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詹姆斯·汉森在纽约市的家中。图片来源:Marshall Ritzel/Associated Press
作者 Pat Michaels / Ryan Mau
1988年6月23日,詹姆斯·汉森擦去额头上的汗水。美国当日的室外温度达到华氏98度(摄氏36.7度),创下历史新高。汉森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向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Senate Committee on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作证,他将这段时间的持续高温视为具有宇宙意义的气候事件。他向参议员们表示,他有"相当的信心"断定"温室效应与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汉森的这份证词以及他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的一篇相关论文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效应的关注,引发了一场关于地球能源结构的全球大讨论,并一直延续至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制定环境政策的依据也是"全球将迅速变暖,带来高昂应对成本"的类似模型。如今,在汉森提出上述论断3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对他的预测进行检验了——并相应地重新考虑环境政策。
在证词中,汉森提到了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三种可能情景。情景A是"一切如常",假设排放量和上世纪70、80年代一样加速增长。该情景下,到2018年地球将变暖1摄氏度。情景B,假设排放减少,现在的排放增速保持在1988年相同水平。汉森说这个结果"最为可信",并预测到2018年地球温度将升高0.7摄氏度。最后,他补充了一个他认为极不可能的预测,也就是情景C:从2000年开始排放量保持不变。在这一预测中,他认为气温会先上升零点几度, 过了2000年再趋于平稳。
自汉森提出这些假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30年的数据,足以确定哪种预测最接近现实——答案是情景C。如果不考虑2015 - 16年的超常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地表温度自2000年来并未显著上升。按照汉森的模型评估,现在的地表温度就和2000年开始限排(限制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效果一样——但事实上那会儿并没有开始限排。出错的不仅仅是汉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设计的模型也不大准确,平均来说,其模型预计的全球变暖幅度是40年来全球卫星温度监测项目所观测到实际数值的两倍。
1989年5月8日,詹姆斯·汉森在华盛顿特区的参议院附属交通委员会作证。图片来源:Dennis Cook/Associated Press
汉森的其他论断呢?除了全球变暖模型外,他在证词中唯一明确的说法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美国东南部和中西部的升温幅度将高于平均水平"。事实上,从这些地区的实际测量结果看,这一点也站不住脚。
在多年气温观测结果与其预言相违后,汉森提出了更加耸人听闻的说法。他在2007年的一个汽车排放案中作证称,格陵兰地区大部分的冰将很快融化,未来100年内海平面将上升23英尺(约7米)。而《自然》(Nature)杂志刊登的一篇有关格陵兰冰盖历史的研究否定了他这个论断。格陵兰岛表面的冰每年夏天都会大面积融化,也就是说,如果环境急剧变暖,冰层迅速消融确实合理可期。但是现实世界并非如此。《自然》上的这项研究发现,在未来6,000年里,即便地球气温上升到人类活动所能承受的水平之上一大截,格陵兰地区也只会有少量的冰永远消融。
至于汉森的另外几个预测,现在也能通过历史作出判断。汉森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曾预测飓风会变强。事实上并没有。1970年以后的卫星数据丝毫没有显示出现了全球地表温度导致的飓风变强情况。另外,风暴在美国造成的损害是否越来越多?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简称NOAA)的数据显示,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衡量,相关损害没有增加。再者,龙卷风是否愈演愈烈?也没有,NOAA的数据显示情况恰好相反,强度反而下降了。所以没有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数都数不完。
那么,汉森与联合国的模型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在于它们没有考虑到进行更精确的测量——估算气溶胶排放对减缓温室气体引起的变暖效应所起的作用。几个较新的气候模型解释了这一趋势,并定期对联合国模型中约半数的变暖预测进行修正,使它们的预言数字更接近观测到的真实温度。最近一次修正是尼克·刘易斯(Nic Lewis)和朱迪丝·库里(Judith Curry)在主流期刊《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的。
这些修正后的气候预测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既然减不减排全球气温都差不多,那全世界的人为什么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来减排?
如今距离汉森发表他那惊动全球的证词过去了整整30年,是时候承认他预测的快速升温不会发生了。气候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应采用与观测温度一致的、更温和的预测。
没错,不温不火的政策,不温不火的地球。
本文作者Pat Michaels和Ryan Maue分别是卡托研究所科学研究中心(Cato Institute'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Science)的主任和助理学者。
—— 华尔街日报·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