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六四30周年話劇演劉曉波劉霞故事:播種讓學生思考自由

撰文: 實習記者陳芷琪 | 發佈日期: 20.08.18  

2019年是八九六四30周年。年輕一代有「六四是鄰國的事」這個想法,民間如何在30周年這個特別日子,讓青年了解六四?

「六四舞台」過去8年製作以六四為主題的話劇,到中學巡演,劇團已決定明年演出的劇目《大海落霞》,不直接講述六四事件,而是用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其遺孀劉霞的事迹切入,冀能像種子般讓學生思考自由的意義,從而有興趣了解六四史實。

「六四舞台」為六四30周年,正籌備明年到中學巡演話劇《大海落霞》。列明慧提供

年輕人感事不關己 「六四舞台」更堅持

「六四舞台」是一個志願組織,核心成員包括監製列明慧,她是物理治療師,曾擔任維園六四晚會司儀、2017年特首選舉衛生服務界選委。劇團在2009年、即六四20周年,創作《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公演,內容講述三位中國青年參與八九學運。列明慧憶述,當時觀眾的反應不錯,有觀眾希望可以令更多學生認識六四,而「六四舞台」又有意令年輕人了解中國發展,因此在2011年起,劇團每年都在中學巡迴演出,首年有接近40間中學參與。

「六四舞台」到學校巡演過四齣話劇,首兩齣直接講述六四,包括《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學校巡演版)》及關於「黃雀行動」的《讓黃雀飛(學校巡演版)》。之後的兩齣,並非單刀直入講八九六四,而是加入與港人息息相關的元素。《那年我的孩子17歲》講述一名內地母親的17歲女兒,因六四鎮壓遇害。25年後她來到香港,阻止欲參與雨傘運動的17歲中六學生。《沒有8903》則講述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記者突破封鎖尋找真相,並提及蔣彥永醫生揭發內地沙士疫情嚴重,及他要求平反六四的故事。

《那年我的孩子17歲》劇照,此劇加入了雨傘運動的情節。列明慧提供

八九六四發生時,列明慧讀小學六年級,她當時不了解六四的細節,但從當時的新聞片段,家人的反應,翌日又看到老師在學生面前哭泣,她意識到這件事很嚴重。她覺得,六四與港人息息相關,港人有責任保存這段歷史。

「其實六四不單單是中國的民主運動,亦是一場香港的民主運動,除了北京外,香港是一個好重要的地方,因為我們有這一種距離,我們保留了很多六四的歷史,譬如當年很多在天安門採訪的是香港記者,他們還在生,他們是好重要的歷史見證。」近年,她有見關注六四及中國情況的團體愈來愈少,她更有一份使命感,要繼續營運「六四舞台」。

「劉曉波是一個有份量的人」

明年是六四30周年,具有特別意義。「六四舞台」早在今年5月已開始籌備來年的巡演劇目《大海落霞》。列明慧說,劇本依然在撰寫階段,詳細情節需要調整,劇目主線將講述劉曉波及劉霞的故事。

八九學運期間,劉曉波從美國回到中國,到天安門廣場絕食支持學生,和周舵、高新、侯德健組成「廣場四君子」,曾跟戒嚴部隊談判,爭取更多時間讓學生撤離。劉曉波隨後被囚禁20個月,之後,他一直撰寫倡議改革的文章再入獄。2008年,他參與起草《零八憲章》而被重判11年有期徒刑,兩年後,他獲諾貝爾和平獎,去年逝世。他的妻子劉霞一直被軟禁,直至上月才獲准到德國。

「六四舞台」選擇劉曉波和劉霞作為六四30周年的劇目主題,「因為劉曉波是一個有份量的人。」列明慧說:「其實他有好多機會可以遠走高飛,他可以返回美國,可以不參與《零八憲章》,若他願意保外就醫,其實都可以走,但是他一直選擇留在國內。」

「劉曉波希望他是最後一個文字獄的受害者,他其實是用自己的自由去換取其他人的自由。」列明慧覺得,劉曉波是一個具高尚情操的中國代表人物,應該要讓學生認識他。

六四只是劉曉波生命中的一節,列明慧透露,六四在劇中只會是一個片段,不是主軸。她覺得,現時再不能夠直截了當重現八九六四的歷史,「以往講六四都是好正義的事,同學未必有好大反彈。」不過,或許是現今年輕人對中國的政制感到失望,她留意到年輕人有新的看法:「六四不關我事,所以我們不要理鄰國的事,那些是別國的事。」

她又理解到新一代在六四時還未出世,「六四是這麼多年都有人講的一個議題,他們根本無親身經歷過。」她憶述,曾有同學問:「點解要用我一個鐘頭的時間,講廿幾30年前的事呢?」

列明慧期望《大海落霞》令學生反思:究竟自由是甚麼?想要自由,是否等於一走了之?劉霞被軟禁多年,罪名又是甚麼?列明慧覺得,學生反思過後,或許會對六四萌生興趣,從而自發地搜尋史料作深入了解,「其實劉曉波是一顆種子,我們希望可以令它在學生心入面發酵,發酵成甚麼我們都不知道。」

列明慧認為,港人對劉曉波和劉霞的認識比內地人更深,亦非常重視,內地人未必知道劉曉波如何死亡,死亡後火化骨灰被撒落海等的經過,但因為香港媒體的大肆報道,港人都知道,「雖然這不是香港的一件事,但是進入了香港人的時代。」

《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劇照。列明慧提供

雨傘運動後  學校對「六四舞台」敏感度增

年輕人對六四的態度轉變同時,學校對「六四舞台」的劇目都更謹慎。列明慧提到,雨傘運動時,學校對學生罷課感束手無策,反佔中組織又設立舉報熱線,讓人舉報參與雨傘運動及罷課的學生,為學校添壓力。當時有不少老師聯絡列明慧,問她劇目的詳細內容,更想過目劇本。她指,現時有些老師會擔心,劇目令同學對內地印象更負面。

不過,列明慧覺得,「請得我們演出的學校都好有心」,因為學校要支付數千元,以補貼製作成本。學校現時可報名安排「六四舞台」來年到校演出《大海落霞》,列明慧透露已有約20間中學報名,她期望可有30至40間,令她們在六四30周年接觸更多學生。

為六四30周年早早準備

為了六四30周年,「六四舞台」除了準備到中學巡演《大海落霞》外,亦正籌備明年5月公演一齣由知名導演及編劇製作的劇目,講述天安門母親,「好多人都話,六四過了很久,放低啦,但其實依然有很多人受影響,包括天安門母親,其實他們已白髮班班,但依然沒有公開祭祀的權利。」列明慧說。

「如果去燭光集會,只得一個形式,就是參與一個儀式,有人話這樣叫行禮如儀,覺得特地去參加一個儀式很遙遠,未必有這個興趣,但是還可以透過甚麼認識六四這件事呢?除了報紙,新聞片,另一個就是戲劇。」列明慧說,年年以六四作主題的劇團應只有「六四舞台」,「我們依然有生存價值。」

「六四舞台」監製列明慧堅持要講六四,希望透過話劇令更多學生認識歷史。陳芷琪攝——众新闻(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4385/%E5%85%AD%E5%9B%9B%E8%88%9E%E5%8F%B0-%E5%85%AD%E5%9B%9B30%E5%B9%B4-%E5%8A%89%E6%9B%89%E6%B3%A2-14385/%E5%85%AD%E5%9B%9B30%E5%91%A8%E5%B9%B4%E8%A9%B1%E5%8A%87%E6%BC%94%E5%8A%89%E6%9B%89%E6%B3%A2%E5%8A%89%E9%9C%9E%E6%95%85%E4%BA%8B%EF%BC%9A%E6%92%AD%E7%A8%AE%E8%AE%93%E5%AD%B8%E7%94%9F%E6%80%9D%E8%80%83%E8%87%AA%E7%94%B1)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