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广/安德烈
李克强与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右)、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左)在布鲁塞尔中欧峰会上 |
欧盟认为中国国家补贴的国企造成恶性竞争,双方谈判后达成的共同声明写着,双方保证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强化有关工业补贴领域的国际规则",这一点欧盟认为至关重要。
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认为这次峰会"是一个突破","中国第一次同意,在世贸组织这一关键性条款上保证与欧盟一道进行改革。"
这一联合声明使得中欧双方形成统一阵线面对特朗普的美国,最近几月,特朗普对中国如同对欧盟,不断提出新的商业威胁。
中欧围绕最后声明的谈判几乎搁浅,欧盟方面认为中国的承诺不够强硬,在北京最终向欧盟做出让步后,双方达致联合声明。
在市场准入方面,北京签署的这一声明做出明确保证:中方与欧盟互相提供便利,不得歧视任何一方。截至目前,欧盟一直认为,中国可以自由进入欧盟市场,而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遇到重重阻力,待遇严重不公。
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我们将把声明化作行动",他同时强调中欧谈判已达六年之久的投资协议的重要性,希望在2020年能够正式签署。
在反对强迫性技术转让方面,声明写到:"必须避免强迫转移技术",中方一直被欧美指责强迫西方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转移技术,否则会遭遇重重刁难。
欧盟谨慎以待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对此次中欧峰会予以肯定:"今天的峰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一大步"。但是"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和真正的互惠互利"。
容克的讲话审慎乐观,他说,双方同意建议一种机制,查明并且消灭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容克的讲话显示,双方达成一个明确目标,下次峰会将对本次峰会达成的协议落实的情况进行总结。
在美国单边主义和中国"一带一路"大规模冲击欧盟市场双面夹击下,欧盟数月以来一直在寻求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外交及贸易关系。
欧盟3月12日发表十点计划,点名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是合作者同时是对手。随后,欧盟向成员国提出建设一个安全的5G网络的计划,这一预备明显针对中国的华为公司而来。
与此同时,本月,欧盟外国投资监督框架进入实施,此框架下法案应对的对手主要是中国。法国总统马克龙称赞面对中国"欧洲苏醒了"。他敦促中国"遵照欧盟的统一"。北京被指责利用欧盟内部的矛盾来分裂成员国,从而取得最大利益。四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法国,马克龙利用这一机会,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与习近平会晤,马克龙的意愿很明显,欧盟共同面对中国。
2018年,中国是欧盟的第一大进口国,也是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国。不过,中国从与欧盟贸易中赢得了巨大的红利--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为1840亿欧元。
附:
中欧峰会柳暗花明: 开放市场与平等贸易
在与欧盟举行的峰会上,中国誓言不强迫企业分享知识产权。 在人们对于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担忧之背景下, 此次会谈标志着北京对欧方针的重大转变。
(德国之声中文网) 周二,中国与欧盟在峰会上达成共识,将加强双边贸易关系,并共同努力为外国投资者开放中国市场。
一个月前,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欧盟委员会批评北京的贸易措施不公平,并为北京贴上"系统性对手"的标签。
延伸阅读: 欧中锋会: 欧盟立场渐趋强硬
峰会看点
在谈判的最后关头,北京与布鲁塞尔达成协议,签订了七页的联合声明,同意以下事项:
- 欧盟见证中国开放其经济,借用欧盟的措辞,便是致力于迈向更加"广泛"与"非歧视"的市场准入。
- 针对交出知识产权以交换市场准入许可的方面,双方同意不得强制转让技术。
- 双方将在中欧世贸组织改革联合工作组已建立之工作基础上,加紧旨在加强产业补贴国际规则的讨论。
欧洲企业的"平等待遇"
新华社报道,在回答关于市场准入的提问时,李克强指出,中欧双方一致同意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双方都应采取非歧视原则对待对方企业。
该报导引述李克强说,中国在今年6月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采取"非禁即入"原则,为中外资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和便利。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盛赞中国签署联合声明是"突破", 特别是北京承诺加强对产业补贴的规定。
图斯克说:"这是一个突破。 这是中国首次同意就关键的世贸组织改革同欧盟进行合作。
对中国影响力的担忧
欧盟越来越担心中国国有企业收购欧洲的关键资产,中国却没有相对开放其市场。
欧盟和美国的政客和企业批评中国强迫外国公司交出知识产权, 作为打进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换条件。
北京多次向外国公司和投资者承诺开放其经济, 但批评人士表示, 中国并没有付出太多心思兑现承诺。
美国现在与中国打贸易战的同时,也像欧盟施压,要求他们挺身对抗中国。 最显著的例子是,鉴于华为与中国情报机构的联系,美国希望欧盟禁用华为的产品。
高风险谈判: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双向贸易额每年在 5, 750亿欧元 (合 6, 480亿美元) 左右。 这对欧盟来说也事关重大, 因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只是在美国之后才进入欧盟。
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李总理将前往克罗地亚, 参加周四和周五在克罗地亚举行的另一个欧洲峰会, 举行所谓的"16+1峰会"。 这次会议给了中欧和东欧国家单独与北京会晤的机会, 此举招致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批评,认为有分化欧盟之嫌。
罗法/杨威廉(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
德语媒体:中国对欧盟的"各个击破"战略
四月九日,欧中峰会在布鲁塞尔开始举行。欧盟此前已多次表示,欧洲不会再接受中方的"空头支票",中国必须在开放市场、公平竞争方面拿出具体的行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峰会开始前夕,《世界报》撰文指出,中国对欧盟采取的是"各个击破"战术,而且已经初见成效。这篇题为《中国的战术很成功,对欧洲极具风险》的文章写道:
"应中方的要求,双方仍旧就联合公报文本进行着磋商。但峰会是否会发表共同声明,目前仍无法预言。即便是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也未必就有实质内容。多年以来,中国总是在满脸微笑地做出承诺,却从来不肯履行诺言。而与此同时,中国则在不失时机地分化欧洲。
北京的这一战术已经取得了成效。西方七个工业国家的重要一员 - 意大利,无视其他欧盟伙伴的顾虑,刚刚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根据一带一路计划,中国数以亿计的资金将投入到机场码头、道路、网络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希腊及其他一系列东欧国家早在此前就已加入了这一计划。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已对此表露出兴趣。一带一路项目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和贸易走廊,正如欧盟所担心的那样,这也有可能会催生出新的依附关系。"
《世界报》文章写道,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举办的所谓16+1峰会早在2012年就已开始定期举行。参加这一峰会的16个中东欧国家包括11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候选成员国。尽管一些与会国家对中国不能履行诺言也流露出失望情绪,但中国对16+1这一平台仍非常重视,本次欧中峰会之后,中国代表团就会立即飞往克罗地亚出席16+1峰会。文章写道:
"凡此种种,当然令欧盟忧心忡忡。欧盟绿党议员、欧洲议会中国小组副组长布迪克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表示:'欧盟必须保持团结,才能不让中国的离间政策得逞。'他紧急敦促中国实施'一个欧洲'政策,即放弃对单个成员国的'各个击破'政策。他同时也表示,欧盟才刚刚开始学习对中国发出同一声音。
布迪克费尔说:'未来,中国同样也可以是欧洲的伙伴,前提条件是中国的所作所为像一个伙伴,而不是搞霸权主义。'而欧盟在开展合作时,也必须立场鲜明,比如在网络安全领域。这一领域涉及欧盟的生死存亡,'因此绝不能为了华为,就在安全问题上打折扣。'"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在中东欧地区"修桥筑路",引起欧盟总部的担忧。但欧盟也无能为力,毕竟欧盟各成员国都是主权国家,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并不需要布鲁塞尔的批准。瑞士《新苏黎世报》关注的话题也同中国"修桥筑路"有关,不过这一次则同中朝关系有关。该报题为《中国修筑通往朝鲜的大桥》的文章报道了集安-满浦鸭绿江大桥周一建成通车的情形。文章写道:
新的跨境大桥连接中国的集安和朝鲜边境城市满浦。中国人建造的这一大桥本身并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的制裁决议。问题的关键在于,今后通过这座桥梁会有什么货物被运往朝鲜境内。鉴于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仍悬而未决,中国是否会单方面违反制裁决议,是个很值得怀疑的事情。毕竟同华盛顿达成贸易协议对中国来说更为重要。
2016年和2017年,朝鲜多次进行导弹和核武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先后五次强化了制裁令。而没有中国方面的合作,这些制裁令将成为一纸空文。朝鲜对外贸易的90%是同中国完成的。而随着制裁决议的实施,中朝贸易陷入停顿。根据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朝鲜去年对华出口比2017年减少了87%,货物价值仅有两亿零九千万美元。
制裁令中禁止朝鲜出口铁矿石、煤炭以及服装的内容,对朝鲜经济造成重大打击。此外,朝鲜还被禁止向境外派遣劳工,这也令平壤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在此背景下,去年朝鲜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只剩下钟表内芯、铁合金、假发和假睫毛。"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欧盟对中国其实越来越强硬
VOA 斯洋/华盛顿 —
在欧中峰会前夕,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欧盟领导人不太可能像美国领导人那样,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鹰派"立场,但是,欧洲对中国的态度也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欧盟对中国的立场越来越接近美国。
美、欧世贸组织联手应对中国
4月9日,欧盟与中国将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中国总理李克强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欧盟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就贸易、投资和市场准入等一系列议题举行会晤。 虽然如此,欧洲已经在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星期一, 4月8日,美国白宫贸易顾问克莱特·威廉斯(Clete Willems)说,欧洲领导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不以为然,相反,在如何应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政策方面,美国和欧盟已经在世界贸易组织联手行动。
马安洲(Andrew Small)是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大西洋事务研究员。他告诉美国之音,2016年,美国曾建议美欧合作,以便限制中国获得西方技术,或是一起合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来抵御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但是基本上遭到了欧洲的驳回。不过,现在不同了。虽然欧盟内部还有一些分歧,但是,欧洲对中国的立场变得越来越接近美国。
欧盟委员会3月份发布了措辞比较强硬的"欧中战略展望"。在这封战略公开信中,欧盟委员会首次将北京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
在信中,欧盟称中国"是追求技术领先地位的经济竞争者,也是推动替代治理模式的系统性竞争对手"。欧盟委员会在战略公开信中列出了与北京打交道的10项建议,并批评了意大利等国与中国"一带一路"联系过于紧密。
马安洲认为,这预示着欧洲对中国不对称的开放已经结束。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把欧洲立场的改变称之为"欧洲的觉醒"。
欧盟对中国推进经济改革失去了希望
马安洲说,欧洲对中国立场的改变与美国对中国立场改变的原因差不多。他解释说,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威权统治的加深到中国试图在欧洲扩大影响的努力,政治和安全发展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促使欧洲改变对中国立场的最强大原因是经济的。他说,欧洲对中国改革经济并准许欧洲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更大准入失去了希望。
与此同时,他说,得到中国政府支持和补贴的公司进入被欧洲视为对欧洲经济未来至关重要的领域。另外,"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中国对欧洲敏感领域的大规模收购以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计划将中国内部的经济运营的方法带入第三国的做法意味着,这是一个急迫且正在上升的威胁。
他说,对欧洲来说, 对中国的担心从来都不仅仅是商业的,与意识形态也分不开。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的进一步侵入、中国技术公司出口的监视设备和互联网规则,中国对一些欧洲国家和公司采用的经济高压手段以及中国对一些欧盟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金融影响等等都令欧洲担心。
意大利是"短期、个别现象"
虽然如此,在如何对待中国问题上, 欧洲看起来面临分裂。特别是上个月意大利还与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首个签署这个协议的"七国集团"国家。
马安洲认为,意大利的选择是短期的,而且只是代表了部分人的利益。他对美国之音说:"为了获得经济上的让步,个别国家和政府是会做出与大势不太相同的选择。意大利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国家。在此之前,英国也这么做过。……通常情况下, 这些选择是短期的,并不一定代表了中国和意大利长期发展的轨迹。"
他说,甚至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之前,意大利签署推进"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提议其实也遭到了很多内部反对。
马安洲说,与中国交好不会长久的最好的例子是中英"黄金时代"的结束。他说,英国卡梅隆政府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英关系曾被誉为迈进"黄金时代",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了。
马安洲认为,虽然欧盟在"一带一路"问题上看似分裂,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欧盟展示了一致。针对中国的补贴和价格倾销,欧盟加强了措施,允许针对价格特别低廉的中国进口产品提高关税;在世界贸易组织,欧盟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还建立了一个新的进程,联手对涉及国家安全威胁的投资进行审查;另外,欧盟也在设定新的倡议,来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
16+1 合作是中国和中东欧16国共同制定的一份中期发展规划,中东欧16国中有11个是欧盟国家。这项计划曾被视为中国试图分裂欧盟的阴谋。但是,马安洲说,目前,参与16+1 计划的欧盟国家也加强了与欧盟总部的协调。
4月8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德国媒体发文表示,中国希望加强与欧盟在气候暖化、贸易等议题上的合作,否定中国想借投资东欧达到分裂欧洲目的的说法。
欧中峰会,难以取得突破
4月9日举行的欧盟中国峰会似乎并不能解决双方的问题。在这次峰会上,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将就贸易、投资和市场准入等一系列议题举行会晤,并计划在会后发表一项联合公报。
但是,法新社援引欧盟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国可能不会在布鲁塞尔的欧中峰会中在关键贸易议题上向欧盟作出承诺,双方很可能无法在联合声明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因此,峰会可能不会产生突破性的成果。
欧盟官员说,中国不愿意在将工业补贴包括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内容等关键要求上给出承诺,甚至也不太情愿同意像去年北京峰会后那样发表一份四平八稳的各自表达良好意愿的联合声明。
非政府组织警告欧盟:与中国打得火热会让全世界陷于危险
华盛顿 —
"西藏没有人权!"、"东突厥斯坦没有人权!"
星期二(4月9日),欧盟与中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年度峰会的同时,近百名示威者在会场外高呼口号。东突厥斯坦是很多维吾尔人对他们的故乡新疆的称呼。
示威者主要来自当地的藏人和维吾尔人社区。几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组织出席了当天的示威活动。
欧洲议会议员卡托(Molly Scott Cato)赞赏抗议者的勇气,直言不讳地批评在欧洲和中国的经贸谈判中,人权问题被搁置一旁。
"贸易谈判时,金钱说了算,人的问题被忽略了,"她对面前的示威者说,"你们的民族自决权、你们的人权被忽略了。你们国家发生的侵害行为被忽略了。我们必须终结这种虚伪。"
卡托说,一边喊着支持人权事业,一边和中国政府保持密切关系是不可能的。
"这二者是水火不容的,"她说。
无代表国家和民族组织(UNPO)秘书长邦奇(Ralph Bunches)赞同这样的观点。 这是一个由多个没有联合国席位的国家和政治实体组成的非政府组织。
"太久太久以来,我们的政府对中国采取两面派的手法,公开抨击严重的人权侵害行径,私下里却铺开红地毯欢迎中国企业,"他说。
邦奇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对意大利的访问就是这种"两面政策"的最好例证。
3月底,意大利不顾欧盟和美国的恳求和警告,与习近平签署协议,正式加入"一带一路",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参加这一项目的国家。
邦奇说,意大利不是唯一一个,它只不过是比其它国家做得更公开。
"看看德国,"他说,"它定期批评中国压迫少数民族的政策,但私下里,数十亿欧元热情地涌入杜伊斯堡,在那里建设所谓的中国城,目的是把杜伊斯堡变成全世界最大的铁路港口。80%的货运物资来自中国。"
邦奇说,这条铁路途经维吾尔人居住的新疆。为了确保贸易畅通,确保最大限度地控制这块疆土,北京在那里建造大规模的集中营。
各方数据显示,目前约有150万维吾尔人和穆斯林少数族裔被拘押在这些营地里。 官方在那里推行强硬政策在国际社会引发批评声浪。
欧洲议会议员卡托说,中国在全世界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实际上是想用这条带子贯穿全世界,捆紧这条带子,扼住全世界的喉咙。 这不仅发生在你们生活的国家,也发生在我的国家。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欧洲,"她说。
近来,欧盟对中国的态度转向强硬。上个月,欧盟公布的与中国关系的战略文件首次将中国定义为"竞争对手"。
"现在看来,风向终于在缓慢地变化,"邦奇说,"北美和欧洲政府总算开始看到,把中国视作战略伙伴没有带来他们所希望的,与经济增长相伴而来的民主变革"。
"绥靖政策必须结束了,"他说,现在欧盟必须把这些话语转化为实际行动,认识到"与中国的热络经济合作正把全世界变成一个更危险的地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