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

陶傑:逆向的「表達自由」

(作者臉書,标題轉貼所加)


鋼琴師大戰戰狼,這場戲的轉捩點,公認為本來「融洽」,但幾個中國男女下令鋼琴師不得拍攝,交涉之下,着紅衫的中國男子忽然情緒失控大叫:Don't touch her, you are not the same age group.

這句話的邏輯很奇怪。意思是:如果你的年齡與我們相若,你就可以摸遍她全身,但你是一名廢老,你不准碰。

鋼琴師不斷問:如果你們不想上鏡,可以走到別處拍。但他不知道:這幾個中國人就是想把他的鋼琴拍進背景,要他的音樂知識產權,但卻不想他在直播中拍到自己。

理屈辭窮之下,指控種族主義失敗,又想將事件升級為Me Too。於是聲調突然提高,一張笑臉突然扭曲。

美國一名社會學家威爾遜(Richard Wilson), 1970年出版過一本觀察中國人社會行為的專著,叫做:「學做中國人:台灣兒童的政治人際交往」(Learning to be Chinese: The Political Socialisation of Children in Taiwan, the MIT Press),他在書中指出:中國人的情緒有某種農村族群的社交特徵,即由被動到爆發的轉變過程非常突然,亦即中文的「罵街」。

西方的中產階級,態度從容不迫,即使遇到不同意見的爭論,在公眾場合,無論如何會顧一下儀態,不會火速就升級到爆炸點。威爾遜認為:東方小農社會會發生突然爆炸的公開對駡,與他們公開擤鼻涕、手抱小孩小便、吐痰等行為相同,是在公眾場合擁有的一種比西方更不受約束的情緒或生理反應的表達自由。

但在應該表達理性意見的時候,他們卻畏懼而沉默,這是小農人口的特徵,他們沒有現代社會完整的公民人格。

但中國人在這方面擁有一種逆向的「表達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反而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卻受到自我理性與教養的壓抑和約束。因此,所謂中國人沒有自由,是不準確的,他們的表達自由、方式、環境、以及使用的詞彙,只是與西方國家不同。

威爾遜半世紀前的觀察非常準確,孫隆基的著作「歷史學家的經線」研究這個民族的思想行為,曾經引用。今日引證以「鋼琴師大戰戰狼」事件,那句迸爆的Don't touch her,還加上該男主角機不可失可在鏡頭面前向他的統治主人表態領功的急智計算,也可以說是某種小腦條件反射,向小紅書的民族主義情緒市場及時表演。

事件再次證實:企圖另立世界新秩序的中國,與西方不可能融合而接軌。鋼琴師事件是一群中國人、一個自由派的音樂家、一個西方女警代表的左膠,三大勢力會師而產生的衝突,不但情節精彩,深層結構豐富,而且在全球化的今日,象徵意義極為重大,簡直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