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 NewCenturyNet
张伟国 By Zhang Weiguo (非赢利同仁园地,无广告、无稿费,所转文稿如有版权要求请联系博主)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馮睎乾:龍應台與伊索寓言的狼使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林保華:長和港口竟淪為中國核心利益
林保華
2025/04/02
自由時報
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出售港口運營權給貝萊德等國際財團的協議,因為習近平的震怒而延期。港澳辦與中聯辦不斷在香港《大公報》發文施壓,再在兩辦網站轉載,於是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聲稱,將依法對此進行反壟斷調查。根據中方法規,只要對中國市場競爭產生重大影響,中方就有權審查;審查期最多一八○天,但也可能延長。
但這根本不通。李嘉誠原本手握幾十個港口都不算壟斷,怎麼賣給外國就變成外國壟斷?而這些港口都在外國,是否壟斷干中國屁事?無非是為了阻止李嘉誠出售而倉促製造的藉口。長和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只不過股票在香港掛牌交易而已。中國政府可以逼它下市,卻無權干涉它的內政,尤其是買賣海外資產。
真正的問題是這個交易阻礙了中共的擴張野心,對中國來說,這是危害國家安全。中國只有侵略全世界,才有安全感;它不控制全世界,就要每晚做被別國顛覆的噩夢。上述發文否認搞文革式批鬥,但看他們指責長和「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揚言該公司「若堅持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後果將十分嚴重」,這不是習近平文革二.○新時代的語言嗎?
後來終於圖窮匕首見。兩辦在三月卅日第六度轉載《大公報》針對交易的報導及文章時,引述了所謂香港各界認為這次交易關係國家安全、市場競爭、國家戰略發展等,他們堅定支持國家市監總局依法審查交易,捍衛國家核心利益。
台灣人與美國政府十分熟悉「國家核心利益」的中國政治術語。所謂台灣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台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如今,那廿三個國家與四十三個港口也變成「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中,是中國的「統一」目標。
鑑於北京的無理干涉,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長和集團已展開研究,計劃將坐擁超過四千萬名客戶的環球電訊資產,分拆到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否則這些外國人的個資都將淪為中國的核心利益。所以香港工商界人士多以迂迴語言暗示他們對李嘉誠的同情,否則他們未來如何向外發展?
美國前亞太助卿康達直言,北京應將此次出售案視為私人交易,若試圖干預,中國恐面臨美國採取進一步措施的風險。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三月廿八日說有留意中方最新行動,不感意外,謂高興看到美國投資者能收購及控制巴拿馬港口。
習近平日前接見赴中國出席論壇的外資,要他們打消疑慮來中國投資,卻又如此恐嚇李嘉誠。外資來中國投資,將來若要撤出,不但會被打成唯利是圖,還威脅中國國安;上了賊船就只能聽任中共關門打狗。大家且等川普表態,再看習近平如何敢於鬥爭。
(作者林保華是資深時事評論員)
https://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post/36735128蘇暁康:兩次踏入悲傷之河
孙立平:马斯克辞职映射的是什么?
白左与黄左一起反川——文明危机的深层剖析!
所谓"高知分子",这些人虽受过高等教育,却未必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甚至常被视为"伪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拥有独立思想,但实际上只是盲从某些潮流,或仅凭一股"反骨"行事,未对自身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
白左与黄左的反川根源
白左与黄左的反川逻辑源于对特朗普内外政策的全面否定。对外,他们认为特朗普背弃了国际道义,放弃了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责任,破坏了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例如,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世卫组织,被视为对全球合作的背叛。对内,他取消了多项"特殊待遇",如收紧非法移民政策、反对"政治正确"的过度延伸,这直接挑战了白左的核心理念。在白左眼中,国家边界应逐渐淡化,黄左则梦想构建一个全球化的乌托邦。两者实则同源,共享全球化理想,视特朗普为这一理想的破坏者。
白左的高知分子往往信奉宏大叙事,推崇科学与理性,认为人类知识体系足以解释一切。然而,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他们又将理性贬为相对主义,只相信自己的"自言自语",对保守主义持敌视态度。黄左则常以西方左派为模板,批判本国传统,却未意识到自身文化根基的脆弱。两者的反川情绪,归根结底是对特朗普保守理念的抵制。
保守理念与白左自由的冲突
特朗普的保守理念并非封闭落后,而是对西方传统自由的坚守。这种自由以个体选择和公平竞争为核心,拒绝特权和过度干预。例如,他提议取消联邦教育部,将教育权下放至各州,让红州与蓝州根据自身需求办学。这一政策旨在打破统一的文化灌输,却遭到民主党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教育部在红州推行白左价值观,从儿童时期开始塑造意识形态。
白左所推崇的自由则截然不同。它是放纵式的,且偏向少数群体,通过"政治正确"赋予"弱者"特权。例如,"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在白左推动下演变为"黑命贵",少数族裔被赋予"优先权"甚至"豁免权",女性主义则在极化中从平等走向"女权至上"。这种"自由"不仅挑战多数人的权利,还通过人为拔高"少数"比例(如职场中的强制多元化政策)破坏公平与效率,最终导致社会混乱。
特朗普的保守理念旨在恢复竞争公平,去除特权束缚,将权力归还民众。他认为,大市场中的个体自由能激发创造力,而非被白左的宏大蓝图所压迫。例如,他减税和放松监管的政策刺激了经济,却被高知分子斥为"资本家的胜利",无视其对普通劳动者的实际益处。
全球化与文明危机
白左与黄左热衷全球化,主张无限包容与宽容。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参差不齐,过快的全球化可能让"文明被野蛮吞噬"。西方文明虽先进,却未必在生存竞争中天然占优。历史证明,高等级文明常被低等级文明同化或摧毁,如罗马帝国的覆灭。白左的包容理念要求西方对异质文明宽容,却未料到自身反被否定。近年来,欧洲因大量接纳中东和非洲移民,面临文化冲突与社会动荡,美国边境的非法移民问题亦引发类似危机。白左与黄左却拒绝承认这一点,仍坚信全球化是进步的唯一路径。
特朗普的政策,如加强边境管控、限制移民流入,被高知分子视为"排外"和"反人类"。然而,从保守主义视角看,这是在乱局中拯救西方文明的必要手段。特朗普的出现,恰是对白左全球化实验的拨乱反正。
白左理念的悖论与人性恶
白左热衷构建高大上的理论体系,试图通过"政治正确"改造人性,消除恶念,达于至善。然而,这本身就是人性恶的体现——他们以"救世主"自居,强迫他人接受其蓝图。例如,强制推行性别中立教育、取消传统节日以避免"冒犯",这些看似进步的政策实则压制个体自由,激化社会矛盾。
人性恶无法根除,只能抑制。白左却试图通过集中权力推行理念,而历史已无数次证明,巨大权力的集聚必导致灾难,如苏联的计划经济与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实验。相比之下,英美保守主义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强调个体自由与责任,避免宏大叙事对个体的压迫。特朗普的"还权于民"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却被高知分子视为对进步的背叛。
高知分子的反川逻辑本质
高知分子的反川逻辑,从政治治理(反对强硬外交与去监管)、经济模式(批判减税与贸易保护)到文明理念(否定保守主义),本质是对自由的扭曲。他们高喊的自由必须符合其"政治正确",而特朗普的自由——基于传统、市场与个体的自由——不在此列。他们自诩为文明的捍卫者,却通过破坏传统让文明退步。例如,欧洲因过度包容而文化失序,美国因"少数优先"而效率下降,这些都是白左理念的后果。
特朗普撕碎了白左数十年来构建的蓝图,揭露其虚伪与漏洞。他像个"淘气的小孩",掀掉高知分子的遮羞布,让他们既恐惧又愤怒。他的政策暴露了白左理念的捉襟见肘:放纵的文化滋生懒惰,伪善的政治掩盖私利,虚伪的表达制造分裂。高知分子对特朗普的全盘否定,实则是对自身价值根基动摇的恐慌。
高知分子的反川逻辑虚弱而荒诞,其核心是反自由、反公平、反市场,最终与进步无缘,与破坏共谋。他们以文明保护者自居,却成为文明的对立面;以人性恶为工具,却自诩至善。这种逻辑不仅反川,更反西方文明的根基。特朗普的意义在于,他以保守理念为武器,试图挽救被白左理念推向危机的文明。而高知分子,则在愤怒与自惭中,暴露了自身理念的空虚与无力。
丁东:最后的告别
他是1948年生人,未满77岁,便匆匆辞世,走得太早了!
十年前,我和他成为同事,在同一家杂志社工作。他勇于担当,快人快语。老社长年事已高,想找人分担重担,到处求贤,不能如愿。最后找到德华,他慨然应允。他表示,不挣工资,义务干活,有什么难题,由他出面承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杂志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故。德华出面善后,体现了责任和担当!
难忘2019年04月14日 ,他邀请杂志社原来的同事,到家中一聚。
原来,他住的是父亲母亲的房子。马上就要交公。在他父亲胡耀邦逝世30周年之际,他邀杂志社的同仁来作最后的告别。
这处座落于北长街的会计司25号院落,是胡耀邦生前最后的住所。前后共两进。前面一进的正房是胡耀邦的书房和会客室。西侧过道尽头有一个小门,当初胡耀邦通过这个小门,步行到中南海办公。胡耀邦去世后,夫人李昭一直住在这里。李昭2017年也以96岁高龄去世。有关部门要收回这套院子,胡德华在搬家之前,让我们感受一下胡耀邦最后的故居。
他告诉我们,胡家原来住富强胡同6号,是1950年代父亲担任团中央领导人时安排的住所。文革中期,父亲在家赋闲,曾有各色平民百姓找他聊天。在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年代,他家更接待过大量蒙冤者的来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父亲进入中央领导层,十一届六中会全后成为中央主席。有关部门就提议胡耀邦搬家,理由是原住处不便警卫。
中办最初的提议是让胡耀邦搬进中南海,胡耀邦说,中南海里住房没有多少,先安排从外地调到中央的领导干部。于是安排了赵紫阳、万里、陈丕显等人的住处。中办又提议让胡耀邦住进官园。这里曾经是江青的住处。胡耀邦说,太大了。北京缺少少年儿童活动的场所。接受胡耀邦建议,官园1982年成为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中办又提议让胡耀邦住进中南海游泳池。中南海游泳池是毛泽东最后的住所和接待外宾的地方,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客厅门口。胡耀邦仍然觉得太大,没有接受。最后选择了与中南海一墙之隔的会计司25号院。这里民国年代曾是一位东北军将领修建的住所,与中南海的皇家园林气象有区别,胡耀邦一家才搬进来。
当时,我们睹物思人,想到胡耀邦就在这处院子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五年,心潮很不平静。
我又想,德华遵守规定,交出这处房子固然无可非议,但偌大北京,就不能保留这样一个见证了时代风云的处所,让公众参观,凭吊吗?许多地方争相打造世界文化遗产,这样一处无可争议的文化遗产,就不能以胡耀邦故居之名,保存下来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历史学者的书生之见!
如今,不但胡耀邦,李昭成为古人,胡德华也成为古人。悲夫!悲夫!
中国从农耕文明转向海洋文明的两大障碍,李嘉诚是其一
之前写过李嘉诚出售港口一事,大概很多读者没看到,或者被系统随机性屏蔽了。都问怎么不见我评论这事,是不是不敢写!
我在这个圈子里其实还算是比较敢写的,然后李嘉诚这事应该也没什么敏感点,刚好又有些言犹未尽,再写一篇也是无妨。
中国官媒通常被视为代表官方意志,公开批评李嘉诚,说明上面试图干预这次的港口交易。据最新的消息,长和方面已经暂停了跟美国财团的交易。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中方高层对特朗普"万里长城"式贸易壁垒的担忧。
然后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第一次开始争夺港口,并就海洋主导权展开明争暗斗。这无疑表明,中国正从一个农耕文明,悄悄地向海洋文明进行转变。前者代表贫瘠落后守旧,而后者则象征着开放,进取和富足。
李嘉诚在这里的角色,比较微妙,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批进场的"外资"。当时香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海洋文明经济体,既是亚洲金融中心,又是国际贸易的自由港。相当于华人海洋文明,来开发大陆农耕文明。
现在很多人指责李没有家国情怀,唯利是图。我觉得这种说法首先就是谬误的。因为老李子的国籍本身就是个谜,而他的两个儿子早就持有加拿大护照。然后他名下的公司,长江实业跟和记黄埔的注册地,十年前就已迁出香港。所以,这种道德绑架是很牵强的。
然后,所有指责他的人,大概也是不配的。因为如果论贡献,我认为没有一个华人对中国的贡献能超越李嘉诚。先不说港资这笔启动资金对中国开放早期有多重要,单就慈善这块,李嘉诚前前后后砸了300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促进就业方面的贡献,就更难估量了。这是那些动动笔杆子的人可以相提并论的吗?早前还有人骂香港就是李家港,如果你真要这么说的话,那李家港扫地的阿姨月薪都两万多呢!岂不是更尴尬?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海洋文明本身就是由一群商人开辟的,这是李嘉诚们影响力的根源。
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雅典一群在海岸线做贸易的商人,击败位于平原地区的农耕贵族,获得了雅典城邦议会的控制权,这才为人类首次开辟海洋文明奠定了基础。
那会儿雅典才几十万人,原本是希腊地区最穷的城邦之一,穷到别人都不想去入侵。结果因为海洋贸易,一举爆发,成为当时地球文明的中心。虽盛极而衰,但后面作为继承者的欧洲,同样爆发,并引领全人类进入现代文明。而商人,也逐渐蜕变为现代的企业家阶级。
可以说,海洋文明的灵魂,就是企业。它们创造财富,并通过商品推动物质世界的更新换代,使社会趋向现代化。现在特朗普推动制造业回归,本质上就是吸引企业重返美国。
所以,当人们过分地关注港口问题,却忽略了企业家李嘉诚的出走。这难道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吗?鸡都跑了,你还在数鸡蛋?
李超人显然还不是孤例,中国每年移民出走的富豪都多达上万人,位列移民出口国家前茅。去年还曝出荣氏家族也走了,这应该是中国最顶尖的财团,居然也举家迁走,连家具都全部打包。
很显然,中国从农耕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转型,并没有那么顺利。其中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是企业家没有安全感。
之前李嘉诚曾回应过逃跑一事,里面有一句挺有意思。他说: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翻译成大白话,其实就是爱因斯坦离开德国时的那句名言: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
这就是中国目前迈向海洋文明的一大障碍。企业需要自由,当哪天中国确保了这种自由,李嘉诚们就会重新回来,继续投资,创造就业和财富。
除此之外,中国成为海洋文明还存在另一大障碍,就是压制消费主义。这是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因为农耕社会是一个生产型的社会,由底层负责生产,上层负责收割,这样的一个金字塔生态。
这种生态只要底层的奉献精神不破灭,就可以恒久地持续下去。但海洋文明不同,它是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生态,无论哪个环节断裂,都会出现经济危机。
因此,也差不多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就提出重农抑商的主张,不要发展商业,往农耕的死胡同里钻,这样才能确保君主的江山千秋万代。所以,古人的智慧确实不要小看。
于是2000多年的农耕文明持续下来,上层形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镰刀思维,下层则形成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韭菜精神。只是如今面临海洋文明的转型,无奈成为一种发展上的障碍。
过去其实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就是依靠外部的消费来拉动内部的生产,从而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但是特朗普出现之后,这个漏洞就难以维持了,可以想见多少人对他恨之入骨。
但反过来说,特朗普的关税万里长城,无形之中也捍卫了中国底层的消费权利。即便一个人韭性入髓,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将迫使他成为一个具备消费能力的,经济上的强者。
这就是即便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层层打压围堵,依然有那么多人支持他的原因。天赋人权,但特朗普赋穷人消费权。除非,中国终止海洋文明进程,重归传统的农耕文明。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特朗普的猫",要么致死地,要么得新生。而李嘉诚们的离开,本质上也是基于这种不确定性。
当然,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长江和记会出走,但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只是中国向海洋文明转型的两大障碍,却是客观存在的,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之前文章我也提到过越南,越南如今也是从农耕文明向海洋文明过渡。他们虽然起步比中国晚,但改革的深度已经超过这边。今年又砍掉了五分之一的政府部门,和一些官办媒体及电视台,转而换取全民15年免费教育。这些都是为激活消费潜能,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动能。
年初那会,英伟达突然宣布在越南办厂,就应该足够警醒中国了。据外汇局的数据,中国2024年外资出走规模达1680亿,创下90年代以来最高纪录。而新增外商投资仅为45亿美元,同样创新自90年代以来的新低。
这其中,英特尔计划缩减在华研发和制造,将部分芯片生产转移至美国和欧洲。戴尔也宣布将其供应链逐渐从中国迁至越南和印度。奔驰则在中国裁员10~15%,并留下一份N+9的补偿协议。另外,外资药企也盛传正悄然离去,"洋嘉诚"们都夹着尾巴跑了!
当中国人还在吹嘘拥有如何完整的供应链,和多么富有效率的劳动力时,企业已经纷纷外溢,远走它邦了。这说明大家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不思悔改,崇拜镰刀,相信生产至上。却忽略了海洋文明最为重要的两点,即企业家的归属感,和劳动者的消费权。
即便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进步的社会,他都应该奖励创造财富的人,同时确保劳动者的体面。反之,人们就丧失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对劳动失去热情,社会也将因此萎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