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法治。法治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为什么?
面对今天经济的状况,很多人都在呼唤继续改革开放。我的看法是,继续改革开放重要,但比继续改革开放更重要的是,要用法治来完善和固化已有的改革开放成果。只有用法治固化下来的改革开放成果,才是可积累的,才是有保障的,才是可靠的,才会成为未来的基础。
而且,人们也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但客观地说,相当一部分政策收效甚微。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背后也许意味着一个更深层的重要变化,中国需要从一个政策主导的社会向法治主导的社会转变了。法治才能产生信任感,才能保障未来。
那什么是法治?我们不抠文本。在通俗的意义上,法治是一种由正式订立、程序性执行、任何社会主体都要遵守、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规则体系实现的社会治理方式。公正性、明确性、透明性、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这意味着,法律不能随意解释,不能随意修改,不能选择性执行。只有真正的法治,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有规矩、有章可循、可信赖的社会。
那为什么说,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法治?
很多人都以为,法律是管人的,其实,法律不仅是管人的,同时也是管物的。但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我曾多次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就是开始从一个真正无产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多少有点财产的社会。这时,另一个变化随之发生:从管理一个人头社会到管理一个多少有点财富的社会。
财富这个东西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好像就在那里跑不了,但它无名无姓无国籍,形态可以变化多端,既可以化整为零也可以化零为整,可以装在钱包里,可以放在口袋中,也可以变成一组数字存在账户上。加密货币就更是可以使其来无影去无踪。也就是说,财富比人具有更大的、隐秘的流动性。
作为一个社会来说,这里的关键是看你能否提供一个能让人放心的盛装财富的容器。
这个容器是什么?就是这里说的真正的法治。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两个最基本的道理。第一,私有产权为什么是现代社会秩序的基石,这也是我说的法律也是管物的含义。第二,进一步地说,在更现实的意义上,为什么法治才能保障在一个开始有点财富的社会里这个财富不至于流失。
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法治,还有一层更实现的含义。现在人们都在讲信心问题,预期问题,企业家的信心,消费者的预期。信心与预期的基础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治。
很多人都在强调力度,政策的力度,希望有更强有力的政策出台。一说到现在一些政策的效果不理想,有人也往往将其归结为力度不够。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这里,不在力度,而在可信赖度。
比如说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问题。有人计算了一下,在去年这一年的时间里,出台的保护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就有一百多条。但收到的效果,却相当有限。问题在什么地方?是力度不大吗?并不是,有的地方出台文件,规定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有的地方政府官员掷地有声地说:谁砸了企业的饭碗,我们就砸谁的饭碗。这力度还小吗?
但问题是,这些看起来很有力度的政策措施与表态,起到的作用却很有限。为什么?因为民营企业家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这个。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来自权力的特殊呵护,也不是来自政府的法外开恩,更不是与官方的亲密无间。甚至可以说,他们有点怕这个。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可信任的法治环境,他们怕的是政策随时可变。只有真正的法治,才能够使他们正常地经营企业,正常地进行商务活动,正常放心地进行贷款投资。
从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只有法治,才能在跨国经济关系中形成信任感。传统的中国往往给外人一种神秘感,甚至被称之为一个神秘的国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透明的、明确的、稳定的规则,行之有效的是令人眼花缭乱及神秘莫测的潜规则。我们觉得自己是由规矩的,但外面的人看不懂,不信任。在此前的时代,这也许还过得去。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密切的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建立在可以信任的法治基础上。
从更基础的意义上来说,现代社会治理依赖的是明确、透明、稳定的规则体系,而不是收放自如的权力技巧。新加坡为什么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法治的基础,是人们对其法律体系的信任。
关联阅读:
孙立平:不要以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孙立平:只有真正的法治,才能成为一种可以让人放心的盛装财富的容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