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国务卿比根 (Stephen Biegun)本周访问印度,他10月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场会议的演说中强调,中国是印太地区的一个明显的势力威胁,美国希望协助印度拓展印太地区的利益。比根表示,华盛顿增加了对印度的军售,提高了两国情报共享的范围。他还说美国方面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加强印度的自卫能力和推动美印军方之间的互操作性。比根说:“当然,我们在这个方向推进的时候,房间里还有一个大象,这就是中国。”
“房间里的大象”是英文用语,意思指一个很明显但大家都不愿意讨论或不敢提起的问题。中国这头大象,如何影响印度和周边国家?
台湾清华大学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赐说,印度不只在对美关系方面,中国是最主要因素,印度对日、对台、对东南亚、对俄关系中,全部都有中国因素。如果印度没有处理好美国关系不会有严 重后果,但若中印关系处理不好,印度的安全威胁会升高,甚至连动影响周边其他国家。像尼泊尔等小国都在中印之间摆荡,因此印度要考虑的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多、更周延。
方天赐说,印度的外交政策虽然主张不结盟,但必要时还是会选择和一些国家紧密合作。冷战时印度为了要支持孟加拉独立战争,因担心中国介入,于是跟苏联签友好合作条约,其实就是准军事结盟的条约,所以印度说不结盟,未必,还是会看国际局势和需求。现在印度面临类似抉择,中印边界流血冲突已谈判七轮,双方都还没有完全撤军,在印度国内,反中情绪降不下去。印度的另一个担忧是巴基斯坦,如果印度要同时面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形成两面作战的困境。尽管印度强调有能力面对,但这是很大的威胁。中巴两国都是核武国,全世界从没有一个核武国直接面对两个核武国的威胁和挑战,印度势必要寻求其他盟友的制衡力量,可能是美国或印太战略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印度往印太战略的方向倾斜,包括今年印度跟日本和澳大利亚都签了后勤保障协议,必要时可以利用对方基地补给运输,预计十月下旬美印将举行二加二外长和防长会议,目前传出可能签署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印度以前不太愿意签,因为签署协议意味要与美国分享情资和地理资料,有违印度战略自主原则,但现在印度似乎愿意签署,若签署,美印实际交流将更紧密,也有助印度向美国采购更先进的武器,这些武器可能涉及通信资讯的设备,有利未来强化和扩大军事和军购合作。
在印度弗莱明大学(Flame University)担任政治学副教授的刘奇峰说,美印已经签署了共享军事设施的《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和联通军事通信系统的《通信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若《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签成,表示美印关 系更上一阶,美印可以分享情报,包括卫星图像和监听情报。这三大基础性军事合作协议是美国与其军事盟国通常都会签署的。
刘奇峰说,除了月底的美印二加二外长和防长会议,年底还有美日印澳“马拉巴尔”海上军事联合演习,这项计划在孟加拉湾举行的演习今年首度纳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2017年已申请在三方演习获得观察员地位。此后澳方两次提出申请,但印度之前为避免刺激北京,并未将澳大利亚列入参演者清单。
刘奇峰指出印度这两年与美国的防务合作加深,而美国副国务卿比根访问印度就是要确认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月访问印度时跟印度总理莫迪提出的美印发展全面性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在选前落实美印外交成绩,落实四年来的印太战略。
印度采现实主义 应对中国压力
而印度则是希望更公开的利用美国来吓阻中国在中印边界扩张。刘奇峰说印度外长苏杰生几个月前发表新书《The Indian Way》,指出印度在外交上应该采取更现实主义的方式。印度传统主张多边协议,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安排,但印度现在认为应该更灵活地跟区域内和域外强权合作,以遏制中国。苏杰生在书中用了几个英文动词描述印度跟各国的关系,他说印度要engage America与美国交往,manage China管控中国。这本书是6月15号中印边界发生流血冲突之前就已经写了,并不是受今年中印冲突影响而写,显示中印关系近年发展至此,自 2017年洞朗危机以来,中国步步进逼,中国对印度形成包围圈,印度感觉压力愈来愈大,所以印度采取新的、比较灵活的作法,扬弃以前战略自主的外交传统,以应对中国压力。
中国对印度形成包围圈 印度加入四方对话反制
刘奇峰说最明显的中国压力第一就是从2017年来,中国在中印实际控制线加强边界基础设施,中国在边界的基建速度非常快,印度的进度明显落后。第二是中国企图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印度形成包围圈。这包含不丹,中国一直鼓吹与不丹建立外交关系,印度和不丹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不丹的军队都是印度训练的,不丹又坐落在中印边界实控线的中段很敏感之处,所以对中国是很大威胁。此外,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是中国近年重点发展关系的国家,在商业和基建方面,中国对尼泊尔援助很大,在尼泊尔投资了很多一带一路项目,包括水泥厂等投资。中国还希望透过尼泊尔把中国产品销到印度,通过在尼泊尔建立加工出口特区的方式,把中国产地洗白为尼泊尔再销往印度,中国在斯里兰卡也想这样做。而在军事上,中国帮尼泊尔训练军队,和斯里兰卡则有海洋科研交流,这些都让印度感受很大威胁。中国几年前提出“中印加一”的计划,即中印加上一个印度洋地区的目的国,联手进行开发计划,管控或经营印度洋的关系,但印度认为印度洋是印度势力范围,没有理会中国提出的这个构想。于是中国绕过印度,单边和这些国家以“一带一路”的方式合作,让印度感到压力,这也是印度为什么积极加入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原因。
不过方天赐指出,印度跟美国对于印太战略的构想有微妙差异,美国的印太战略就是以四方安全对话作为基本架构。印度认为不应有针对性,印度强调包容性,主张以东协国家为中心,和美国偏向四方安全合作有些不同。美国希望开放让其他国家加入,像是韩国、新加坡,甚至越南。印度则希望更开放,降低制约中国的概念,印度不想正面对抗中国,而中国也在看印度的反应。比较微妙的是印度近期反中情绪高涨,日前印度政府禁用抖音等中国的APP,中国尚未祭出报复性措施,但中国在中印边境持续施压。中印双方现在都希望能稳住对方,所以中印边界的会谈十分重要,到底能谈出什么结果? 双方关系是回到过去,还是恶化? 如果恶化,那印度就势必需要更加靠拢印太战略。安倍晋三辞职也是因素,过去印日关系里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是莫迪和安倍的情谊,安倍是日本首相中对印度最友好的一位,他对印度提出很多合作方案,菅义伟上台后,印度认为印日关系进入新的磨合调整期,印度媒体认为安倍辞职是印日关系的损失,这也会动摇印度如何看待印太战略。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中,印度跟其他国家的关系较弱,印日关系比较坚实。而特朗普是否连任也是个变数,万一特朗普没有连任,印度对于印太战略可能持比较观望的态度。
美中脱钩 印度争抢世界工厂地位
在美中脱钩、企业移出中国的趋势下,部分企业移往印度,方天赐认为第一波外移企业选择印度的并不是太多,台湾企业纬创因为是苹果供应链在印度扩大生产,但这样的例子仍不多见。他认为印中经贸互赖仍强,举例来说印度的前五大手机厂商,除了韩国三星之外,四家都是中国的,所以印度要完全取代中国的制造业有难度,印度的制造业仍不足,厂商撤离中国不一定首选印度,加上印度疫情严重,企业在这个时间点不一定选择印度,可能越南受惠更大。不过长期来看,印度有潜力,印度内需市场很大,印度的13亿人口中估计中产阶级有三亿五千万人,等于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总人口数,而且印度经济持续成长,购买力应该会持续上升。高科技产业需要稳定的水电和良好的物流运输系统,印度和中国相比还有一定落差,印度需要改善基础设施。
喜马拉雅大雪封山 中印军队耐寒较劲
至于中印边境的情况,印度媒体报道,印度近日抢修边境道路,并开通了喜马拉雅山的一条隧道、可加速运兵至中国边界。刘奇峰指出中印继九月中旬的对峙缓解之后到现在暂无对峙,但是双方的布防没有松懈,印度近期修路造桥,是在赶进度将进度落后的建设加紧完工,这方面中国的速度比印度快得多。现在前线的情况是冬天来了,拉达克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度,对当地驻军是很大挑战,中印军队谁能在寒冷的高山上待的时间更长,谁就是赢家。印度最近公布卫星图揭露中国在重要据点兴建有保暖功能的基地,可让更多人员在寒冬驻扎边境。印度方面也发现中国在靠近阿克赛钦的地方也修建了一个军事基地,显示中方希望加强驻留时间,若印军先撤,中方可能往前推进。印度方面则是加强了边界侦察。中印现在是从明的冲突转到基础设施的布建,度过冰雪寒冬。刘奇峰认为大雪封山不太可能出现热战,冬天发生冲突的机率很小。
——RFA撰稿人 陈美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