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 《严家祺回忆录——命运交响乐》 (提要、目录、序言……)
《严家祺回忆录——命运交响乐》第2章 邓小平时代 (11~13)
《严家祺回忆录——命运交响曲》第 2 章 邓小平时代 (14 ~16 )
《严家祺回忆录——命运交响曲》 第3章 巴黎五年( 26 - 33)
第4章 纽约十五年 142页
§ 40 《霸权论》
§ 41 从人性分析政治
§ 42 普遍进化论
§ 43 从日内瓦到巴黎
§ 40 《霸权论》
「中国在21世纪只有两件大事,一是民主化,二是一个民主的、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何置身于国际社会中,如何制定全球战略和不断调整对外关系。」(【注】引自严家祺:《生命树的分叉》,第404页,夏菲尔出版社,香港2006年)从1989年以来,我的写作一直是围绕着联邦中国和宪政改革进行的,从2001年9月到2006年,我集中力量研究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俄边界、东海和南海问题,投入《霸权论》一书的写作,2006年,由香港Tninker出版社出版。
「自主行为体」
从《霸权论》开始,我把「自主行为体」作为分析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中心概念。在自然界中,动物、人是自主行为体,在人类社会中,人的社会组织、机器人、人机系统、实体企业、金融组织、国家、国际组织都是自主行为体。2009年出版的《普遍进化论》和2020年出版的《全球财富论》,都立足在对自主行为体的研究之上。
《霸权论》第1章第1节的第1句话,提出了《霸权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但国家从来不是人。」「兩個自主行為體的結合,結合方式不同,新形成的結合體就會產生新的特性和不同的行為能力。人與馬是兩個自主行為體,當人騎上馬時,就形成了一個『人—馬系統』結合體。」一個自主行為體和一個非自主行為體相結合,新的結合體也會表現出新的特徵。人駕駛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都形成新的結合體,即「人—機系統」。駕駛員技術熟練,新形成的「人—機系統」結合體的行為能力就會增強。一個不熟練的駕駛員開車,「人—機系統」的行為能力就十分有限。裝有衛星導航儀的汽車,當一位熟練駕駛員駕駛這輛車時,整個結合體「人—機系統」的理性——智力水平就高於人。一般來說,兩個行為體的結合會改變「結合體」的能力與行為。兩個有理性、有意志的結合體,由於個體在理性、能力上的差別、意向上的不同,會使結合體呈現各種不同狀態。兩個志同道合、真誠相待的人的共事或合作,與兩個貌合神離、各懷鬼胎的人的合作,其行為方式、行為後果必然大相徑庭。兩個國家的關係遠比兩個人複雜,所以,兩國關係會呈現更多種形態。多個人、多個「人—機系統」、多個社團、多個政黨、多個國家的結合情況,就更為複雜了。(【注】引自严家祺:《霸权论》第1章《自主行为系统》)
太平洋争霸时代
《霸权论》一书,涉及22个「心因」。这22个「心因」是:行为系统、行为系统的层级、国家行为体、板块动物、主权三大组成部分、国家间的地缘力、板块作用力、强作用力、战争能量、战争意志、战争脑、点击战、国家动量、国家目标、国家目标的层次、支配关系、支配费用、全球11大板块、小國碎粒、两和政策、太平洋时代、北极洋时代。
《霸权论》在分析研究这22个「心因」的同时,探讨了12个问题:
- 自主行为体理论——包括以下内容:⑴生命的本质特征是自主行为。 一切自主行为体及其组成的群体,皆有生命。 ⑵目的与行为的关系:「目的」是「未来实现的事」对「现在的行为」有约束性。 ⑶行为系统的分级——行为系统可以分为不同层级。 银河系与太阳、国家和企业、细菌与病毒一般视为两个层级。 高一层级的微小变化,往往会对低一层级的个体产生巨大的、不可抗拒的作用。 ⑷「权力——服从关系」:权力是一种「黏合剂」,使两个人或多个人可以表现出整体行为。 ⑸广义有机体——广义有机体是一种能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能导致自身内部结构发展和变化的结构体,有机体具有选择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国家行为体理论——国家不同于人,国家行为的动机是可见的。 「心怀叵测」是人类个体的现象,却不是人类个体组成的聚合体——国家行为体的现象。 国家虽然不是人,但有动物性,国家又不同于一般的动物,是「板块动物」。 国家是作为巨量人类个体的聚合而形成的「国家行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涌现特性。 国家作为「动物行为体」的生存,依赖两个因素,一是对整个国土上武力的垄断,二是为维持武力垄断而由一块块国土上提供「营养动力」。 当这两个条件失去时,国家就会灭亡。
- 国家自主权理论——「权利」只存在于有理性、可以相互沟通的自主行为体之间。 在自主行为体体系中,霸权不是权利,而是一种权力。 在自主行为体之间不能沟通的情况下,霸权也能存在。 按权力涉及的领域,主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主权者自主产生的权利、对内主权、对外主权。 让渡部分主权建立某一超国家机构,这一做法,在欧洲历史上有悠久传统。 欧盟的建立,是欧洲这一传统的继续。
- 国家相互作用力理论——在国与国间存在四种作用力,即「地缘力」、「交换力」、「板块作用力」和「强作用力」。 国与国间的「强作用力」是因条约、协定而形成的约束力。在国家、跨国公司、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间非政府组织四种行为体中,唯有国家及国家联合具「板块运动能力」。
- 战争行为理论——战争能量加上战争意志,是引发战争的必要条件。 消除那些有「战争能量」国家的「战争意志」,或者消除那些有「战争意志」国家的「战争能量」,是取得和平的两条可靠途径。 「点击战」是以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摧毁「点军事目标」的战争,这是与「常规战争」、「核战争」不同的「第三类战争」。 BMC4ISR是战场管理、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一个国家,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有一个涵盖全国的BMC4ISR中心,这个中心,可称作「战争脑」。 在太空争霸中,参与争霸的国家迟早会建立起「战争脑」。
- 国家动量理论——国家动量是国家国力与单位时间内单边行为能力的乘积。 单边行为能力是一种对外行为能力,就是一个国家行为体在不顾其他国家行为体的意志和愿望的情况下,单独决定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 国家目标的游移不定直接影响到「国家动量」的方向,只有强大的国力或军力,加上明确又坚定的国家目标,才能形成大的「国家动量」。
- 行为能力差距理论——森林中雄狮具有霸权,不取决于狼群是否联合,也不取决于大象是否不怕雄狮。 霸权是「行为体」行为能力明显存在巨大差距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人类史上,争夺海洋霸权与向新大陆殖民有关,在未来,争夺太空霸权将导致外星殖民。太空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当外星移民或外星殖民大规模开展后,地球上国家划分就会失去意义,争夺霸权现象就此消失。
- 国家目标层次论——原来是内陆国的俄国,一直把寻找出海口作为自己的国家目标,而且大体上把自己的目标放置在欧洲以外。 法国面临海洋,却一心要在欧洲大陆称霸。 俄国与法国国家目标上的差异,造成了两国非常不同的发展道路。 18世纪中叶英法七年战争法国的失败,是国家目标选择的失败。 英国只有一个目标,即海洋霸权,英国不想在欧洲大陆称霸,而法国却有两个目标,既想在欧洲大陆称霸又想在海外夺取和维持殖民地。 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有两大国家目标,一是与苏联争霸,二是开拓「高边疆」。 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在21世纪的今天,建立「太空霸权」将是美国的目标。
- 国家扩张极限论——在存在「交换关系」的人群中,企业是使「交易费用」最小化的产物,而在存在「支配关系」的人群中,国家是使一个地域中「支配费用」最小 化的产物。 同一民族、同一语言、同一宗教或意识形态,同一生活方式以及健全的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都有助于在一个地域中减少「支配费用」。 国家愈大,支配费用愈大,这是国家不能无限扩张的原因。 当支配费用超过中央政府支付能力时,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改善时,国家就面临着动乱、分裂、解体的危险。 国家从重商主义政策向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变,节省了国家的支配费用。在人类史上,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是一种强制性的、不平等的区域经济联合或一体化,这节省了宗主国维持殖民地的支配费用。 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兴起,可以看作在一个个区域内进一步节省支配费用的结果。 自由贸易是旧殖民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世界武力争霸终结的重要因素。
- 全球11大板块理论——区域联合或区域一国化的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将形成11大「板块」,即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东南亚、印度、澳洲、撒哈拉以南非洲、 阿拉伯、美加、拉丁美洲板块。 在11大「板块」间,也许存在若干「小国碎粒」,如阿拉伯板块边缘的以色列,北美美加板块边缘的魁北克。 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际公民社会都不会产生「板块作用力」,不会改变只有国家才能作的「板块运动」的现象。 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可以消除内战,使「国家板块」成为「和平区」,同样,由民主国家组成的「地区板块」也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战争,「地区板块」也能成为「和平区」 。 板块与文明的区别是,文明不是行为体,国家板块是行为体,超国家的地区板块也会发展为行为体。 一种文明可以分为两个或多个板块,而一个板块通常是一种文明 。 由于儒家文明的「仁爱」、「中庸」、「包容」精神,儒家文明可以成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和佛教文明诸文明之间沟通的桥梁。
- 在全球形成十一大板块的情况下,中国将要面对「太平洋五大板块」,即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板块。 21世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美国享有全球霸权的世纪,也是中国崛起和印度进入强国行列的世纪。 中国崛起三大因素是:(一)市场经济的规范化;(二)中国的和平统一;(三)民主政治的确立。 中国的和平统一,其前提是首先正视「台海两岸存在两个政府」的现实。 中国和平统一,联邦制是一可行选择。 为了推进和平统一,两岸要实行「两和政策」,即北京对台「和平融合」,台湾对大陆推动「和平演变」。 对中国来说,与太平洋对岸的美国的友好合作应当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中国和平统一后,中美之间不再存在台湾问题,两国友好合作不存在障碍。 中国和平统一后,钓鱼岛问题浮上台面。
- 大国争霸的四个时代。 这四个时代是:「地中海争霸时代」、「大西洋争霸时代」、「太平洋争霸时代」和「太空争霸时代」。 21世纪开始,经济全球化不会消除大国之间的界限,也不会使五千年来的国家争霸史停止下来,21世纪将使大国争霸进入「太平洋时代」。 美国、中国、日本、东盟共同体、澳大利亚和巴西将成为太平洋时代的争霸大国。 与以往依靠武力夺取殖民地的争霸不同,太平洋时代的争霸将会采取新形式。 在「太平洋争霸时代」尚未结束时,「太空争霸」将日益激烈。 在第三千纪——即公元后第三个一千年,随着太平洋争霸时代的过去,大国争霸将进入第四个时代——「太空争霸时代」。 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四大任务,一是永摒战争,二是文明对话,三是走向太空,四是开发海洋。 在人类走向太空的21世纪,更要注意开发一个离我们最近的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相当于五个火星表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地球的海洋。
在写作《霸权论》期间,2005年8月9日,纽约《世界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中日东海分界在冲绳海槽中线》一文。9月1日,香港《前哨》刊登了《『冲绳海槽』是中日东海专属区的分界》。《霸权论》第3章《国界与边界的变动》第9节就《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分界》作了系统论述。
「琉球群岛东西两侧都有很深的海沟,东侧是琉球海沟(Ryukyu Trench),西侧就是冲绳海槽(Okinawa Trough)。东海平均深度为370米,『冲绳海槽』(黑水沟)深 2700余米,有的地方深2900多米。东海被『冲绳海槽』分割为两部分。十分明显,日本琉球群岛的岛架从西向东算,怎么也不能跨越2700余米的冲绳海槽。中 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与瑞士、德国、奥地利之间博登湖的划界不同,前者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条款中有明文规定,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 77条、81条以及第57条等条款,日本的『海岸线中间线』原则,对有大陆架和海沟(冲绳海槽)的东海是不适用的。在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中 日两国在『行为模式』上有明显区别。日本把它单方面提出的『中间线』作分界,无视中国提出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不断越过『冲绳海槽』,在『冲绳海 槽』中间一侧进行军事活动,而中国虽然不承认日本的所谓『中间线』,除民间保钓组织和渔船外,中国『为避免冲突』,中国的海军舰艇极少越过所谓『中间线』,在 中国自己确认的『大陆架自然延伸』的海面上巡逻。中国不承认日方的所谓『日中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但在行动中没有无视这条非法的『中间线』的存在。过去, 中国对中俄边界分歧,也采取了同一行为模式,这被一些日本人认为中国软弱可欺。」
「中国应当出版中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的详细地图,出版有关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及其岛屿的详细地图,出版钓鱼岛地图,而且要出版海底地形地貌图,要让 人们一眼可以看出,东海大陆架延伸到何处。日本的所谓『中间线』完完全全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在冲绳海槽(『黑水沟』)中国一侧的海面上。中国既然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定应以『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划分『专属经济区』,中国就应当在本国出版的海洋地图上正式标出中国认定的东海专属经济区暂定分界线。如果今后中日 两国和平协商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有所改动,到时候再公布新的分界线。」
(【注】严家祺:《霸权论》第99-101页,Thinker出版社,香港,2006年9月)
取消专属经济区的设置
从第3千纪开发海洋和全人类利益来看,在未来,有必要取消专属经济区的设置。2016年9月香港《前哨》刊登了我写的《南海争端的全球观》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专属经济区设置的三大弊端。
「全球海洋面积是3.6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全球所有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为1.39亿平方公里。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的6个国家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国、英国和新西兰。其中美国为1224万平方公里,法国为1103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为85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为809万平方公里,英国为680万平方公里。 中国与日本之间、与越南、菲律宾等国之间在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问题上存在争端。中国的无争议专属经济区有91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中国要求的、有争议的专属区,总面积将超过300万平方公里。「 在我们地球上,海洋底部有大片平地,也有丛山峻岭和深沟峡谷,露出海平面的就是大陆、岛屿和礁石,海洋和海底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沿海大陆架的资源更多。1945年,美国在沿海发现了石油,美国发
表《大陆架公告》,宣布美国对邻接美国海岸公海下的大陆架和海床的天然资源拥有管辖权和控制权。当一些沿海国效法美国时,智利和秘鲁发现邻接本国的海岸公海下没有大陆架,而是垂直的悬崖绝壁。既然没有大陆架,智利和秘鲁就希望争得与大陆架一样宽的对海域的权利。1952年,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在《关于领海的圣地亚哥宣言》中宣布,它们对其沿海宽至200海里的海域拥有专属的主权和管辖权。但是,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是在1972年。1972年8月,肯尼亚向联合国海底委员会提交了《关于专属经济区概念的条款和草案》,规定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的最大宽度。1973年,非洲国家政府首脑会议通过宣言,宣布沿海国家在其领海以外,有权划定专属经济区,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全球110多个沿海国家中,有80多个国家,大多数是第三世界国家,都同意非洲国家政府首脑会议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主张。
「正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在没有考虑沿海国之间各种不同地理位置关系和海底状况情况下,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公约规定,美国、英国、法国等六国,可以占有54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是世界各国专属经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传统的国际法上,公海是指『不包括在一国领海或内水内的全部海域』,美国今天还是这一主张。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的概念,因而公海的范围缩小到『适用于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的全部海域』。美国不同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海洋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美国认为『专属经济区』是『公海』的一部分。
「专属经济区的设置使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一系列主权权利,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仍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
「 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接受后,在专属经济区问题上,产生了三大弊端。
「一是全球公海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公海、国际空域、太空(外层空间)不是某一国的“财富”,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全球化尽管在早期会加深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差异,从长远看,全球化会有利于全球发展,是第3千纪的大趋势。
「二是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有利于6个有长海岸线和大洋岛屿的国家,而不利于内陆国,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一个不公正规定。法国在欧洲的领土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是法国领土的20倍,而奥地利、阿富汗、蒙古、赞比亚、玻利维亚等内陆国,没有领海,更没有专属经济区。许多内陆国感到,这样瓜分三分之一的公海,对内陆国尤其不公平。当中国菲律宾为黄岩岛的归属和专属经济区争吵不休时,中国菲律宾都没有注意到,法国在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是476.7万平方公里,南海九段线内的海域面积是210万平方公里,还不到法国的波利尼西亚专属经济区的一半。
「三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划分专属经济区而争吵不休。波罗的海争端,现在已经得到较好解决,但爱琴海、黑海、阿拉伯海、波斯湾、鄂霍次克海、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等海域仍然存在着领海或专属经济区争端。」(严家祺:《南海争端的全球观》,香港《前哨》2016年9月号)
主权与主权权利
中国大陆的一些当权者,声言「南海主权属于中国」。南海是「南中国海」的简称,说「南海主权属于中国」,就像说「日本海主权属于日本」、「印度洋主权属于印度」一样荒唐。
中国大陆的媒体经常说,“中国南海”与“南中国海”有不同,“中国南海”是指“九段线内的南中国海”。正这是这一说法,成了海牙仲裁庭7月12日裁决的“理由”,裁决说“九段线”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主权(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一个国家对领土、大陆架 (陆地)、领海(12海里)、领空(领土与领海的上空)享有主权。主權權利是近代從國際海洋法所發展出之概念。其最早可追溯至《大陆架公約》(1958)第2條第1、2、3款規定。“沿海國為探測大陆架及開發其天然資源之目的,對大陆架行使主權權利。”对领海以外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不享有主权,而只是对200海里海域内的资源等享有“主权权利”。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沿海国规定了一系列主权权利,如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权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发电的权利;对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保的管辖权。【注】
【注】 关于主权、主权分割、国家权力、主权权利、主权与人权关系问题,《霸权论》用一章篇幅作了分析和阐述,请见《霸权论》第6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