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课桌椅对于黄冈教育不算问题。鬼文子看来,青黄不接的师资力量、下降的教育质量、缺乏的文化生活、孩子的营养、学校的安全、家庭的教育成本、学生的减负等问题才是黄冈教育最大的问题。
当《长江商报》关于麻城学生背课桌上学的新闻出来的时候,作为黄冈人,我和很多同学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奇怪,谁都没想到背课桌椅上学竟然也会是新闻,而且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
【自带课桌椅不稀奇,关键是要出成绩】
是的,其实也不要大家一位指责麻城县政府,麻城作为黄冈地区的一个县级市比其他一些贫困县做得好多了。而且,其实对于自带课桌上学,黄冈地区大部分学生 和家长之前并无什么意见。一批一批的学子扛着桌子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哥哥的桌子用完了弟弟用,叔叔的用完了侄子用,爸爸的用完了儿子用。大家 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走马换任的政府领导估计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自带课桌椅没有什么特权,不管是小组长、村长,还是村委书记的孩子,都是 要自己带。不同的是,有些条件好的家庭,课桌做得结实一些,上学的时候家长骑着摩托车送桌椅到学校,而有的条件差的家庭,因为父母农忙或者出外打工,课桌 做得比较粗糙,上学的时候必须孩子自己扛。到了学校后,因为木工师傅都清楚课桌的制作尺寸,大家带过来的课桌摆在一起井然有序,不会存在什么高高低低参差 不齐的现象。
除了自带课桌外,有一些地方的孩子还要自带床铺到学校住宿。但是尽管是这样,大家都没有太大意见,真的!在很多家长眼里,哪怕把整个家里的家具搬到学校去,把房子拆了砖头拿到学校去,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孩子一定要学出好的成绩。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黄冈地区这个大别山下的革命老区在经历过抗战时期的辉煌后,一度穷得只剩下教育了。这里不像黄石,没有什么矿产资源,也不像武汉, 没有便利的交通。这里除了罗田的板栗、蕲春的药材和英山的茶叶,剩下的是种不完的田地,还有插不完的秧苗。很多年以来,考上大学成了无数孩子和家长的梦 想。
可以说,每一个黄冈孩子都比其他地区的孩子更早明白只有教育才能拼得过富二代官二代的道理。在大家的心里,只有通过大学,才能离开 这个穷地方,才能光宗耀祖、扬眉吐气。每年大学通知书下来后,最热闹的是派出所,无数学生和家长排着长长的队伍,凭借通知书办理户口迁徙。那一天,是家长 的笑容笑得最灿烂的时候。多年后,当上大学的我拿着户口迁移证,听大学同学说他们那边的农村户口多么多么难办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很奇怪。后来才知道随着 国家一些政策的变革,农村户口越来越值钱。尽管如此,我身后的学弟学妹们还是前赴后继的凭借着通知书把自己的户口变成了非农户口。
为了 达到鲤鱼跳龙门的目标,我们的父老乡亲曾经真的做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少孩子的家长节衣缩食,一分钱当两分钱用,他们连洗发水都舍 不得买,男女老少用洗衣粉洗头。一盒廉价的牙膏刷白了几十个春秋,一包5分钱的火柴擦亮了多少个日夜。所以,课桌真的没有什么,真的。
【师资力量青黄不接,教育质量直下降】
黄冈地区家家户户都希望能出大学生。他们有的人一字不识,一辈子县城范围都没有出过,但绝对都知道一些知名大学名字。
让人揪心的是,从90年代到现在,考大学的这个梦想离那片土地上的学子越来越远,很多家长期盼的眼神越来越暗。孩子的成绩一届不如一届,很多孩子都不愿读书了。
以前辍学和留级对于黄冈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情。但是现在,不少孩子初中没有读完就不愿意读了。家长也无奈,不少孩子读到初中了加减乘除算得不利落,有的甚至连时钟都不认识。我没有开玩笑,教学的质量越来越不尽人意,孩子学得根本没有动力。
很多人或许认为,随着国家高校的扩招,现在读个大学很容易,只要参加了高考基本上有书读,什么成教自考一大堆排队等着。但是我告诉你们,我们黄冈地区很 多家长和孩子在这方面看得很清楚,扩招扩的更多的是那些三本院校,那些学校听起来名字很响,什么XX大学XX分校,大家都知道那些学校根本跟它名字前面的 学校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学费超级贵,一般的家庭根本承受不了。与其读那样的学校还不如不读。而现在的高职高专则连90年代的中专都不如。至于一些成教和自 考,很多家长更是不愿意让孩子读。上不一本二本,家长头疼,孩子心酸。所以很多成绩一般的孩子宁愿辍学打工,成绩好一点的孩子高考后宁愿选择读高职高专, 因为学费便宜且读两年多就可以出来找工作了。
很多网友或许会说,既然黄冈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差,那为何还经常出一些那么难的黄冈 试题呢?还值得关注吗?我明确告诉你黄冈的试题还是值得一做的。虽然不少农村的教学质量很差,但是黄冈地区确实也存在一些好学校和牛B的老师。这些学校的 老师不少都是从下面一些学校里抽调的,村里的优秀教师调到乡镇,乡镇的调到县城,县城的调到市里。优秀的教师集中在了一起的合力是强大的,足以让黄冈的一 道道试题与高考大纲紧密联系,足以让全中国的学子认识黄冈记住黄冈。这或许也是黄冈地区的一种策略吧。
正是因为优秀的教师被抽调到走 了,加上最近几年很多周边的地区的一些私立学校都在挖黄冈的一些好教师,以致于我们当地农村的中小学的师资力量青黄不接,后劲越来越不足。加上一些众所周 知的原因,各种神奇的人物开始陆陆续续在讲台上粉墨登场。一上课就是照着教参念,念完了下课。这样如何让学生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文化生活严重缺乏,素质教育不全面】
除了文化知识,黄冈地区农村教育其他方面也不是很尽人意。不管是学校的教职工,还是孩子的家长,包括孩子自己,一直都比较重视文化课程。所以什么思想品德、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要求必备的课程关注度很低。
说到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全面,并不是意味着黄冈地区孩子的思想品德就很差,革命老区有革命老区传统道德观念,在这些传统美德的耳濡目染下,80后以及之前 的学长学姐们都比较朴素,男生女生搭上一句话常常会惹来周围的同学几个月的非议。不过后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一些90后00后学弟学妹们思想有些转 变,但总的来说,违法乱纪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干的,也没有胆子干,顶多耍耍嘴皮子罢了。另外再谈谈德智体美劳里的"劳动",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平时农活都干 过,上学期间没少打扫卫生,勤工俭学的时候上山爬树摘茶叶茶籽个个都是能手。
我重点想谈的是体育。全国其他地区的孩子读中小学的时候, 很多都有各种各样的球类玩。而在黄冈地区的农村学校,更多的是跑步,跑步,从小学跑到初中,初中跑到高中。围着操场跑,围着教学楼跑。下课了,男孩子只能 打个弹珠,玩玩卡片,女孩子只能跳跳橡皮筋,甩甩跳绳。再不就是看看翻了几百遍的童话故事书。能玩的体育设施要不就很古老且数量有限,要么就是根本没有。 最郁闷的是,所有的娱乐活动还要注意避开一些老师进行。因为很多老师经常不允许同学下课玩,说影响学习,动不动会把同学们的弹珠、卡片和童话故事书没收 了。
中小学一路走过来,黄冈地区农村的孩子在体育方面没有几个出色的。这也是为啥这么多年的奥运会,很少有体育健儿是来自黄冈的原因。
【饮食就餐短斤少两,孩子营养无保障】
"人是铁,饭是钢".尤其是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中小学生,每顿饭吃上丰富的饭菜尤其重要。但是在黄冈的农村地区,经常听到那些住读的学生喊饿,白天上课饿得胃痛,晚上睡觉从梦中饿醒。
90年代以及之前的孩子读书的时候,个别一些学校让学生自己淘米然后放在一起集中蒸饭并用餐。不过这样的学校非常少,大部分学校都是都是学生自己带着大 米到学校食堂换饭票,凭借饭票打米饭,然后就着自家腌制的咸菜吃饭。如果吃的饭是家里带的大米做的倒也不错,问题是学校食堂做的饭经常是一些长了虫子混着 沙子的陈米,大家打了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饭碗颠一下,把沙子抖在饭碗的最下面,然后大口大口的吃,生怕不小心看到自己吃到虫子了会吐出来,那感觉真的 很难受。最郁闷的是食堂还经常短斤缺两,根本吃不饱。
被克扣下来的粮食到哪里去了呢?每个月,学校都会来几辆拖拉机或者大卡车,我们总 会食堂的师傅领着几个人把一袋袋大米往车上装,那些装大米的袋子基本上都是同学从家里带到学校来的,很多袋子上还写着家里人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学校食堂这 是要把好的大米卖出去,每次心底都会恼火很久很久。
90年代之后,很多学校有一些改变,食堂开始炒菜卖,不过卖来卖去,基本上都是什么水煮土豆、水煮南瓜等,花样很少,盐多油少。而米饭呢,仍然照旧,虫子拌着沙子。
2007年,国家减免了农村中小学的学费。从那一年开始,大部分学校开始不让学生自带大米了,所有的饭菜全部要用钱买。做得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是冲卡,学 生想吃多少可以刷多少。更多的学校是固定死一餐多少钱,学生按月交钱,不吃也要扣钱。一餐的费用固定了,饭菜质量和分量却不固定,米饭日渐减少,粥一天比 一天稀。与此同时,家庭给孩子生活费的支出却越来越高,一学期算下来,比减免学费之前还贵。
吃不饱,饿了怎么办?学校的大门是出不去 的,翻围墙也不安全。学校似乎很体贴学生,专门开设有一些商店,这些商店基本上教职工自己或者亲戚开的。由于学生不能出外,除放假外,校内的商店基本上都 是处在垄断的地位,不少产品的价格比外面高一些。尽管这样,生意还是相当的好。一到下课期间,商店的柜台前围满了学生。
正值青春发育阶段,饮食得不到保障,以至于很多孩子个子不高,身子不健壮。这个可能也是很多学生放弃读书的原因之一。留在学校的孩子,渐渐把吃饭当成了一种生存的任务。很多同学几年时间锻炼下来,习惯了吃饭咽咽式,走路跑跑式,为的是省下更多时间看书,练习。
【封闭教学虚假封闭,安全工作不给力】
封闭式的管理,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很多家长都这么认为。封闭式管理有利于营造一个较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十分有利。孩子不跟外界接触,不受外界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独立意识。
问题是,黄冈的农村中小学很多封闭式管理根本不是完整的封闭。
2004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曾经播出过一则案子。一位湖北黄冈某县的母亲给栏目组写信,她15岁的女儿小丽一直是住校,2004年1月31日,新 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晚上,小丽的宿舍里突然进入3个持刀的男人。这3名歹徒先后将小丽和小云轮奸了,然后对宿舍里其它几名女生进行了抢劫, 6名女生点着蜡烛在床上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小丽和小云跟班主任讲述了昨晚所遭遇到的一切。小丽的班主任很快就将小丽她们的遭遇向学校进行了汇报,学校 为此召开了专门会议,会后老师们要求小丽她们保守秘密,不要将事情告诉家长也不要报警。十几天后,这3名歹徒竟然在大白天找到了她们的教室,并且连续来了 好几次,点名要找小云和小丽。两个女孩十分害怕,将此事告诉了老师,并且想去报警,但她们的这个念头被老师打消了。一面是歹徒的威胁和内心的无助,一面是 老师要求她们沉默,小丽和小云这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假,已经无法独自承受的小丽将此事告诉了母亲,而此时已经是 事发后的4个多月了。
这个案子黄冈当地很多人都应该记得。愤怒的母亲要求学校赔偿,学校却否认小丽在学校遭到强暴和他们有任何关系,他们认为那纯粹是由3个歹徒造成的,是一起刑事案件。但事情过了几个月,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歹徒早就逃之夭夭,不知道到今天有没有抓到那3歹徒。
从这个案子里,大家可以看到。封闭式的学校安全很成问题。学校的封闭大都是对学生封闭,高高的大门,厚厚的围墙根本拦不住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经常有 一些街头混混在校园里游荡,他们私底下拉帮结派,收保护费,欺负女生。学校没有什么保安,我们更愿意叫他们门卫,他们十个有十个都不专业,基本上都是学校 教职工的亲戚。要么就是上了年级的老人,要么就是年轻的后生。他们只会对学生凶,看到外面的一些混混则怕得要命。而且他们还很畏惧毕业的学生。他们心里都 清楚,在校的学生忌惮他们身后的亲戚,担心学校在大会上点名记过批评,而毕业的学生则毫无顾忌了,凭他们的身板,真要动手,恐怕连一些女生都打不过。
其实,即使是在校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完全封闭在校园内,除了学校附近少量的走读生外,很多教职工的亲戚都有特别通行证,可以随意进出校内。一些成绩比较好 的学生或者跟老师关系好的学生也能获得特别通行证。我的同学以及我身后好几届的学弟学妹们几乎都认为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是为了让食堂和校内商店垄断经营,以 此增加学校收入。
【撤校合并时常发生,上学之路路难行】
受地域和学生人数的影响,撤校合并的事情近年来在很多中西部地区时有发生,这个现象在黄冈更是常见。
撤校合并,教育资源整合看似是一条比较好的发展之路。但是学生上学的路程越来越远了。以前的学校要么成了养鸡场或是养猪场。
很多人或许很奇怪那些撤的学校为啥没有被推倒建房子呢?这个大家有所不知,黄冈地区农村很多中小学的房子其实都是建在坟场上的。有人说童男童女可以压住 阴气,也有人说因为盖学校没有地。反正我记得那时候我们打扫校园卫生,经常从地下扫出骨头来。刚开始看得人毛骨悚然,后来都习惯了。
尽管学校的环境不好,路程越来越遥远,但大家仍然没有什么怨言。黄冈地区的人谁不支持教育?环境差可以克服,而且应当承认的是随着一次次的撤并,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了。路程远也不是什么困难,只要能读书,能出成绩,家长愿意拼命,孩子也能吃苦。
农村没有校车这个概念,每到上学的时候,经常在路上看到大摩托小摩托车载着孩子往学校赶,还有一些面包车和货车甚至拖拉机都在拉学生。农村的道路没有城 市平坦,常常几十米就是一个急拐弯,每年都有很多骑摩托的人出车祸,非常不安全。所以有些家长和孩子宁愿步行,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草草吃个早餐就上路。
【教育成本直线上升,减负不成反增负】
我不知道学校那些收费是不是叫乱收费。因为几乎所有的费用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出发点。就说那个已经停止的 "教育附加费",其目的是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的。另外一些"捐款"也算是慈善事业吧。反正所有的费用,老师解释得都是有理有据的,所以必须交。
学生在校读书,除了最怕看到考试成绩之外,更怕看到的是打着"贵家长"的条子。每次看到那三个字,就预示着要收费了。前几年,几亩田的收成根本无法应对 学校的各种杂费,最近几年还好,家庭收入普遍都有所增长。不过粮食也卖不出价格,当地卖粮食打白条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收不到现金,拿什么去交各种费?
教辅的费用也不可小视。虽然说国家推行"减负",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是政策虽好,但很多学校都在逃避。特别是高年级,毕业班的孩子,正值冲刺阶段。试卷连着试卷。每张试卷都不是免费的,不管老 师是自己批改还是学生换着批改,或者是做完了直接讲解,每张试卷都是要交费的。另外老师还会经常推荐一些教辅,虽然说是自愿购买,但是老师推荐的表面看起 来很尊重学生的自由,其实最终大家都买了。语文课程要买,数学课程要买,其他的都要买,这笔费用逐年都在增加。
所以,对于黄冈地区的很多孩子而言,一直都是"增负".不过表面上各县市的"减负"工作那当然是做得很到位了,反正每次有领导一来,学校会提前得知消息,提前让学生停课打扫卫生,准备好迎接领导检查指导。
这就是我们黄冈,一个让人心疼的教育之乡。它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典范,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或许你觉得我说的匪夷所思,或许你也有同样的经历。
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黄冈,关注黄冈的孩子。
黄冈之前的发展就不提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现过无数将军战士和千百位教授专家,大家熟悉的360董事长周鸿祎、光华学校创始人何光华都是来自黄 冈;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勤劳勇敢而且聪明,他们没有多少怨言,面朝黄土背朝天,勒着裤腰带通过教育改变家庭的的命运;这片土地上的官员领导也日渐开明,曾经 4171名农民联名状告乡政府乱收税费、乱摊派,曾经民工把政府打的白条送进当铺典当,曾经50名官员在同一本著作上署名……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一些不给 力的官员陆陆续续都像某县教育局长蔡某某一样落进了法网;这片土地上的各大县市如今都在积极招商,汇源等企业纷纷进驻,相信黄冈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黄冈啊黄冈,你在前进的同时,请不要丢下那些农村的孩子!
——一五一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