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星期一

伟达:政治正确还是战略误判?

作者:伟达


我们可能忽然发现,我们正在面对一个"误判"盛行的年代。何谓"误判"?顾名思义,就是出现了对形势和人的错误判断和解读。而"误判"的后果显而易见,尤其在国家民族层面,就是无法把事情办好、办对、办出成效,反而不断遭受败绩甚至导致灾难。

"误判"事关重大,不可不察。令当代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误判"案例很多,譬如1958年8月,正值"大跃进"高潮期,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视察河北省徐水县,当地官员汇报说,该县秋季要收11亿斤粮食。领导人听了很高兴,不禁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这是一个基层虚报瞒报,导致领导层"误判"和"整个国家走火入魔"的典型历史公案。

"误判"发生的机制和缘由,主要有几大特征:首先是旧的主观意念和教条先入为主,罔顾客观实际和革新发展趋势,墨守成规,逆历史潮流而动。譬如伟大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的遭遇:在政教合一的中世纪,还是陈旧的"地球中心论"主宰宗教和世俗舆论。科学家的"太阳中心说"或"天体运行论",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大逆不道,甚至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为今天人们所引为常识的东西,当年却屡屡发生
"误判"。

"误判"发生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割裂、忽悠和扭曲信息占有,导致人们无法形成全面、客观和准确的判断。譬如1950年至1953年发生的朝鲜战争,是中美两国人民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最直接、最惨烈、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秉承对生命、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就应该把这段历史尽量完整客观地加以叙事记录。但很可惜,有些学者文人提到这段历史,仍是"美国侵略干涉朝鲜,中国出兵保家卫国"云云。

至于美国为什么"干涉"朝鲜?就用一句"朝鲜内战爆发"语焉不详加以带过了,完全不提当时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下,朝鲜金日成政权率先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美国中国被迫卷入其中,并拖延了中国自己的恢复建设和统一大业进程,"阉割式"历史叙事可以政治正确,却造成更多的现实"误判"和谬误。

还有典型案例就是当今为什么美国特朗普政府要与中国打贸易战?不少人的回答是美国试图以贸易战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如此政治正确的答案实为"战略误判"。早在1987年,年仅41岁的特朗普接受电视采访时,就表示出对美国国际贸易失衡状况的强烈忧虑和不满,尽管当时他主要针对日本和波斯湾国家。现在特朗普果然与多国多方展开贸易战,其争端对象远不止中国一家。可见特朗普是个"不忘初心"的人,他处理美国贸易失衡问题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乃是几十年来一以贯之。

还有一种"误判"源于"阴谋论",其实也是因为真实信息匮乏,主观臆想主宰的产物,见了风就是雨,钻"牛角尖"。譬如说美国当年攻打伊拉克,其中有小布什政府的战略失误不假,但由此推论说美国是为了控制和攫取当地石油资源,就言过其实了。当年"阿拉伯之春"起于突尼斯的一场偶发事件,有人却说是美国和西方幕后操纵,那只能是"误判";不接受教训,必然重蹈覆辙。

香港和台湾等地出现了一些"游行示威",对之可以贴上政治正确的"阴谋论"标签:港独、台独、颜色革命等等。但代价是战略误判,是感触不到主流民意的真实脉搏,是无法解决大众所诉求的实际问题,是误导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路径和前途。减少"误判"频发的有效途径,只能是民主和科学。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联合早报发布/2019年7月22日3:30AM
——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