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香港蘋果日報
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習近平再次南巡,概括他此行內容,主要有二:一是為五中全會作騷,加強對他的個人崇拜及假造改革形象;二是為大灣區背書以滿足他的好大喜功。
習近平2012年出任「最高」(當年郭沫若以此稱呼獨裁者蔣介石)後,隨即南巡廣東,與前任朝拜革命聖地不同,他朝拜深圳以樹立改革開放形象,加上他的父親習仲勳對胡耀邦的維護,因此他後來在內部發表不少極左言論,還有許多人將信將疑。2018年他登上帝位後,再度南巡深圳,以減低負面影響;這次三度南巡,顯然還是為其個人政治目的服務。
深圳特區建立以前,習仲勳與楊尚昆先後南下廣東主政,那是他們剛獲得平反而安插的臨時性短期職務,不必誇大與建立深圳特區的關係。我一位住在廣州西關的僑生同學當時就對我說,習仲勳離開時,當地人以「習以為常」評價;楊尚昆離開時,當地人以「揚長而去」論之。在重重阻力之下,深圳特區得以建立與「不倒」,是鄧小平的支持。當時最著名的流言是黨內某元老所說的「一朝回到解放前」。為了衝破阻力,1984年鄧小平親臨深圳視察,並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當時深圳吸引全國精英,為了避開阻力,流行「打左燈,向右轉」的做法,讓改革一步一步艱難的走下去。六四後,江澤民聲稱和平演變的現實性而反右,要讓私營企業「傾家蕩產」,迫使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扭轉江的左傾路線。但是此時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只剩經濟開放而失去政治上的改革。而習近平則是「打右燈,向左轉」,每次重要會議大喊改革、法治,執行的卻是連集體獨裁都否定掉的個人獨裁,經濟上的「國進民退」、內循環與戰狼外交,一舉葬送文革後的改革開放路線。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香港人對中國充滿憧憬。1986年,我到香港大學擔任張五常教授的助理研究員,當時得到著名江浙籍富商查濟民的捐助從事中國經濟研究,在香港請了王深泉(舒巷城)與我,並徵得深圳市委的同意,他們也派了三位助理研究員協助。張教授以他淵博的經濟學識協助中國進行改革。因為當時中國剛剛開放,對外界的情況了解很少,尤其是自由經濟的學術理論。但是當時中共內部反對私有化高唱入雲,因此介紹這些理論時要講究技巧,避免被一棍子打死。
1986年6月25日,張教授在香港《信報》發表題為〈出售土地一舉三得〉的文章,就經過斟酌,如果直接用「出賣國土」必然可以有轟動效應,但是會落得「賣國」下場,所以改為比較平實的標題。這年8月,教授到深圳市政府演講,以出賣土地為主題,鉅細靡遺進行講解,包括合約怎麼寫,以及將涉及到的三通一平。最主要的就是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需要資金,出賣「國土」就是籌集資金的最好辦法。因為中國憲法規定土地國有,因此將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開以免觸法,並且學香港,也規定出賣的使用權年期。張教授演講會的主持人王炬,在1995年擔任深圳市副市長,五年後被雙規。
土地財政造就暴發戶與貪官
1987年12月1日,在深圳舉行首次的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也是全國的首次。因為怕出亂子,所以一切均是內定。首次土地拍賣會,深圳市副市長朱悅寧出席,他後來出任中旅集團董事長,一度被雙規後脫身。
現在「土地財政」已經成為中國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有關土地的出售、開發、經營等等,也造就中國許多暴發戶與貪官污吏。這不是市場經濟的錯,而是一黨專政沒有權力制衡的結果。香港為深圳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年鄧小平聲稱要在中國多造幾個香港。這次習近平則聲稱「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要這樣做就應該學習當年的香港。香港的特色就是自由與法治,深圳應該推行政治、經濟改革才是所謂「更高的起點」。然而習近平這些年所摧毀的正是香港的自由與法治。而且推銷由深圳、珠江三角洲、港澳組成的大灣區,以深圳為引擎來融合香港,也就是經濟上也讓香港特色消失。沒有香港的資訊自由與健全法治,深圳可能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簡直是空想。習近平欽定的雄安特區是甚麼貨色?這次來深圳播毒,香港也要淪為墳場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