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专访杜导正:后胡耀邦30年 死寂的中国可有黎明?(附:成为“敏感词”的中共前总书记)

图:4月15日,胡德平和胡德华在江西共青城纪念父亲忌辰三十周年,献花致意。(照片由与会者向德国之声提供)

三十年前的4月15日,一位前领导人的死讯点燃了中国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三十年过去,胡耀邦时代的高官怎么看今天的中国?德国之声专访前中国前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在这位被誉为胡赵时代的开明派官员眼中,体制改革仍是出路还是死胡同?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三十周年之日,他的长眠之地江西共青城举行民间纪念活动,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胡德华皆同胡家家属齐集致意。官方表现低调,并没有任何高官现身。据参与者向德国之声透露,共青城的现任和前任市委书记,以及江西省一位原政协副主席出席了仪式,另有约300多位干部和群众自发赴会。
德国之声:胡耀邦的忌辰踏入三十周年,官方一贯低调处理,民间的关注度也愈来愈低。但您和部分前干部仍然坚持纪念这个日子,原因是什么?
杜导正:4月12日,我在耀邦的追思会上说,马上就到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五四"是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面旗帜,一个大的历史转折。简单说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对于这四个字,我认为中国人奋斗了100年了,到现在还是这个问题。中国在五四以后,在邓胡赵(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时代,出现了学生和知识分子运动,都是一次大的进步思潮,这个思潮就是"民主科学"。
"民主科学"这个口号,在中共差不多100年来的奋斗过程中,她进步的时候就举着这面旗子,退步的时候就不提这个。胡耀邦、赵紫阳和邓小平那十几年,实际上是高举着五四的口号"民主科学"实现了转折和大的进步。
胡耀邦作为共产党一代的领导人,他也不是个完人,也有错误,也有缺点。我自己在他领导下工作了那么多年,总的说这个人在民主科学问题上,是五四运动继承者里的代表性人物。那十来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更好一点,但政治体制改革反而落后。邓胡赵走了以后, 这30年来进进退退,退的多。
德国之声:近几年来,当局只有在2015年胡耀邦诞辰百周年高调纪念,但对他的忌辰总是显得避讳。你怎么看官方30年来对他评价的态度?
杜导正:我作为一个媒体人,这问题不宜做过多揣测和想法。执政者有时候考虑问题左一点、右一点、高一点、低一点。耀邦这个问题上,总的说100周年的评价是对的。这次,官方至今没有什么表示,我估计也不一定有。但老百姓、知识分子和老干部的评价,没有任何变化。
邓胡赵那十几年,中国整个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伟大变化,胡耀邦和赵紫阳走得更前一点。不过总的来说是邓小平带头的,否则体制改革走不起来,因为保守力量很大。所以我的看法是邓胡赵还是要绑在一块看。
那十来年总的来说做得不错,经济改革方面做得更好,成绩也不小,持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政治改革方面滞后,以致于后来发生了六四事件。六四事件,邓小平要承担主要责任。但改革开放邓小平的功劳又最大,没有他带头这潮流带动不了,要给他很高评价。我觉很矛盾,改革开放大问题上邓小平有功劳,但是"六四"他要负第一责任,所以我确实有点矛盾。
德国之声:作为胡耀邦时代体制内的一员,你对今昔体制改革的发展有何感想?
杜导正:我觉得在邓胡赵时期,整个意识形态很活跃。有人说,是媒体的春天。那时我处于领导层里面,是《光明日报》总编辑、新闻出版署署长,参加很多中央会议,那时就比较民主,会上经常可以畅所欲言。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块,我认为小平同志抓得不得力,没有什么进展。有人说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去,经济改革的成果都可能被断送掉。现在看来,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民主科学的检视,就是实是求是,大概就这样,现在大家都很希望实现。
我认为江泽民和朱榕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两个十年,政治体制改革在那两个时期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对知识分子这一块,我觉得不好,大家意见很多。我们老同志们只能够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不断地呼吁。老同志里面,李锐(前毛泽东政治秘书)、杜导正、何方(中共党史专家)等,我们一大批人在《炎黄春秋》整整奋斗25年了,就是为了"民主科学",这个理念一直没有动摇。我们为胡耀邦在媒体脱敏作出有效的努力,在公正评价赵紫问题也下了不少功夫,也给邓小平很高的评价。另外,我们在民主法治和市埸经济问题上也做了探索,而且大胆提出要参考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那是2007年。后来《炎黄春秋》又在宪政问题上探索,效果很不错。
我们老同志尽了力发声,以前还有《炎黄春秋》这个阵地和平台,2016年初(停刊前夕)发行量达到19.6万份,影响愈来愈大。后来官方认为这调子和它不一样,要我们改变,但我们都认为这方针一个字也不能后退。相反的,官方对杂志采取了压制态度,结果现在大家都不说话了,民主环境不如前。历史上最怕老百姓不说话,现在民间静悄悄。我说是黎明前静悄悄,也就是黎明前的黑暗,这对国家很不好。
德国之声:放眼未来,你对中国的改革之路是乐观还是悲观?
杜导正:我今年已经96岁了,经历了这么多历史,看了不少有关书籍。我的看法是,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伟大、文化很深、历史上很优秀的民族。中国几千年来,是多少人一块一块小的聚成大的,大的又联合起来,实际上是个小的联合国。她的文化,她的政治,她的经济,都是多元化的。
当然,中华民族也有缺点,就是封建社会历史太久, 封建的东西侵润太深。所以这个国家要转到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的路上不容易,她的步伐比预计要慢一点。中国有差不多14亿人口,幅员960万平方公裡,有她的难处也有她的优势。但我的看法是,中华民族一定会跟上时代,而且会走在时代的前端。
不管怎么说, 客观上中华民族知识分子 在民主和科学问题上有贡献、有探索。但封建社会的历史太久太久,封建意识太深,看来中国要实现成为民主法治的国家,路还是很漫长。而中国共产党这个党派是历史上的现象,共产主义在历史上也只是一个潮流。大家都在历史中探索,探索潮流当中有成功、有失败,目前来看失败的例子很多,问题还多得很。中国要跟上潮流,我认为就是八个字——"市场经济,民主宪政"——中国必须走这路,想躲开这条路会碰得头破血流。
杜导正在八十年代末出任中国新闻出版署署长,任期横跨八九民运。他告别官场后担任著名自由派政论月刊《炎黄春秋》的社长,并组织出版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回忆录《改革历程》。

附:

成为“敏感词”的中共前总书记

1989年4月15日,74岁的胡耀邦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随后,民众对这名1987年被迫辞职的中共前总书记的悼念活动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运动,遭致镇压。胡耀邦的辞世也因此被认为是“六四事件”的一条导火索。而此后的30年,中共官方对胡耀邦的态度也非常微妙。
(德国之声中文网) 据《明报》等香港媒体报道,今年清明节前后,一些民众前往江西省共青城为民众扫墓,发现墓地以及附近酒店有大批便衣警察在监视。而《苹果日报》等媒体则披露,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决定回收作为党产的胡耀邦故居,要求居住在内的胡耀邦之子胡德华尽快搬离。故居原本由胡耀邦遗孀李昭居住,后者在2017年去世。
除了这两条消息,近期中文舆论圈内几乎没有关于胡耀邦的新闻。而中国大陆的媒体更是对逝世30周年纪念日临近的胡耀邦只字不提。
事实上,在胡耀邦去世至今的30年间,这名推动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间冤假错案、主导"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中共前总书记,一直是"敏感词"。
身世浮沉
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后,复出政坛的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主持全国范围内的拨乱反正工作。由于大部分文革时期冤假错案都与毛泽东的指示有关,因此胡耀邦的拨乱反正路线与时任党主席华国峰"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之理念产生了冲突。胡耀邦因此提出,毛泽东也会犯错误,而共产党应该纠正自身以及毛主席曾经犯的错误。随后,他审定了南京大学教授胡福明撰写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在《光明日报》、新华社等重要新闻宣传媒体上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刊发,由此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在这场全国上下反响热烈的讨论中,最终胜出的是主张力推经济建设的改革派。
八十年代初,胡耀邦进入了中共最高领导人的行列,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不过,力推改革的他引起了党内其他元老的不满。到了1986年前后,邓小平等元老认为胡耀邦纵容"资产阶级自由化"、纵容"全盘西化",导致胡耀邦最终于1987年初被迫辞去总书记职务,但依然在政治局常委会挂职。赋闲的他,依然受到党内改革派、知识分子、学生群体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他被迫辞职时,党内高层人物中只有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力挺胡耀邦。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中共官方当时为其举行了高规格的悼念活动,而民间的悼念力度也丝毫不逊于官方。在大学校园内,出现了许多赞扬其清廉、同情其遭遇的海报,并呼吁中共中央重新审视胡耀邦的理念。这场悼念活动很快就演变为呼吁自由、民主、反腐败的民众运动,并逐渐升级,持续近两个月,最终遭到中共当局的镇压,酿成"六四"惨案。
欲说还休
在此之后,"胡耀邦"成为了中共当局眼中最为敏感的词汇之一。在官方媒体中,"胡耀邦"一词极少出现,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胡耀邦90周年冥诞前夕。那一年春节,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亲自前往胡耀邦故居,向其遗孀李昭拜年。2005年11月,时任总理温家宝主持了胡耀邦诞辰90周年座谈会。外界当时认为,这是"团派"人物胡锦涛、"改革派"人物温家宝在努力推动"胡耀邦"解禁。温家宝还在2010年任总理期间,在《人民日报》网站刊文追忆胡耀邦。
不过,总体而言,"胡耀邦"一词这些年依然很少在中国官方语境中出现。即便是习近平率全体政治局常委出席的2015年胡耀邦100周年诞辰座谈会,新华社等官方媒体也只是发布了一则简短的报道,配发了一些座谈会现场照片。一些现场消息人士则通过境外媒体披露,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发表了约30分钟的讲话,赞扬胡耀邦的历史功绩。同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整理的《胡耀邦文选》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但是,中国官方媒体对胡耀邦推行自由化改革、被迫辞职、去世后的民间悼念活动依然只字未提。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官方会在2019年胡耀邦去世30周年之际举办纪念活动。
——德国之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