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星期二

苏晓康:女人一台戏——“60年”评说的一个侧面

【按:昨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故意避开它,一则因为它是一个「共产党节日」(台湾就不过这个节,而且"三八"是骂人话),二则就共产党制度下女性之悲惨境遇而言,根本是一个讽刺。然而,任何社会都有「女史」,可谓正史的一个侧面,它有时候非常独特而有意味,2009年我曾写过这个侧面,几个大事件与几个女性的关系及其纷争,当时用的副标题「"60年"评说的一个侧面」,今天找来再贴。】
              
今年检点"新中国"六十年史,让我们先来检点一番这里面的"女史",或许别有一番风景。毛泽东说他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打蒋介石和闹文革,只有后面这一件属于"六十年"之内,且有一位"旗手"是女的,便叫男人逊色于女人;还有一件事情,即一群女学生打死了她们的女校长,也使得女性在文革中令人印象深刻。三十年后的"六四",其象征是个"民主女神",偏偏绝食总指挥也是一位女学生。我这么突出女性,倒不是用来讨好"女权主义",而是,对这些"历史中的女人"的批评者们,也都是女人。你说奇不奇?
颠倒的不仅是时间秩序
上述这些"女史"细节,你只管把它们简单地排列起来,不做任何分析,就会发现,期间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关系。不过,我现在连排列也省了,因为美国纪录片女制作人卡马・韩丁的两部片子,恰好把这部"女史"神奇地勾连在一起,形同一部上下卷。她也许是无意的,则更说明某种内在联系避不开。
两部纪录片都很著名,即《天安门》和《八九点钟的太阳》,其内容无须赘述。在时间顺序上,有点颠倒,《天安门》似乎播出在前,就先说它――卡玛在这里是一个批评者,她的镜头里最著名的一段,就是生动地展示绝食总指挥柴玲"让他人流血,自己逃生",坐实了八九学生领袖的"激进"。
但这部片子之前,早就有人批评柴玲,我记得最早一位,是刚从秦城释放就来哈佛的女作家戴晴,她一到那里,波士顿就有一座"道德法庭"出现,"要判柴玲重罪",这其实是《天安门》纪录片的一个剧本草稿,那里的"法官"多数也是女人,有的后来就是纪录片里的"受访者",其潜台辞是,政府(党)被学生逼急了,好像邓小平没有退路。
"符号""化身"的"合成"
批评了天安门学生之后,卡玛扭头又去赞扬二十年前的红卫兵,片名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倒还在其次;我们实在没弄懂的是,那些红卫兵不是邓小平最痛恨的吗?因为他就是把柴玲他们当作"红卫兵",才下了狠手。
可是,最早的红卫兵都是他们自己的子弟――北京的"老红卫兵",特别是所谓"西纠",搞"血统论"的那一伙,"红八月"里杀人不眨眼,卡玛的电影里有一位著名的"要武"宋,蒙着脸在镜头里说话――三十年前她那个中学里的女红卫兵们,打死了自己的女校长卞仲云,而邓小平有个女儿也是那里的一个女头头。
"红卫兵"与"八九"学生,前者批评后者――据说卡玛当年也是一个"红卫兵",于是"天安门"毫不留情地鞭笞柴玲,"八九点钟的太阳"却竭力为宋彬彬辩护,说她"背黑锅"――是她上天安门亲手给毛泽东戴上"红卫兵"袖箍,老毛赏赐她一句"要武嘛",一锤定音将"红卫兵"跟暴力挂钩,也是封赏施暴的特权给高干子弟们("西纠""联动")。假如卡玛同情一个女孩子,解读这段历史乃是老毛让宋彬彬背了"黑锅",那么她怎会不知道以柴玲的年纪和经历,根本不懂"血流成河"的意思吗?她不也给柴玲扣了一口"黑锅"?
卡玛对记者说:"宋要武"成了一个"合成人物"(composite figure),成了一个符号,什么坏事都安她身上,变成一种神话,变成"文革"中红卫兵暴行的化身。――可是,卡玛难道不是把柴玲当作一个"符号"和"化身"来处理的吗?其手法也是"合成":把柴玲的两段相隔四十分钟、对两个记者讲的话,剪辑在一起。
对红卫兵及其历史的清算者
其实,两个女学生都是时势造成的"公众人物",都逃不脱"符号化"而被世人评说。但是最大区别在于,她俩身后所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集团:"八九"学生是被杀者,红卫兵则是杀戮者。末了,卡玛也免不了被世人评价,因为那两部著名纪录片,有人也追究她的"家庭出身",指出她的父母曾为毛泽东的专制和屠杀大唱赞歌,这是不是也算一种"血统论"呢?这是"文革遗产",她所歌颂的东西,最终报复到她自己身上。
对红卫兵及其历史的清算者,也是当年的一个女学生,但她从来不曾是一个"红卫兵",今天看来,这点区别不是没有意义的。王友琴固执地"考古"红卫兵的暴行,丝毫不顾及他们的"理想主义"滥调,那却是卡玛所赞扬备至的;而卡玛又丝毫看不见"八九"学生的"理想主义",却图解他们心怀叵测。
"理想主义"无法当作一种事后的辩解,看来是批评者的一种逻辑。"八九点钟的太阳"不就是想给"红卫兵"涂抹一层矫情的"理想"光晕吗?自然,也是顺便给西洋人开一开"东洋荤"。
六十年横跨毛邓两代,留下的几乎只有血迹,以及年轻人的躁动。这是一个什么世道!
原载《动向》2009年9月号
——转自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