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美国总统竞选人罗姆尼的讲演,昨天又听了克林顿的讲演,虽然各自观念不同,却都各从某个角度打动了人们心灵。前者代表了美国的保守主义,强调个人权利与个人责任,而后者强调社会平等与人群关怀,尽管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经济问题,但两者都带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难道不正是这种精神力量鼓舞着美国人勇敢的生活吗?同时,我也注意到了香港最近的"国民教育"风潮,我们的香港同胞在回归祖国十七年后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教训?国民教育就是公民精神教育,要让公民们心灵被同一个精神力量所感动,不论那种宗教信仰或文化背景,不论是否持有同样的价值观或政治态度,这就是国民教育的核心。
如果真的按香港普选时间表,那么这个地方将成为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榜样。说榜样也许太早,说试验田却太悲观,但不论如何最近的情况让海内外华人十分焦急。香港面对着几个大难题:一是贫富分化严重,香港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地产经济的坏榜样;二是香港人对于中国大陆的文化认同感依然不明确;三是香港人亲西方的政治态度与思想依然有待适应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香港的正常民主文化发展。归根到底,中国政府应当多了解英国人对于香港的殖民思想灌输方式与内容,秉持理性态度,有分析有优化地学习利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自己也是一个被闭关锁国思想灌输的残缺品,在世界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并不高,甚至是比较低的,这让我们在香港这个西方文化色彩浓厚的地方进行国民教育十分吃力,甚至连起步都很难。有人说:"但这并非绝对办不到。满清这样一个半开化小民族不也成功地对汉族思想教育两百多年吗?英国殖民者不是也成功地把西方殖民主义思想扎根在香港人心中了吗?"然而,如果我们认同这种强化国民教育背后的价值观,那么我们还具备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格吗?
国民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实施?英国人在香港从来没有搞过,但实际效果却非常好,香港人亲英思想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亚洲国家。英国人深知香港人的特性,喜欢赌就给你个赌马场,喜欢社会地位就给你的太平绅士,喜欢钱就拿点地皮给你炒,关键是让你们华人感恩戴德而离不开英国人。英国人虽然是外族,区区数百人都把香港管得井井有条,靠的是利益诱导与法治精神,我们得佩服人家。英国的教育机构当年歧视华人开的中文学校,靠的不是打压,而是冷落,他们的强势文化与国际接轨,当地华人文化教育就自然抬不起头来。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至今华人文化并不被香港社会十分重视,我们不可能硬把一本国民教育课本塞给他们,那只是搞形式主义。
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国民教育情况,六十多年来我们用思想教育替代了国民教育,更确切地说,这种思想教育是起伏不定的政治思想教育,随着政治形势变动不已。当然,我们培养的大部分公民是守法民众,但这离香港人所期待的还有相当距离。香港人从英国那套中脱离出来,普遍抱着很高的期待,然而我们无法用我们自己的东西成全他们的期待。我们只谈"舞照跳,马照跑",这些只是生活方式表面的东西,香港人并非武打片中的那种精武馆信众,而是确确实实具有西方文化底蕴的人群,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甚至大于内地同胞。我们需要一些真正明白与关心香港特殊文化发展的大陆教育干部从事这项工作。
在这里要简单厘清一下英国殖民地的国民教育与中国王朝的庶民教育之间的差别,这让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对比,看看我们自己与英国人教育思想的差距。
从一开始英国人在香港基本上就是自由贸易的宣扬者,新兴的工业资本家也迫切要求废除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以便使英国可以到其它国家地进行贸易。在这种形势下,旧的重商主义殖民理论的根基已经发生动摇,废除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根除旧的重商主义殖民体系的弊端,实行自由贸易成了英国政府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虽然没有实施民主制度,但香港一向享有十分高度的经济与思想自由。自由主义与宗亲文化至今是香港意识形态主流。
虽然我们一再宣传英国对殖民地的压迫,但事实上英国人对于各殖民地的自治权方面有许多让步。英帝国本质上是商业帝国,它主要关心的是利润。为此它可以用一切手段来获取利润,比如详尽的帝国贸易法律,使用奴隶,而很少考虑为英帝国的臣民做些什么事情。因而过去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掠夺抢劫行为未受到人们的指责。但这种情况到18世纪末由于"福音教派"及"人道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福音教派特别强调个人拯救,强调个人的灵魂对上帝负责。他们坚信所有的人在上帝眼里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必须对那些不幸的兄弟同情,理解,而不论他们的种族、肤色,因为这些人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福音教派的复兴,极大地刺激了人道主义活动的发展。"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那种"所有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这种信念。开始于这时期的人道主义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殖民地的态度。
按照辉格派政治家伯克的"殖民地托管"理论,那些拥有帝国的国家应对其统治的臣民负责,因而给殖民地一个好的政府是大不列颠道德上的责任。帝国的统治应当公正,永远不出现暴政。正如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的一次演讲中宣称:"我们呼吁平等精神,正义精神,保护精神,慈悲精神,这些应当成为每一个英国统治的地方的特征"。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人成功地灌输了特定的香港式的殖民思想,但恰恰这也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与中国目前主流意识形态不一样,这也正是当今香港国民教育难度大的原因之一。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中国国民教育的历史包袱,这样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香港人的感受。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整体性亡于蒙元,我们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破坏,可以说,崖山之后,中国的精英尽丧蒙元之手。此后古典中华文明再也没有真正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中国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崖山之战是宋对蒙古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崖山之战也是中华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在蒙元统治期间限于衰落;而之后推翻蒙元建立的明朝又走向保守封闭的道路。不少外国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正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
满族是游牧民族,虽然起初是个高效武装部落,但文化落后,因此满清入关后,不得不学习吸收华夏文化的营养来弥补自身的文化缺陷,但同时也被汉文化的缺陷所禁锢。通过学习满清发现:华夏文化的思想十分适用于对国民进行封闭控制,通过儒家等级观念就可以打破民族敌对势态。满清兴起了规模空前的文字狱。满人入关后大力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表面上只是发型的改变,实际上是对汉族人民思想的一次彻底清洗,造就了中国人的逆来顺受。满清科举考试实行的"八股文",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也逐步走向了衰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日渐落后。满清通过奴化教育等手段将大汉民族变为了一个更加麻木不仁、一盘散沙、思想守旧、不断内耗、内残外宽、女性化的民族。
显而易见,我们的国民教育起点相对比香港的更低,更确切地说,我们面临的国民教育是一场与旧时代庶民教育的彻底决裂的博弈,要树立公民精神,灌输普世价值,培养社会公义与责任感,建立现代法治精神与文化观,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推行香港国民教育的主导权。
(那小兵在香港国民教育议题讨论会上的发言)。
――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