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星期二

王庆民 | 《勃列日涅夫时代》书评:对庸才领袖与苏联停滞时期的详实记录(与今日中国的惊人相似)

 王庆民 Matters 20240904


勃列日涅夫时代与当今中国习近平时代颇为类似,勃氏和习两个人也有很多共同点。而书中提到的苏联总理柯西金,也与中国的周恩来、李克强的境遇有太多雷同

数年前,我偶然看到一部讲述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著作《勃列日涅夫时代》。我简单阅读之后,发现此书文笔颇佳,即便是从俄文翻译为中文,仍然保持很高质量、顺畅自然。之后详读,看到书中对勃氏当国时苏联内政外交、权力斗争、国家状况的记述,相当详实且有趣味。我也在推特等平台多次推荐本书。


   现在我决定简单写篇书评推介本书,介绍本书大致内容及其价值和亮点。


   《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传记作家列昂尼德·姆列钦的作品。列·姆列钦是擅长为苏联政治人物做传记的独立作家,曾撰写过《苏联历任克格勃主席的命运》、《苏联历任外交部长的命运》、《斯大林之死》、《安德罗波夫传》等。我只看过《勃》这一部他的作品,但从内容到文笔都可看出其撰写人物传记和叙述历史能力的优秀、对人物评价客观又不失温情的中肯动人、明辨是非且心系苏联人民的立场和感情。


   传记开头即第一章,是作者回忆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和1982年去世时自己与大众的反应。勃氏上台时的苏联人,正逢赫鲁晓夫治理十年后的苏联上升期、满怀走向共产主义的希望时,对新领导人也颇有期待;18年后勃氏弥留之际,苏联人普遍厌烦了这位老迈的总书记,死亡消息发布时人们都怀着期盼成真的暗暗愉悦之情。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颇有偶然性。他的前任赫鲁晓夫,因为大胆批判斯大林、改革官僚体制、削弱党干部特权,虽打破了僵化的体制、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利于苏联民众,却让干部官僚颇为不满。苏共高层合谋政变,将赫鲁晓夫赶下了台,并扶植了勃氏这位缺乏名气和威望、但愿意维护官僚利益、符合各权力集团势力平衡的“老好人”执掌苏共和苏联。而苏联民众对这些内情不甚了解,不少人被勃氏帅气和朝气蓬勃的面貌吸引,觉得勃氏会让苏联更繁荣进步。


   勃列日涅夫成为领袖之后,依官僚们的意撤销了赫鲁晓夫许多旨在弱化党权和改善民权的改革,苏共干部们恢复了许多特权。勃氏自己也更受官僚爱戴,并通过一系列权力斗争,逐渐由各方推出的“弱君”变成真正牢牢掌控苏联最高权力的实权强人。而曾经比他更有潜力成为苏联领袖的谢列平、柯西金、波德戈尔内等人,被其排挤打压,勃氏也成为斯大林之后又一位苏联“红色沙皇”。


   勃列日涅夫的权术是高超的,但治国却是糟糕的。勃氏能够在苏共中央权力斗争中如鱼得水、俯视群雄,但在内政外交上却是昏庸之才。勃氏受教育水平很低,从年轻时对于阅读和思考就缺乏兴趣,对于深奥的马克思列宁学说更难以理解,在担任地方干部时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但勃氏擅长把握政治风向、逢迎上级、搞好人情世故,又刻意钻谋职位,加上不俗的运气、几位贵人的帮助,一路高升,逐渐成为地方上和军队中负责意识形态领域的高级干部。但后来勃氏自己承认,他颇为厌恶那些意识形态工作,从中可知其根本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也不信自己口中宣讲的东西,工作只是为了功名利禄。


    担任最高领导人后,勃列日涅夫将各种技术工作交给了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柯西金及其他党政干部,自身从不认真过问经济、国防、科技建设的细节,也没有提出过高瞻远瞩的计划,却热衷于出席各种典礼、将其他人的功劳据为己有,让各机构为他颁发荣誉勋章。偌大的苏联、各种技术官僚和数亿劳动者的工作、赫鲁晓夫时代改革的红利,足够勃氏躺着“吃老本”。勃氏也会给公民发放一些福利,支出来自苏联国库,得到赞美的是他自己。


   勃列日涅夫停止赫鲁晓夫改革和“解冻”,也不再批判斯大林(乃至隐隐约约又在赞美斯大林),转而更加趋向维持稳定。国家停滞不前。国民生活的贫困和物质匮乏、各领域缺乏活力且毫无创造力、苏联各民族之间的貌合神离,各种或潜在或已浮出表面的社会矛盾和体制顽疾,勃氏和他的同僚们都视而不见。勃氏虽不愿像斯大林那样大规模杀人,但也不想让改革动摇统治,只让庞大的国家机器以惯性运转,热衷营造繁荣的假象,回避国家强大表象下千疮百孔的问题。


   勃列日涅夫个人并无斯大林那样对外扩张的欲望,也没有赫鲁晓夫那种与资本主义竞争、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但他放任苏联军方和意识形态干部中的强硬派对外“输出革命”和扩大帝国霸权的行为,也借助在国际上的咄咄攻势掩盖国内的弊病和社会矛盾。


  勃列日涅夫当政期,时值欧美爆发大规模反战和民权运动、中国贫困闭锁又发生“文化大革命”、中东战争导致全球石油危机,资源丰富又没有内乱的苏联一度在国际上风头鼎盛。1975年受苏联支持的北越(越共)政权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今胡志明市),被视为是全球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失败。此时,苏联及其盟友得势达到最高峰。只是这之后,苏联及其在东欧与亚非拉的盟友都开始明显的走下坡路,资本主义阵营反而逐渐稳定和恢复繁荣。


   勃氏汲取斯大林死后被否定、赫鲁晓夫被政变赶下台的教训,花了巨大精力培植亲信、培养感情,将许多与他相似的庸碌之人提拔到高位,其中不少是他年轻时的同僚、战友、同乡:


  “勃列日涅夫年轻的班子被划分为不同的帮派——第聂伯罗彼得斯克帮、摩尔达维亚帮、哈萨克帮。某个官员之所以掌权,取决于他曾经有幸与勃列日涅夫共事。得到特别宠信的则是那些早在勃列日涅夫青年时代即已与之结识的人。”


    对于勃列日涅夫来说,这些人治国能力是不重要的,对苏联人民的功过祸福也是不重要的,能够忠诚于他个人是最重要的。即便他任用的人将经济搞坏、腐败无能,勃氏也予以容忍和庇护。勃氏对待这些亲信是比较礼貌和善的,他很擅长收买人心。这些亲信也投桃报李的忠于他,有时也会给勃氏执政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这也是勃氏统治稳固的重要原因。当然,勃氏对这些亲信也有提防,并让他们相互制衡和斗争,自己稳坐钓鱼台。


   勃氏还重用其女婿丘尔巴诺夫、任命其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这样的要职和肥差。丘氏利用此关系培植党羽,滥用职权、大肆敛财,成为苏联后期贪腐最多的高官之一,且在勃氏及其后继者荫蔽下长期安然无恙。1987年丘氏才被捕并被判刑,但苏联解体后,其利用积累的政界关系(包括掌握其他高官腐败的隐私和“黑材料)”,成功得到叶利钦的赦免,直到2013年才死去,也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余音划上休止符。


   而勃氏的儿子尤里虽然较为低调和善、不那么贪腐,但也获得外贸部第一副部长的肥缺。而勃氏女儿加琳娜(即丘尔巴诺夫的妻子),则行事张扬,利用其父权势奢侈享乐,也助力了其丈夫的腐败。


   在如此的治国和用人下,苏联日益腐化堕落。虽然从建立政权起,苏联就存在腐败,但之前列宁斯大林的清洗运动、赫鲁晓夫的改革,无论动机如何,也确实客观打击了腐败。且早年苏联贫穷,许多官僚也没太多钱物可贪。但勃氏时代放弃了对官员的监管,党纪也松弛,苏联又因前面积累及当时能源价格上涨一度算有些富裕,于是官场腐败成风,苏共干部全面堕落。勃氏自己任人唯亲和爱好享乐,更导致上行下效。


    到了勃氏执政后期,各种贪污和走私几乎公开化,除了权力斗争中的倒霉蛋,大多数并不被处罚。这让苏共官僚们(尤其那些无能和腐败的官僚)对勃氏很爱戴和支持。苏共官僚的支持,也是勃氏这样一个平庸甚至有时昏聩的人,能够执政长达18年直到死去的重要原因。但代价是苏联国家的日益腐朽、苏联工农在内平民大众的贫困。


   这时的苏联,已病入膏肓。苏联人的共产主义理想,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基本消散。人们都为自己的利益而活,对于国家利益和集体荣誉都不在乎甚至嬉笑和践踏之,理想主义者和清官被边缘化。苏联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仍然在表面保持与美国分庭抗礼、并驾齐驱之势,实则外强中干。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不仅未能迅速平定局势,还陷入战争泥潭并被国际广泛谴责和制裁。到勃氏逝世前夕,苏联的颓势从表面也可看出,如债台高筑、战略收缩、军备废弛,已无力与西方抗衡。


   1982年,76岁的勃列日涅夫终于死去。而他留下的烂摊子,却没有人能够收拾。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以高龄上位且都不久死去,也是勃氏执政后期“老人政治”的延续。等到年轻有为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启一系列改革时,已经来不及了。戈氏上台6年后、勃氏死去9年后,苏联解体。很多人尤其中国人将苏联解体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但真正动摇红色帝国根基、埋下解体伏笔的,正是勃列日涅夫和他的18年执政期。


   对这些历史进程的细节,《勃列日涅夫时代》一书都有详细描摹。除了讲述勃氏,书中还讲了勃氏同僚和下属,如苏联总理柯西金、意识形态主管“灰衣主教”苏斯洛夫、当时默默无闻而后来成为苏联掘墓人的叶利钦等苏联高官的人生细节和一些隐秘经历。


  如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苏联总理柯西金,在苏共内部却颇为谨小慎微的侍奉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位总书记,在斯和勃时期乃至不敢表露自己快乐或悲伤的真情实感,只在偶尔酒后和临终时才露出一点真情:


  “斯大林时代对柯西金的性格甚至面部的表情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用索尔仁尼琴的话说,那表情是“疲惫而懊丧的”。 


    不过,这位政府首脑的脸也并非总是保持一种约略为失望的表情。好友相聚,几杯烈酒下肚之后,平日压抑、紧张甚而忧郁的柯西金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这样的细节读之令人唏嘘。柯西金试图进行经济改革却在意识形态高压下失败,也让人感慨。柯西金是有才学的实干家,却始终被国家一把手提防,即便得到“万人之上”的尊崇,也一直在“一人之下”并郁郁而终。


   有人将之归于柯西金小心谨慎的性格促成的行为和结局,但我认为更多是所处位置塑造了其行为和后来的性情。若其与斯赫勃三人位置调转,其大抵也会颐指气使,那三人就算比柯西金为臣时多些脾气,整体上也会唯唯诺诺。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面前、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当权时,难道不是这样吗?人固然有主观能动性,但更多是现实、是权力,塑造了人的行为框架,且潜移默化改变人的性情。


   对于苏联高干享受特权的内幕情况描写,会让人们看到名义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声称要实现人人平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政党,实际多么不公不义和腐化堕落。如书中提到,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内苏共政治局委员,月工资仅800卢布,但各种基本等于免费的供给品,却是琳琅满目,餐点丰盛、别墅漂亮:


   “特供站的价格想象不出有多低,简直无足挂齿。在特供站所领取到的经医生检验绝无公害的食品,足够一个大家庭之需,而且可供体体面面地接待宾朋。


   别墅有层楼,大量的房间、卧室、浴室、盥洗室。设有一些大餐厅、台球室和电影放映厅,可轻松地容纳四五十位来宾。还有带暖气的车库,昼夜都可停放专用轿车…… ”


   有的政治局委员还以治疗泌尿疾病为由,调取擅长提高男性性能力的医生前往疗养地为其“治病”。高级干部们富足奢华的生活,和苏联平民常年排长队购买面包的场景,对比起来多么讽刺。


   这部传记作品,讲述的是苏联的一个时期和众多人物,可中国读者却可以在阅读中,轻易的联想到中国历史与现实中的人和发生的事。领导人的无能、任人唯亲,官僚的特权和堕落,中国人也感同身受。而对于柯西金的描写,稍微熟悉历史和对政治感兴趣的中国人,就会联想到中国的两位总理。


  这些相似并不是偶然,而是苏联和中国体制相似带来的某种必然。无论是一国首辅,还是庶民大众,都很难跳脱环境的约束和塑造。即便比传统帝王权势还大的红色君主本人,一方面呼风唤雨、决定国运,但其自身也是体制异化的产物,可恨之余也有些可怜。勃氏从普通工人家庭淳朴的孩子,成为腐化堕落的国家领袖,一路在权力的大染缸中逐渐变了色,令人感慨。


   国人阅读他国的人物传记,也可以之为镜,看中国政治人物的起落和国运的兴衰。尤其当中国因为禁忌和审查,无法出版和流传中国政治人物的传记时,阅读外国类似传记是很好的替代和借喻。


   本书中也有直接提及中国的部分内容。书中披露,1969年中苏珍宝岛和铁列克提战斗后、两国全面战争一触即发时,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等苏共政治局成员商议后,认为出兵中国可以战胜、但将陷入如何统治数亿人的泥潭,最终决定不扩大事态。书中对柯西金与中方周恩来会晤、约定停止边境冲突的背景和细节等,也有记述。


   对于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中苏对立,本书也有从苏方角度更客观的描述,反映苏联多次表达希望与中方改善关系的意愿,却被毛泽东统治下的内政外交处于非正常状态、外交政策不理性的中国拒绝。


  书中还提到勃列日涅夫女儿加琳娜,在其父勃氏当权时一呼百应、家里朋友云集,但勃氏死去后朋友纷纷切断联系的人情冷暖:


  “对加琳娜而言,父亲的去世成了一场灾难。 


    “我的朋友们仿佛蟑螂般顷刻四散,”她埋怨说,“都害怕给我打电话。当我给其中某些人去电话时,他们就装成外人的声音回答说:老住户已经搬走了,他们的电话我们不知道。可我对嗓音的记性非常好……


   加琳娜适应不了离开父亲和丈夫的生活。她没有本事工作,而遗产很快便挥霍一空”。


   可谓人走茶凉。权力社会下人的势利,中外皆然。这些权贵及子女得到的追捧,皆来自权力。当失去权力、靠山倒下,一切物质特权和精神享受,也都随之失去。是报应,也是悲剧。


  本书的最后两段,也意味深长,让人感慨万千、发人深省:


   “如果当局不对各种社会需求充耳不闻,国家本来不致崩溃。如果它不去试图禁锢社会,而是允许它正常发展,绝不至于如此。不过勃列日涅夫和业已僵化的那个制度根本不可能施行国家所必不可少的变革…… 


    而所有的一切在开始之初都很好。我永远也不会忘记1964年10月的那个日子,当时我伸手翻开一份刚刚出版的报纸,一眼便瞧见了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的大幅照片,他还相当年轻,招人好感,面容和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浑身上下洋溢着活力。”


  列·姆列欣这部《勃列日涅夫时代》,内容详实、文笔流畅。而翻译它的王尊贤也是一位优秀的译者,不仅翻译的语句通畅自然,各种重要的政治历史名词也都无误,这在如今社科译著不少作品翻译质量欠佳、译者因不熟悉相关社科知识导致翻译词不达意的编译环境中,也颇为值得赞扬。


   总之,这部作品是非常值得阅读的,对于研究专制体制和红色政权内幕的学者、社会科学领域工作者和学生、历史政治爱好者等人群,此书更是应读必读。我也希望有能力的编译者,翻译更多类似作品,让中国读者窥视世界、回顾历史,思考当下中国。


附:出版信息:





作者:[俄]列昂尼德·姆列钦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原作名:Брежнев


译者:王尊贤


出版时间:2013-10-1



內容簡介

在他的任內,蘇中關係長期沒有改善,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他曾經向孩子似的一下子撲到朋友的懷裡,驚恐不安地說:“全完了,赫魯雪夫會把我們統統槍斃的。” 他也曾經可憐巴巴地向同僚們乞求:“領導人需要威信,你們幫幫忙吧!”他還曾要求同事:當自己在群眾大會上講話講到某一處時,請帶頭站起來鼓掌,以帶動群眾喝彩。
 
然而就是這個看似平庸的他,卻在幾年內不動聲色地一一剪除了政壇異己,牢牢坐穩了蘇共中央總書記的大位。他在蘇聯充滿動盪的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少有的、非常“穩定”、祥和的時代。然而,就是這個表面繁榮的時代,埋藏下了蘇聯解體的種種禍根。《勃列日涅夫時代》,帶給你一場高層權力爭奪的精彩大戲,走進帝國崩塌前夜屬於勃列日涅夫的特殊時代。
 

目錄

第一章
與赫魯雪夫的最後一次談話
秘密謀劃
為什麼要扳倒赫魯雪夫
誰發揮首要作用
層層滲透
獵物警覺
最後的三天
新領袖為什麼是他

第二章
登頂之路
家世
小地的英雄們
將軍榮歸故里
摩爾達維亞共和國主宰
老廣場上的新人
赫魯雪夫的提攜
在最高領導集團裡站穩腳跟
國家的第二把手
老廣場上的新人
赫魯雪夫的提攜
在最高領導集團裡站穩腳跟
國家的第二把手

第三章
穩固局面 蠶食對手 重新洗牌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中央主席團內的地域性鬥爭
暗戰烏克蘭二把手職位出缺
削弱強勢的共青團首領謝列平
初試鋒芒任用蕭洛科夫
撤換克格勃主席
莫斯科領導人換馬
罷黜謝列平
基輔大換血
甩掉部長會議副主席波利揚斯基
大局已定
二號人物波德戈爾內離開主席團

第四章
意識形態戰線最重要
意識形態聖火的守護人
套中人
一路高升的思想總警監
成為坐在總書記右首的人
平衡之道書記處主持人的“二人轉”
清算古拉格群島的伊萬傑尼索維奇
逆向的寓言不是把未來而是把過去說成最好
石化的意識形態部門
一個詩人的遭遇
“布拉格之春”的前後
對史達林無休無止的爭論
難當的宣傳鼓動部長

第五章
緩和與緊張
國防部長換將
緊張的邊境
不等邊三角形外交部長在總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之間
與尼克森的“蜜月”
談判中願意尋求妥協
新任的國防部長是文職
聽軍方的還是聽外交部的
“胡桃三駕馬車”的強硬立場

第六章
親信們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幫
顧問助手筆桿子
辦公廳主任契爾年科
安德羅波夫和他的副手

第七章
官場現形記
政治局委員的日常生活
面面俱到的官員福利系統
總書記身邊小圈子的日常運轉
掌握住州委、邊疆區委、
民族共和國第一書記們
蘋果通心爛

第八章
失敗的柯西金改革
從合作社指導員到政府首腦
柯西金的日常生活與家人
試圖讓經濟增速的局部改革
越來越多的反對者
無可奈何花落去
坐困愁城

第九章
病夫治國
在阿富汗的混亂局面
飛黃騰達的總書記家人
要命的藥片
仍然是主宰者
殘燈搖曳
為總書記代筆的回憶錄
倒計時
誰第一個到來,誰就是繼承人
結尾的話
勃列日涅夫大事年表
譯後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