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漫画(http://goo.gl/5pBL4) |
2012年05月25日 台蘋
延宕近月的中菲黃岩島的主權緊張,在雙方以各自對內禁漁後似乎得到緩解,但是中國與菲律賓及其他國家在海權的爭議依然沒有止息跡象。
由於在與菲的衝突過程中,北京就點名美國在後煽風點火,導致菲膽敢公開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由於國內多認為美國因反恐、對伊戰爭與金融海嘯導致國力下墜,以及中國大國崛起,所以華府會更尋求與中國建立合作關係,當時更有人據此提醒美中G2合作管理世界的時代已經來臨。但現在的發展似與此趨勢背道而馳。
美國在2009年初始的確表示要與中國建立合作關係,當時副國務卿史坦柏格更在小布希政府後期的「負責任利益相關者」上,添加了「美中戰略再保證」,更在當年11月美中聲明中,承認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西藏與台灣,還讓中國的區域經營角色延伸到反恐的中心戰場南亞,導致當時的印度大為跳腳。
可是在2009年12月氣候峰會美中不歡而散後,包括中國在次年3月告訴美國資深官員東海與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拒絕批評北韓擊沉南韓天安艦的行為,與日本在釣魚台海域發生爭議,在東協峰會與美國就南海議題針鋒相對。盛極一時的美中G2說現在可說已煙消雲散了。
經濟反成主要爭點
雖然美中關係總是分分合合,但會在短短兩年內由合作轉向對立,顯示這個關係在本質出現深刻變化。事實上,不止在東海與南海有關中國核心利益劃界問題,包括在北韓與伊朗問題上,美中也存在戰略不對位。過去一直扮演雙邊關係潤滑劑的經濟互動,在注重內政的歐巴馬執政時代,反成為美中關係的主要爭點,華府指控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是導致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元兇,從去年開始,美國會更專注在中國的網軍與間諜對美國安全與經濟的威脅。即便在屬低強度衝突的非傳統安全議題如氣候變遷,美中的對立反更尖銳。在戰略、經濟、社會、安全等議題都出現對立,這在過去的美中關係從未發生過。
有人認為這是美國自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並將軍力東移到亞太地區,因而加深與中國的對立來解釋,但這反證明美中本就存在既有強權與崛起強權的戰略矛盾,因此當反恐議題不在,美中關係就擺回權力轉移理論預測的既定軌道。有人認為這與金融海嘯終結了華爾街主導美中關係的局面有關,但這也間接表示現在的美中在製造業出現結構對立態勢,換句話說,雙方在實品經濟上有深沉矛盾關係。有人認為中國與周邊國家衝突是其國力成長的自然表現,更與其國內不同部門在十八大權力轉移期間,紛採對外強硬策略以爭取資源的做法有關,但這更說明中國的國家利益認定與既存國際秩序有著根本衝突,否則無法解釋為何各部門的政治正確是透過國際衝突來呈現。
美中存在結構矛盾不必然意味全面衝突的爆發。但與美蘇冷戰不同,是美中存在複雜互賴,這使得把互賴關係視為緩和摩擦的傳統認知可能要調整,因為這個互賴關係現在成為美中爭議的主要來源。過去美蘇可以維持冷戰正因雙方不存在複雜互賴,因此較能以戰略理性處理問題,但當涉及不同部門的關係與利益拉扯,理性處理美中關係的空間反被壓縮。當軍事互信、二軌對話等冷戰時代發展的衝突管理技巧效用不大時,不僅美中關係前途難測,台灣在趨勢判斷與戰略管理的本質認知上也有典範革命的必要!
作者為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