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星期三

因天安门事件觉醒的中国政治漫画家——巴丢草(附德国之声采访)

AMY QIN


本周一,也就是天安门镇压事件30周年的前一天,中国异见漫画家巴丢草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展示了街头艺术作品。
天安门镇压事件30周年的前一天,中国异见漫画家巴丢草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展示了街头艺术作品。 CHRISTINA SIMON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北京——政治漫画家巴丢草仍然记得在上海那个闷热的下午,当时他偶然发现了一段关于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的视频——他的世界被颠覆了。
那是2007年,他和他的法学院室友在看一部盗版影片,突然间,画面切到了显然是被拼接进去的纪录片。这部长达3小时的影片先是展示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着民主标语的年轻人。然后中国军队的坦克开进城市,开始向人们开火。
军事行动自6月3日晚上开始,到第二天结束,数百人甚至可能数千人在其中丧生。
上周在墨尔本,巴丢草坐在自己的储藏集装箱里。他说,发现中国政府曾对抗议者使用武力,感觉就像“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上周在墨尔本,巴丢草坐在自己的储藏集装箱里。他说,发现中国政府曾对抗议者使用武力,感觉就像“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CHRISTINA SIMON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四个室友都20出头,他们在黑暗中坐着,说不出话来。巴丢草记得,在那之前,他一直都只是个出身于上海工薪家庭的的乖孩子,不关心政治。镇压发生时他只有三岁,但他说,目见士兵将枪口对准学生和平民,对他个人而言,像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他觉得,那些学生抗议者那么年轻,那么无忧无虑,他很容易会去想象自己也在那里。问题开始在他脑海里闪现:为什么他之前不知道这些?那些受害者叫什么?甚至,这是真的吗?
“我们总是被告知这是一个新时代,我们已经抛下了历史,现在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巴丢草在现居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采访中说。“但看到这部纪录片让我觉得中国还是老样子,处于共产党的统治之下,永远不会改变。”
巴丢草的一幅漫画,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他的妻子刘霞,这幅漫画在2017年刘晓波死后迅速传播。
巴丢草的一幅漫画,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他的妻子刘霞,这幅漫画在2017年刘晓波死后迅速传播。 BADIUCAO

巴丢草的政治觉醒,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执政的共产党竭尽全力压制对天安门大屠杀的讨论,因为这会破坏其合法性。巴丢草也是一个例子,从他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的中国人——受过更好的教育,期待一个更公平公正的社会——愿意采取行动去追求这样的理想,就如那群为劳动权利斗争而惹上麻烦的马克思主义学生一样。
自那个改变人生的下午以来,十年里,巴丢草一直试图用他的讽刺漫画向当权者问责。他使用大胆的颜色和刺眼的形象——有时会被人批为粗俗——来呈现一切,从中国领导层的专制主义倾向,到西方公司在中国审查制度里的共谋。
巴丢草最初通过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上用随机选取的笔名“巴丢草”发布作品获得了人气。但是中国当局迅速行动来限制他的影响范围,此外据他自己统计,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几年间被关闭了37次。现在,他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是在中国被屏蔽的Twitter。
2016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巴丢草在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中装扮成“坦克人”的模样,这是天安门抗议活动中的一个标志性形象。
2016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巴丢草在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中装扮成“坦克人”的模样,这是天安门抗议活动中的一个标志性形象。 ALYCIA BENNETT

在他一幅题为《天安门母亲节》(Tiananmen Mother’s Day)的漫画中,一位年迈的女性弯下腰,在一个坦克上种下一枝红玫瑰。另一幅作品则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中国知识分子、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及其妻子刘霞,刘晓波在1989年曾通过谈判帮助学生抗议者离场,后死于监狱之中。
在去年一个纪念镇压事件29周年的行为艺术作品中,巴丢草呼吁世界各地的人们扮演“坦克人”——一个因只身面对一列坦克而闻名于世却又无名无姓的人,在西方已经成为了和平抵抗的象征。从巴黎到华盛顿再到香港,在“#TankMan2018”(坦克人2018)的标签下,人们身着“坦克人”标志性打扮——白衬衫、黑裤子、双手拎着白色袋子——的形象开始在网上传播。
天安门抗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周锋锁也参加了这个作品,在一次采访中,他说巴丢草的作品“非常勇敢”,“对天安门的集体记忆非常重要”。
巴丢草的胳膊上有一个“坦克人”的纹身。
巴丢草的胳膊上有一个“坦克人”的纹身。 CHRISTINA SIMON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追踪中国媒体的网站中国数字时代创始人萧强表示,对巴丢草漫画的持续审查,证明了图像的力量,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
“和长篇大论的文章不一样,好的讽刺作品或者漫画可能被成百上千万的年轻人看到,”萧强说。他还表示,审查制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独裁者不能被嘲笑。”

巴丢草多年来一直从事完全匿名的创作,这一点直到最近才改变。从上海一家法学院毕业后,他搬到了澳大利亚,最终在那里获得了公民身份,并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了几年幼儿园教师。为了他自己和身在中国的家人的安全,他竭尽全力隐藏自己的身份;包括他的同事和父母,没有人知道他还身兼持不同政见的漫画家一职。
“白天我工作,换尿布、给孩子们唱摇篮曲,”他说。“晚上,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我成了一个战士,浏览当天所有的新闻,找到话题,用我的笔画下来。”
巴丢草现在全职从事艺术创作。但去年11月,就在他的香港首次个展开幕前几天,他得知上海当局已经发现了他的身份,并且接触了他的几名家人。当局要求他们向巴丢草传话:取消展出,否则会有麻烦。
最终,巴丢草和展览组织者决定取消展览。
“我不勇敢,我称自己是世界上最胆小的异见艺术家,”他说。“我选择尽可能隐藏自己的身份,同时也用我的艺术闹出点动静来。”

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本文作者Amy Qin @amyyqin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读者推荐

附:

不畏北京胁迫 华裔艺术家选择“露脸”对抗极权

(德国之声中文网) 华裔异见艺术家巴丢草长期透过讽刺式的作品来抗议中国政府对人权的打压与伤害,而他长久以来,也一直是透过风格鲜明的作品来替自己树立一个独特的风格。 自从2011年推出讽刺中国政治的漫画作品后,他开始大量创作政治漫画来批评中国政府,并将这些作品免费公开在网络上,供网民流传。 他大多以红与黑作为作品的基底,除了用红色象征恐惧与暴力外,也透过黑色来表达压抑与绝望。
华裔异见艺术家巴丢草

他去年原定于11月3日到13日参与由记者无疆界、国际特赦组织与香港自由新闻共同举办的展览《共歌》,但他在收到来自中国当局的威胁后,于展览前一天,透过主办单位,宣布临时取消展览。 巴丢草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还原当时的情况。 他说: “中国政府在去年展览开始前,突然查出我在中国的亲戚的身份,并在拜访了他们一次后,又叫他们到警局接受讯问。 他们很明显希望藉此来向我施压,逼迫我取消在香港的展览。 ”
巴丢草说,中国警方甚至威胁如果他不照做的话,他们可能派两名警察到香港的展览现场,或是做出对他家人不利之事。 在与主办方讨论后,为了避免影响到其他参与者,他们决定取消这场展览。 他表示: “我长期以来一直仰赖匿名来进行政治讽刺相关的创作,但他们逼迫我取消香港的展览后,中国政府也已经知道我的真实身份。 这不仅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风险,也可能波及我身边的人。 ”
被迫“隐身”半年
除了香港的展览外,巴丢草自2017年起开始参与澳大利亚纪录片导演莫西 (Danny Ben-Moshe) 的纪录片拍摄工作。 这部名为《中国的艺见人士》(China's Artful Dissident) 的纪录片主要是展示六四天安门血腥镇压的“坦克人”一幕如何促使巴丢草开始透过政治讽刺的漫画与作品来抗议中国当局对人权的打压,以及北京如何掩盖 1989 年“六四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巴丢草在预告片中表示,作为一名中国异见艺术家,他容易因做得太多而让自己置身危险,但他同时也因此变得更勇敢。 他说: “作为一名政治讽刺漫画家对我来说,是个重拾勇气的旅程。 我担心我的艺术创作会让我自己与身边的人身陷危险,但我同时也担心如果我选择过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生活,我一辈子都会后悔。 ”
为了确保纪录片不受香港事件的影响,巴丢草停止发表任何公开言论,并暂停与在中国国内的亲友联系。 他告诉德国之声,当初中国警方联系他时只表明要他取消香港的展览,并未在言谈中提及纪录片,所以他认定中国政府并不知道这个计划。
巴丢草说: “为了确保纪录片不因中国政府的威胁而夭折,我强迫自己配合中国政府的需求,消声匿迹了长达半年之久。 这是我认为唯一能保护纪录片的唯一方法。 ”
露脸对抗极权
在他销声匿迹的这段期间,巴丢草与莫西并未停止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 虽然巴丢草在纪录片中大部分时间仍掩盖自己的身份,但他却在片尾,首次公开露脸。 对他来说,这是个风险很大的决定,但也是对中国政府发出的强烈讯息。 巴丢草告诉德国之声: “我要让中国政府知道我不怕他们,而且我要面对面的与他们对抗。 虽然这是个风险很高的决定,但既然中国政府已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我没有理由继续躲藏。 ”
纪录片导演莫西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明显想限制像巴丢草这样的艺术家在民主国家发表意见与看法,而当北京试图将他们控制中国国内的方法运用到民主国家时,这样的举动便会对自由与真实的辩论造成威胁。 他说: “我的纪录片虽然是在描述巴丢草的故事,但这个主题却与任何勇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有关。 ”
巴丢草说,当纪录片团队在决定首映的时间时,所有人都认定在六四天安门血腥镇压30周年当天播出是最恰当的。 而对巴丢草本人来说,由于他长期受到天安门学运的启发,所以在六月四日这天播出纪录片,是他能向学运领袖与所有参与者致敬的最好方式。 他告诉德国之声: “我认为天安门学运的精神跟宗旨值得被我们这一代以新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也是我试着达成的。 ”
他也向德国之声坦承,被迫取消香港的展览对他而言是个很大的打击,而这个打击也令不少支持他的人感到失望。 即便如此,在他销声匿迹的六个月中,他仍然持续收到来自各界的关心,而这也让他决定以真实身份来告诉支持他的人,他并未放弃抵抗中国的极权扩张。 他说: “对我来说,以真实身份重新投入这场运动,是对支持我的人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他们必须知道一切都还没结束,而我们仍需要继续对抗中国的极权扩张。 ”
China's Artful Dissident (China's Artful Dissident/Danny Ben-Moshe
)
巴丢草在墨尔本街头作画
为了纪念六四天安门血腥屠杀的三十周年,巴丢草也在墨尔本著名的涂鸦街 Hosier Lane完成了一幅以红色与黑色为主的坦克人涂鸦,并在涂鸦上头压上了他个人的新称号“中国的艺见人士”。 他希望这个新的创作能给来涂鸦街朝圣的游客带来更多启发。 他在接受澳洲的时代报访问时表示: “我现在的情绪十分挣扎,所以我希望透过更多类似的创作来让我得到国际社会跟澳洲国内更多的支持。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