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星期三

吴弘达在洪都拉斯旅行途中意外死亡(附BBC、VOA有关介绍)


人權鬥士吳弘達26日在宏都拉斯意外死亡。(本報檔案照)
人權鬥士吳弘達26日在宏都拉斯意外死亡。(本報檔案照)
人權鬥士吳弘達 宏都拉斯意外死亡
(《世界日报》記者曾慧燕、羅曉媛/紐約、華盛頓報導)知名人權鬥士、設於華府的勞改基金會創辦人吳弘達(Harry Wu),26日陪同來自中國大陸的親戚在加勒比海宏都拉斯度假時,與同行親戚短暫分離後不知所蹤,後被發現死於水中,享年79歲。

當地美國使館得知其死訊後,已通知其妻兒。

勞改基金會(Laogai Research Foundation)26日已證實吳弘達的死訊,不過,該基金會沒有說明其死因。

吳弘達因常奔走於國會山莊,為中國勞改營受難者維權而知名,但也備受爭議。多年來他為人權事業奮鬥,為國際勞工權益和宗教自由發聲,曾多次獲頒國際獎項和榮譽。他還成立非營利組織勞改基金會,並於2008年在華盛頓特區首開勞改博物館。

吳弘達1937年出生上海,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地主。在經歷國共內戰後的1949年,他選擇留在中國大陸,曾因批評前蘇聯入侵匈牙利,被貼上「反革命」標籤,在北京地質學院就讀期間,吳弘達因言獲罪,1960年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並投進勞改營19年。

吳弘達1979年獲釋,並在1985年移民美國,之後他長期調查勞改營地情況,致力中國人權發展。

吳弘達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出任地質學客席教授,後開始撰寫他在中國的遭遇,著有《中國的古拉格:大陸勞改隊及奴工產品真相》、《勞動教養和留場就業》等書。

1995年,他潛回中國調查監獄情況再次被逮捕,並被控以竊取國家機密,判刑15年。在美國政客、人權積極分子和外交官努力斡旋下,中國當局在同年喜萊莉出席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前夕,遣返已是美國公民的吳弘達。沒想到他卻猝死異邦。

附录:
劳改基金会脸书关于吴弘达死讯的链接

人权斗士吴弘达与中国劳改制度

旅居美国在华盛顿政治圈颇有名气的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吴弘达去世,享年79岁。他是周二在洪都拉斯与朋友度假时去世的。他创办的劳改基金会发出这一消息,但没有说明其去世的原因。吴弘达的儿子和前妻正前往当地,准备将其遗体运回美国。
吴弘达早年经历坎坷,后半生投入人权事业。劳改人权组织的安·努南说:“他说一个真正的英雄,吴弘达所开创的工作会继续进行下去,不会停止。”
吴弘达193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一个富裕的家庭。1949年共产党掌权后,其家产被没收,家庭发生了巨大灾变。1957年,他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因为家庭原因和反对苏联入侵匈牙利而被打成“右派分子”。1960年,年仅23岁的他在全校大会上被批斗,随后被逮捕投放劳改。
劳改是惩罚知识分子和政治犯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入狱者长时间的强制性体力劳动和残酷的生存条件来洗脑,让其自我诋毁和批判,以便达到管理者认可的“改邪归正”和“洗心革面”之效果。海外人权组织统计,自中共实行劳改制度以来,数千百万计的黑五类/九类和共产党认为的阶级异己分子死于其中。吴弘达在其自传中说,他辗转待过12个劳改场所,在矿坑、工地等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还经常被殴打、折磨甚至忍受饥饿,度过了19年的劳改生涯。
文革结束后,他在1979年获释,并与1985年来到美国。从此,他全力投入揭露中国劳改制度、促进中国人权进步的事业。据报道,吴弘达1979年被释放后,在中国的大学里工作,直到1985年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邀请,做访问学者。他带着40美元踏上美国的国土,后来成为美国公民。
1992年他创立劳改基金会,收集中国劳改制度的信息,并且回到中国研究劳教制度,实地了解劳改系统情况。于1995年在中国境内被捕,当局以“盗窃国家机密”的罪名判处他15年监禁。后来由于美国各界人士的营救,他在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到北京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前夕被中国当局递解出境,回到美国。
劳改纪念馆展品劳改纪念馆展品
2008年,劳改基金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改纪念馆,根据基金会的网站介绍:劳改纪念馆旨在“保存那些劳改受害者的记忆,并教育大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暴行。”基金会表示,吴弘达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劳改纪念馆迁回中国。
吴弘达曾说:“全世界都知道德国有集中营,苏联有集中营。中国也有,中国的古拉格比它们(规模)还要大,(时间)还要长。”
作为天主教徒,吴弘达积极努力,促进和改善国际劳工权利、宗教自由。他还致力于废除死刑、禁止强行摘取人体器官和反对中国实施计划生育。
吴弘达还是许多北京政治犯和评论家的坚定支持者,这其中包括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和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同时,他还著有许多书籍,包括《中国古拉格》和《昨夜雨骤风狂》。
劳改VS劳教
共产党执政后在1954年推出劳改制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数十年来,被投入劳改的人不计其数,中国官方没有公开有关劳改人数的统计资料。劳改基金会在其网页上谴责:“中国的劳改制度严重侵犯人权,违反国际法,它迫使人及不属于犯人的劳动者无偿劳动,工作条件恶劣。”
劳改基金会负责人曾对德国之声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说明中国监狱中有多少犯人每天工作12到14小时。相当多的犯人每天必须进行超过10个小时的劳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今天的中国监狱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监狱。它根本就是一个工厂、农场或是矿场。它是从事声场制造财富的机构。出来劳动时间长,从事危险工作也是一点。比较可怕的是在化学工厂工作。我们有犯人在这种工厂工作时拍摄下来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犯人站在一个大的酸性的池子里漂洗毛皮皮革,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对健康是绝对有害的。还有一种非常可怕的工作是在采石场和采矿场。”
2001年,中国政府废除了劳改制度,用监狱法和看守所条例取而代之。但海外人权和法律专家担心劳改将以另一名称劳教或其他形式卷土重来。维权律师李方平曾说,他忧虑所谓的取消劳改制度只是文字游戏,因为剥削人的自由,仍是政府打压异见者的重要手段。
而劳动教养,是没有劳改、或不叫劳改的劳改制度。
早在195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其中称:
六、对这次运动清查出来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除判处死刑的和因为罪状较轻、坦白彻底或因为立功而应继续留用的以外,分两种办法处理。一种办法,是判刑后劳动改造。另一种办法,是不能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于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去又会增加失业的,则进行劳动教养,就是虽不判刑,虽不完全失去自由,但亦应集中起来,替国家做工,由国家给予一定的工资。各省市应即自行筹备,分别建立这种劳动教养的场所。全国性的劳动教养的场所,由内务部、公安部立即筹备设立。务须改变过去一个时期“清而不理”的情况。
1982年,中国人大又通过了《劳动教养试行办法》。2013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孟建柱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宣布,停止使用劳教制度。
劳改劳教不再,改造方法仍多
近几年来,河南省曾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机构,叫非正常上访人员训诫中心,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基地,这些情况的发生也让有些人认为,劳改劳教制度会其他形式死灰复燃。设在湖北的《民生观察工作室》表示:”劳改取消后,整个社会的人权状况并未因其废除而改善”。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好声音”,是中国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进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曾说:“这么多年来,专家学者的呼吁没有白费“。曾为人权呐喊而坐牢的维权律师浦志强曾对美联社说:”这是一个进步,因为这让警察不再能够轻易将被他们取缔的人送去劳教。”

BBC新闻人物: "劳改基金会"创立人吴弘达

Image copyrightGetty
吴弘达1937年在上海出生。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父亲在银行做事,母亲出身"殷实地主家庭"。
2012年吴弘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小的时候日子是平静快乐的。1949年发生了毛泽东领导的共产革命。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十几岁时,我父亲失去了所有财产。我们没钱了。政府把这个国家的所有财产都拿走了。"
1955年,吴弘达18岁时考入北京地质大学。1956年,中共推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鼓励知识分子讲出对共产党和社会的真实看法。
运动最初阶段,吴弘达比较谨慎,但是后来他发表了一些言论,表示不同意苏联对匈牙利的镇压以及把人按政治成分来划分。

被划成"右派"

1956年秋,毛泽东突然改变政策,宣布党的真正敌人已经被揭露。当时只有19岁的吴弘达在地质大学被划为"右派"。
吴弘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段经历时说:"这是我第一次成为了一个政治捣乱分子被揪出来。我的同学大部分都比我现实,他们只是重复共产党想听的话。"
后来几年,吴弘达一直在受到批判并被监督。1960年,他正式被划为"右派",送去劳改。
在接下来的19年中,吴弘达先后在12个劳改营包括农场、矿坑和建筑工地接受改造。
据他回忆,他要干严苛的体力活,还常被殴打、折磨甚至忍受饥饿。他还目睹到其他劳改犯的遭遇和自杀。
1979年,吴弘达被释放,当时他已经42岁,青春的年华都是在劳改中度过的。出来后,他回到中国地质大学任教,但是"右派"的影子似乎继续影响着他。
1985年,吴弘达受加州大学邀请以访问学者身份来到美国。他在自传中说,刚到美国时身上只有40美元,几件衣服和父亲传给他的一枚虎印。
他回忆说,最初的日子异常艰辛,他曾在公园里过夜,下雨时躲到车站里避雨。几个月后他在一家点心店找到一份夜班的工作,后来不断地找其他工作。1988年,他在一家电子芯片公司担任助理经理,有了一些钱后就买了一辆旧车。

揭露劳改制度

吴弘达在美国的最初几年并没有想过要介入政治,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又把他带回到劳改这个话题。
1986年,吴弘达受邀在加州大学讲述自己在中国被劳改的经历。吴弘达一边讲一边哭泣起来。他回忆说他觉得自己是在替许多默默死去的劳改犯说话。
1988年,吴弘达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主任见面,表示他有兴趣研究中国劳改制度。吴弘达没有研究社会学的经历,但是他个人的经历让研究所主任感兴趣,并鼓励他通过做访问学者来研究这个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吴弘达数次前往中国收集劳改证据。
1990年,美国两名参议员邀请吴弘达在参议员就中国的劳改制度作证。
1991年,吴弘达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时事节目《六十分钟》装扮成商人在中国秘密拍摄了囚犯制作的商品。
1992年,吴弘达成立一个非营利组织 -- 劳改基金会,在中国劳改制度问题上提供许多被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该组织还被认为对揭露中国移植死囚犯器官做出重大贡献。

被捕

吴弘达还曾多次陪西方记者进入中国收集劳改和死刑犯器官移植的资料。1995年6月19日,已经入籍美国的吴弘达在试图从哈萨克进入中国时被捕。
他此前随英国广播公司BBC资深记者苏·罗伊德·罗伯兹(Sue Lloyd-Roberts)到中国。已故的罗伯兹后来在英国《卫报》上撰文。
她写道:"吴弘达越过边界进入中国时总是很紧张。去年我们一起从哈萨克进入中国时,他要我远远地站在他后面,一旦他被捕,我可以当证人,及时通知其他人。他完全清楚,他可能是中国最受通缉的人,入境要靠边防检查的松懈。他一旦进入中国,就完全放松了。他认为中国是大海,里面鱼多的是。他曾说,一旦我进去了,他们绝对找不到我。"
吴弘达在入境被捕后,被中国当局扣押了66天,以"窃取国际机密"被定罪。吴弘达被判刑15年,但是马上被驱逐。他后来认为他获释是因为国际社会的压力。
2002年,吴弘达与一名新西兰记者抵达香港,准备出席香港外国记者协会有关中国人权的会议,但是在机场被截住,后来被送上飞往东京的飞机。
2008年11月,吴弘达在华盛顿开设了劳改博物馆,称这是美国第一家专门针对中国人权的博物馆。
劳改基金会在其网站上表示,吴弘达生前最大愿望是是"把劳改纪念馆搬回中国大陆"。
(撰稿:董乐/责编:欧阳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