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今(4)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大廣場舉辦2021年世界人權日典禮,總統蔡英文、監察院長陳菊、文化部長李永得、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及李靜慧、國家人權博物館代理館長張嬋娟、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高涌誠、葉大華、范巽綠等,以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及家屬約200人應邀出席。
典禮由親愛愛樂演出創作曲《大浪濤月》揭幕,以綠島海岸的濤聲為靈感,描寫受難者前輩關押在綠島,海浪彷彿一點一滴地打破他們人生夢想的創作曲。文化部長李永得現場頒發文物捐贈感謝狀予文物捐贈者,包含受難者前輩李志元、林樹枝;家屬呂洪淑女、林黎彩,以及監察院長陳菊、律師李勝雄、何康美、李紀平,也捐贈多件人權相關史料。
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提到近日探望去年傳藝金曲獎終生貢獻獎得主曾仲影一事,高齡100歲的曾仲影先生是二二八受難者前輩,當年從上海隻身到臺灣,擔任廣播員卻被認為利用工作與大陸通訊而被捕,被捕逃跑時被開槍打中右腿,曾仲影先生說「70年了,腿上的槍口已經痊癒,可是創傷在腦海裡到現在始終沒辦法痊癒」,甚至直到近日,開槍、逃跑、被關押東本願寺的陰影,仍不時出現在夢中。
李部長表示,儘管曾前輩獄後經歷還算順利,但生命深處陰影卻無法抹滅,「當我們以為我們瞭解前輩們在受政治高壓迫害的時候,但事實上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其實瞭解的非常有限。」政治受難者前輩的故事提醒著我們必須更用心,用更多同理心理解,並且做更多的努力。文化部將責成人權館,除了對於前輩及親友、家庭,必須提供更多的關懷和協助;同時,應加速記錄前輩的歷史及生命的故事,積極運用各種媒介推廣人權教育,期盼共同記得臺灣走過的這段歷史,持續守護最珍貴的民主與人權價值。
鄭慶龍前輩為1951年首批移監綠島的受難者,高齡92歲的他表示,「我現在看起來很健康,可是在東本願寺被關的200多天幾乎癱瘓,瘦到50幾公斤。」當年移監的路徑,從青島東路3號軍法處看守所起行,用手銬倆倆銬在一起,再用粗麻繩綁在腰上,前後兩人緊緊串在一起,非常難以行走,「5分鐘的路程,我們走了1個小時以上。」在海上航行兩、三天後,最終於1951年5月17日分批登島。鄭慶龍前輩形容這段經歷,即使是獄後也會在夢裡想起而無法入睡,直到1994年最後一次警察來查崗,前輩已在這無形的牢獄中度過40年的歲月,「白色恐怖景美、綠島紀念園區必須要讓更多人來了解,我們經過的歷史,不能再重蹈覆轍。」
總統蔡英文致詞時首先感謝鄭慶龍前輩勇敢將經歷現身說法,告訴世世代代的臺灣人,不要忘記白色恐怖威權時代造成的傷害。蔡總統表示,促轉會迄今已提出「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明(2022)年也將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基金,用以推動轉型正義、人權教育,以及照顧長輩們的生活。在人權保障方面,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在院長陳菊的領導下已開始運作,除近期發布「外籍漁工人權專案報告」,也正準備提出獨立的評估意見,希望能與國際接軌;在行政、司法體系及各級學校,人權教育的推動也正逐步深化,期盼無論是兒少、漁工、任何群體的人權保障都能落實,並開啟更多對話機會。蔡總統強調,「臺灣不但會記取威權歷史的教訓,更願意為了確保當下的民主、自由和人權,不斷採取行動。」目前立法院正在進行修憲討論,符合聯合國巴黎公約、獨立的人權委員會,一定會持續肩負深化人權的職責。
蔡總統指出,今年是文協百年,也是第一批政治受難者大規模移監綠島的70週年,回歸歷史、檢視當下努力的過程,都是在提醒我們,當年像鄭慶龍前輩那樣不明不白就被逮捕、監控,一輩子都想不通自己做錯什麼的故事,不能、也不會在臺灣重演。百年來,臺灣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故事,翻過一頁又一頁,正如賴和的詩作「世間未許權存在,勇士當為義鬥爭」,期許大家繼續共同努力。
典禮最後則由親愛愛樂創作演出《水芫花—綠島登島70周年紀念曲》向受難者前輩致敬,來自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愛樂,培育了百位偏鄉原住民孩童及青少年。為感念受難者前輩的白色恐怖遭遇,他們以綠島隨處可見、低調卻頑強生存的水芫花為靈感,創作紀念組曲,紀念首批受難者登綠島的歷史事件,並邀請貴賓在音樂的陪伴下,共同記住過去的歷史教訓,讓明天更顯得有價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