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星期一

專訪「六四舞台」列明慧:對六四的堅持是港人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

自由亚洲電臺 記者:文在山(倫敦)

20240603


專訪「六四舞台」列明慧:對六四的堅持是港人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

《5月35日》監製列明慧。


香港維園的六四燭光,曾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維持時間最長的六四悼念活動。然而隨著北京近年高壓治港,維園六四燭光被滅,「六四舞台」創辦人列明慧則把這點燭光帶到英國,以英文版舞台劇《5月35日》傳承歷史。她認為,對悼念六四的堅持,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盼望離散港人在迷霧中看到彼此,繼續堅持對抗專制政權、保存歷史。

 「我覺得在我低潮的時候,我看到在香港的獄中朋友都沒有放棄,這也是很大的鼓勵。」

當列明慧在倫敦為舞台劇《5月35日》費盡心力的同時,她的昔日戰友鄒幸彤等人就被港府以23條拘捕,罪名是指他們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在社交平台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港府的聲明,絕口不提「六四」二字。

任六四晚會司儀多年 見證港人延續30年的堅持

大學年代,作為學生會成員的列明慧在校園舉辦六四悼念活動,畢業後就長期幫支聯會做義工。從2004年起,她開始擔任支聯會維園六四晚會的司儀,見證港人多年來如何堅守一個約定,在每年同一個夜晚齊集維園,燃點手上燭光。

列明慧說:「我覺得在我參與的時候,其實都有高潮和低潮的時候,本土運動的興起,當時也會批評支聯會舉辦的活動是行禮如儀,或者質疑關心六四的心思,是否應該放更多在關心香港的議題上,這樣的討論。現在回望,我想支聯會過去30年的工作,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證據。當我們現在不再可能在維園點起燭光,那幅布滿燭光的海洋的相片不可能再出現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那力量是有多大。」

RFA09038.JPG
這次《5月35日》團隊特意在劇場外設置展覽,展出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相片和畫作。(記者石頭攝)

中國大陸的六四 也是香港人的六四

八九學運期間,香港人曾以遊行集會等方式,隔空聲援當時蔓延全中國的學運,甚至捐錢捐帳篷給留守天安門廣場的學生。而在屠城之後的30年,在記憶與遺忘的戰爭中,香港人一直高舉燭光、站在前線。對於列明慧而言,香港人不單是六四記憶的守護者,更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

列明慧說:「在國內不可以談六四,但香港人作為見證者,這件事是有發生過。因為中共政權一直都是希望扼殺這個歷史,以至香港人是更加努力,希望去保存這個歷史。這件事不是做了一年兩年,而是堅持了30年,這也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除了六四歷史外,中共也正試圖改寫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敘述。這次《5月35日》團隊特意在劇場外設置展覽,展出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相片和畫作,希望觀眾透過舞台劇認識六四的同時,也了解香港人的抗爭。

RFA09039.JPG
《5月35日》團隊展出的香港反送中運動相片和畫作。(記者石頭攝)

薪火相傳 延綿海外

當年香港人堅持為中國國內民眾發聲、傳承六四歷史;今日當香港不再自由,這個責任就落在海外人士身上。列明慧盼望這份精神能凝聚離散的港人,在迷霧中看到彼此,繼續堅持對抗專制政權、保存歷史。

列明慧說:「很悲哀,你看到香港的崩壞是可以如此之快,每次想起5年前仍可以合法地做一些事,也覺得法律是可以保護我們,現在法律已經成為迫害人的工具,是覺得很傷感的。但我想離散的香港人一直要找自己的位置,適應當地生活後,不要忘記在香港正受苦難的朋友,也堅持這個身份認同,希望我們繼續承傳歷史,不要遺忘。」

附:

「某將至的敏感日子」:六四舞台劇《5月35日》首以英語在倫敦公演|在英國過的五月三十五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