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兩個金句在臉書上形成對決態勢:一是「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一是「不管你說什麼,我反共。」今天的專欄即從這兩個金句切入就相關的國際局勢,跟大家說三道四。
10月3日,龍應台在自己臉書上寫下名句:「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龍應台本來就很擅長於後現代的消費主義書寫模型。從一個下午茶、一根雪茄菸,再來一曲舒伯特,外加一個羅丹而引出「奧地利」的「孩童似的幸福」之抒情敘事情境,然後結論出羅丹所曾強烈感受的一句話:「沒有幾年,戰爭來了,文明的細節,全毀。」龍應台由此放射著自己的情緒:「放下書去泡個咖啡,回頭,書已經被流氓佔領。」反戰與反共,是怎樣的邏輯演繹關係?
龍應台為此感慨地說:「戰爭是可以把人民當籌碼、豪賭一盤的嗎?戰爭是可以當綜藝茶餘飯後隨便聊聊的嗎?」這是地地道道的反戰小品,在承平年代,自應無可挑剔。可是這樣毫無敵我意識的反戰情境,一旦放到今天變幻萬千的國際局勢上來閱讀,卻是很容易引起眾怒的。
10月7日知名律師呂秋遠即在臉書仿照龍文寫下:「不管你說什麼,我反共。」他憤怒批道:身為一位德國作家,擔任過中華民國的文化部長,眼前所見只有反戰爭,看不到挑釁的是誰、納粹化的是誰、迫害佛教、道教、基督教與天主教徒的是誰、殺害、性侵、「再教育」香港人、維吾爾族人的是誰,然後在自家的書房裡,輕酌著咖啡,翻看著西方文明的戰爭威脅原文書,讓一隻貓輕輕柔柔的窩在身邊取暖。......
共產黨是可以把維吾爾族人民當籌碼、豪賭一盤、教育一把的嗎?香港的性侵、暴力、監禁、毆打是可以當綜藝茶餘飯後隨便聊聊的嗎?
當天,呂秋遠所PO的臉文立即喚來1.8萬個按讚數。
猶憶上世紀60年代裡看過的一部令人盪氣迴腸的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劇情敘述的背景就是德奧合併後,男主角拒絕納粹徵召寧可選擇帶著全家逃亡的故事。因為這部電影太有名也太轟動了,相信龍應台在那荳蔻年華的求學年代裡,也必然曾經走進電影院被飾演女主角的茱莉·安德魯絲的天真善良而感動過。
奧地利兩大國恥,絕不會是孩童似的幸福!
向來每天都會PO出幽默風趣短文的醫師臉友Medfront Shin這回竟然也板起臉孔為龍應台的「反戰」謬論嚴肅地提出批判,他說:維也納戰不戰?
龍應台從維也納談到反戰, 令人對她的歷史無知感到非常訝異。
維也納有兩次不戰而跪,第一次1805年法軍占領維也納,沒遭遇抵抗, 維也納市民就像歡迎國民黨軍一樣,在街頭張燈結綵,人山人海的列隊歡迎拿破崙,結果換來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羞辱哈布斯堡王室。第二次是墨索里尼粉絲的基督教社會黨(法西斯政黨)陶富斯首相及繼任首相許士尼格被奧地利納粹黨推翻,在1938年自降國格,與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合併。此乃奧地利兩大國恥,不是孩童似的幸福。
相對的, 維也納有無數次的反抗史, 歐洲文化, 巴洛克、分離派、歌劇、維也納學派、無數的名畫之所以出現在維也納, 全是因為無數次的反抗。 1529年鄂圖曼帝國蘇丹蘇利曼一世率十二萬大軍、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大砲和輕騎兵包圍維也納, 薩姆伯爵以兩萬人奮勇禦敵, 最後令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皇帝蘇利曼一世退兵......
如果沒有反抗,就沒有題目可以給清潔工在晚餐桌上熱切談論了。
維也納有兩次不戰而跪的悲痛紀錄,也同樣有兩次成功奮勇抵抗侵略的英勇歷史。兩相對照,「反戰」的意念,同樣涉及奧地利背景,在龍文小品裡卻反而形成了極具反諷的可鄙性:反戰者行為轉瞬變成了侵略者的幫兇。
不管你說什麼,我必反抗侵略併吞
說到不戰而降,如果我們對照著馬英九在最近嘶喊的「首戰即終戰」、「美軍不會來」的投降主義口號,則我們能否質疑龍應台的反戰小品是否也正是在呼應著甚麼呢?
台灣應該沒有人主張戰爭,「反攻大陸」的口號已經早早掃入灰燼中,宣示主權獨立也只是為了要努力保有我們自己的生存方式。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中共機艦一再威逼台灣要屈膝跪下,這才刺激起全民抗拒中共入侵的最大決心。因此,絕不是龍應台所謂的「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當敵人刺刀都架在我們的脖子上了,我們還有機會告訴入侵的敵人:「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
反侵略的實質意義就是反戰的心理素質之基本反射。沒有入侵者就不會有戰爭,而縱容侵略者即等於鼓勵侵略者可以任意發動戰爭。想要守護台灣現有的民主生活,就必須堅定我們的反共意識與意志。在中共軍事威逼日盛的當下,只要不想跪下乞活,台灣就根本沒有宣揚反戰的權利。
10月7日,正在訪日的美國國務卿龐畢歐接受【日經亞洲評論】專訪時表示,美國希望帶來和平,而非衝突,但對中國也不能採取為了避戰而讓步的綏靖主義,「每次對中國共產黨下跪,就會發現此後須不停地一直下跪」,龐畢歐並指出自己與外交同僚採取更嚴肅的措施以應對中國。
龐畢歐同時也指控:中國以「霸凌」(bullying)的方式,強制要人服從,「這根本不是大國應有的行為」。
龐畢歐的說法應可視為對營造虛幻情境卻又指涉錯誤的龍應台之反戰小品的最直接有力的回應。
龐畢歐:中國如果攻擊台灣,美國不會袖手旁觀
龐畢歐在該次專訪中,曾被問到對台灣的看法。他回答說,美國長期與台灣建立關係,美台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但是很令人遺憾地,中國共產黨對此充滿抗拒,原本承認香港能維持50年高度自治,中國卻罔顧承諾。
龐畢歐也被問到關鍵問題:中國如果攻擊台灣,美國是否做好防衛台灣的準備?他很技巧地答稱:「(對於中國的行徑),袖手旁觀是不對的。美國與台灣、日本仍持續是安全保障上的好夥伴。」他還補充說明:
只要能緩和區域的緊張,美國會想方設法去做,這是美國川普政府在世界上的任務。美國不是追求紛爭,而是追求和平,該感到羞恥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除了與越南的關係之外,日本的航空自衛隊在釣魚台列嶼周邊海域上空也不得不頻繁地緊急升空,以因應中國軍機。
龐畢歐還強調說:「這與美中對抗無關,而是關乎自由或專制政權的問題。」他也表示台美之間的長期關係奠基於雙邊的共同價值觀,美方致力於緩和兩岸緊張,「我們期望帶來和平,而不是衝突。」
龐畢歐在【日經亞洲評論】訪問中亦提及這一次的亞洲之行主要議題在於將Quad制度化、甚至邀請其他國家加入此安全架構的可能性。據外媒【路透社】引述分析意見指出,儘管區域內各國須考慮到與中國的關係,Quad也許永遠不會成為正式機構,但龐畢歐這一席話更像是在對中共的警告,這不免使北京擔憂Quad有朝一日將形成如當年在歐洲圍堵蘇聯的北約(NATO)。
台灣已成為印太戰略的準中心位置
【紐約時報】根據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的政治學者道下德成的意見報導說:「Quad與中國有關,但我們宣稱它與中國無關,大家都知道這點,中國也知道,我們無須表示太多。」
據日本政府方面的消息,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將在10月中旬進行他的首次出訪,規劃中的對象國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那麼,為什麼菅義偉上任後訪問的國家首選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呢?
據外媒【法廣】派駐東京特約記者楚良一先生專文分析:首先,菅義偉希望藉此突顯他在繼承前首相安倍的外交路線。同時,「目前中國在南海活動頻繁,中美在南海尖銳對立,日本在南海問題上,從安倍開始,就希望聯合美澳印和東盟國家牽制中國。」安倍曾認為:在東海及南海領土爭端中,南海正在成為「中國的湖」,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夏威夷要連成鑽石形,也就是菱形的海洋線包圍網,與亞洲的民主盟友共同確保西太平洋至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航行自由。
關於「日本–東盟經濟夥伴關係」(EPA)於2008年即已生效,是日本當時簽署的第一個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在今年當地時間8月1日,經修訂後的該依協定正式在日本以及率先完成國內手續的4個東盟國家間生效。此次修訂的部分主要是加強雙方在跨境服務貿易以及投資方面的合作,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正在不斷取代中國,成為日本在各個領域的重要的戰略夥伴。
多數認為,如果日本能透過「EPA」而與東盟關係建立緊密關係,並協助東盟各國擺脫對中共的經濟依賴,對於強化擴大印太Quad的小北約聯盟體系必然大有俾益。據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次會談可能會有重大宣布,外界猜測,可能要共同組成「抗中聯盟」,未來這個聯盟還可能納入台灣、英國等民主國家。該日媒更以斗大標題強調,美國目的是為了要「封印習近平」。
撐起自由世界的支點,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
於是關鍵點來了,這一印太Quad聯盟目前所劃定協防區域的中心地緣帶,正好就落在了台灣。此也正意味著,台灣必然要被賦予更重大責任。用白話來說,國際局勢已經演化成將台灣從隱性轉變成顯性的一個自由世界支撐點。這也當然會逼使台灣必須走上世界舞台。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的首次機會,台灣人民,特別是新世代們將如何面對與應對?前者是態度,後者是實力。
有得必有失,有失亦必有所得,只是台灣人民自己知道要得到甚麼?要失去甚麼嗎?這是權利與義務的相對責任,也就是我們想要享受甚麼權利?又該承擔起甚麼義務?
可惜,國民黨沒人想得明白,民眾黨的那位自稱的高智商者則還在玩「等邊三角形」的算術習題,那麼,執政的民進黨人有多少人能看得通徹呢?(相關報導:夏珍專欄:「教召」陳柏惟吧!|更多文章)
*作者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任《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
——风传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