給李登輝,就是選擇戰爭。」李登輝以54%的直接選票輕鬆擊敗了其他三名候選人。
中國當局好像還認為,台灣海峽兩岸日益增長的經濟相互依賴,將是一條通往統一的道路。這個理論認為,依賴關係達到一定程度後,台灣就不會切斷經濟聯繫了,因為那樣做的代價太大。
說是這樣說。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貿易額從1999年的約355億美元已經上升到2017年的逾1810億美元。但是,就在兩岸經濟關係日益緊密的同時,持台灣人身份認同的人數也在增加:在2008年到2015年底國民黨人總統馬英九執政期間,從略高於48%上升到60%左右。
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Sunflower Movement)是由學生和公民社會活動人士組成的聯盟領導的一系列抗議活動,標誌著台灣年輕一代拒絕了與大陸的密切關係。支持主權的蔡英文在2016年當選總統也標誌了這種趨勢。
蔡英文的支持率後來下滑,主要是因為她無法推動養老金重大改革和同性婚姻議題,也沒能在解決工資增長停滯和控制污染方面取得進展。到2018年底台灣舉行地方選舉時,她連任總統的機會幾乎為零。但現在她在民意調查中領先。
蔡英文再次受到歡迎,一定程度上要感謝香港持續數月的抗議活動。北京為香港設計「一國兩制」模式時也考慮到了台灣。許多台灣人長期以來並不喜歡「一國兩制」,這個想法現在看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可信。
中國撒下了一張大網,也將繼續使用自己的軍事和經濟槓桿。毫無疑問,中國還將繼續操縱新聞報導,試圖在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大選中,為親北京的候選人提供支持。如今,中國還發起了一場虛假信息運動,目的是削弱台灣人對其制度的信任,在他們中間播下不滿的種子。
上月底,蔡英文曾指責中國「製造假新聞,散布謠言,欺騙和誤導台灣人」,想「摧毀我們的民主制度」。她本人也一直在努力擺脫未曾獲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博士學位的指控,儘管該校已證實,「在1984年以公認標準授予(蔡英文)法學博士學位」。據報導,中國官員已私下承認,俄羅斯干預美國2016年總統選舉的做法,引發了他們對干預台灣方式的重新思考。
中國毫不掩飾其加劇台灣社會分裂的意圖。中國國有小報《環球時報》4月份發表的一篇社評稱:「台海問題不需要通過一場真正的戰爭來解決,但大陸可以有各種手段將民進黨統治的台灣『黎巴嫩化』,給予『台獨』勢力無法承受的打擊。」意思是:中國政府認為它可以讓台灣的各個民族、政治和社會團體互相鬥爭。
中國大陸預計也會利用台灣政治的軟肋:掌權者和支持者的互惠網路。雖然這些網路如今已不像在台灣威權統治時期那麼重要,但它們繼續聽任社區領導人、農民協會,甚至是黑幫人物購買選票。
社群媒體平台是另一個關鍵戰場:台灣近90%的人口活躍在社群媒體平台上,傳統的新聞媒體也曾在沒有核實事實的情況下轉發過虛假帖子。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部門已向台灣新聞機構付費,讓它們發布親北京的內容。
有些說法認為,一個來自中國、可追溯到中國共產黨宣傳部門的專業網路群體進行虛假信息運動,幫助親北京的韓國瑜當選了台灣南部城市高雄市的市長。一篇(假)報導稱,在一次辯論中,韓國瑜的對手戴了一個提供論題要點的耳機。中國正試圖從內部侵蝕台灣的政體。
但台灣也在反擊。立法者最近加快了在大選前通過反對外國滲透和政治干預法律的努力。一位總統候選人的顧問今年夏天在台北告訴我,「選民們在這次選舉中面臨的問題是:你們想快點死還是慢點死?」但真是這樣嗎?儘管北京在努力破壞,但台灣的民主制度正被證明很健康,而且很活躍。

Natasha Kassam是雪梨洛伊研究所的研究員,曾是澳洲駐北京和所羅門群島的外交官。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她 @natashaskassam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