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星期一

林忌:「送中」激化香港民主运动


上周六(5月11日)的香港立法会,出现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全武斗,而且不分激进与温和,不分保皇或是民主派,都推撞而大打出手;最奇特的是,以往常强调「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温和派,也终于被激化参加全武斗;香港的民主运动,终于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在国会武斗的场面,比台湾迟了三十多年。

1980年代的香港与今日的分别,就是在英国统治期间,港督与立法局即使不是民选,英国政府却对民意非常关心,原因就是英国政府自己本身就是民主选出,即使在香港委派的官员不是,但这些官员却是受到民选政府的任命,一旦在香港的局势恶化,或出现国际上的丑闻,这些官员必被追究撤换;因此80年代90年代的香港人,习惯在英国的良好管治下,自豪于有问题向政府提出,政府就会自动处理,市民以至代议士只要表达意见,政府既会听取反对声音,更会代为提出合理的方案;因此当年的香港人,在嘲笑台湾国会的全武行,质疑有意见就发表好了,为何不能好好谈?为何要动粗?活在美好时光(Good old Days)的香港人,对此始终无法明白。

然而经历了主权移交后,近十年所谓「一国两制」名存实亡,连英国国会报告都指出,如今只馀下「一国 1.5 制」;由梁振英到林郑月娥,所谓的「特区政府」,已经沦为成中共中联办治港的傀儡殖民政权;然而和「前殖民主」英国不同的,中共国不但不是民主国家,还是全地球最极权专制的独裁国家,因此以往民选议员「为民请命」的方式,即以往民选议员代表市民,向政府反映意见,而政府因而修订政策的方式,近十年内不断恶化,至今已几乎完全失败。

一如中共在中国大陆的「管治方式」,所谓「民意」,就是党掌握传媒,再透过传媒与五毛党创造出来的声音;因此近十年来,亲共组织不断在香港开办新传媒、组织与群组,透过「党的人」,去组织外围的「自带五」,然后不断以亲共传媒与组织,所创造出来的假民意,去取代真民意;例如「反送中」有13万人走出来示威,亲共组织就搞假签名,签出22万的假数,来反驳「支持」政府才是「民意」,而电视台与大半传媒,都掌握在亲北京的手上,而中共的算盘就是,靠那三四成「跟党走」的「爱国爱钱」人民,即可在香港为所欲为。

正所谓「不见棺材不流泪」,很多人在没有切肤之痛之前,都常反过来怪责别人抗争太激进,应该和政府「沟通」,好似政府一意孤行不听民意,或作损害别人的决定,只是「沟通不足」;然而当保皇党今次赤裸裸,连自己所订立的立法会的议事规则也不理,与自称「中立」的立法会秘书处,全面「搬龙门」去为撑政府度身订造「打茅波」,去更换委员会主持会议人,甚至连拆广播系统,搬走饮水机,以至锁立法会会议厅时,一句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的经典对白,终于成为了香港今日的现实:「球证,旁证,足协,足总,足委,全部都系我既人,点同我打呀?」

于是连「最温和」的民主派支持者,终于理解到如今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学对手,尽全力去反抗。在大义(送中条例)面前,在温和派也被迫反的情况下,民主阵营终于空前团结,希望温和派紧记今次的教训,不要再站在道德高地上,批判别人为何不能「平心静气」;同时对激进派而然,请理解 1.在比例代表制下,这些「温和派」正是由那些「不愿醒」的温和选民所选出。2. 有如程式上的漏洞过早被使用与滥用,如拉布,则只会令对手早有提防堵塞漏洞,令对抗政府极权的工具日益减少,使用时必先要视乎民意民情。但愿民主阵营能够保持这种团结,因为除非外围环境大变,香港的苦难仍会持续下去。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