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星期二

梁京:政府"强权救市"的代价和后果

变态辣椒日本newsweek連載作品:中國股市崩潰恐引發黑洞效應。


随著中国股市止跌回升,舆论的焦点自然转向了如何评估此次政府救市的得失。此次政府为了救市,可以说"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不惜直接动用公安力量打击做空,引发了最多的批评。有人称这次救市是"暴力救市",有人认为是"粗暴救市",从这些词汇的选择不难看出,习李为救市付出了很大的政治代价。

一个在微信上被广为传播的总结可能代表了相当多中产和有产者的看法:

"中国这次救市,表面上政府的力量似乎短期胜利了,但是长期来说,中国的信用已经严重丧失了,中国已经倒退了无数年。中国救市胜利了吗?没有。是一个很大的失败,是契约精神的毁坏,是市场化的倒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失败,是亚投行前途的葬送。"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5/07/12/1555846.html#sthash.yUBKEY8z.dpuf

专业人士的批评更严谨,也更婉转。FT中文网发表刘胜军的评论,批评政府"强力救市"时机过早,手段不对,结果是救了泡沫而毁了信用,中国政府虽然"救市成功",却付出了"声誉代价"。

问题是,对这些批评,中国的当权者能听进去吗?我的判断是,完全听不进去。此次股灾,以李克强为代表的中共高层的市场派,有一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他们一想到"强力救市"可能遭遇的失败,就会产生一种后怕,就像当局当年六四之后的感觉一样。与身家性命毁于一旦的结果相比,损失一点"政府信用和声誉"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况且,谁能证明若不采取不讲道理的"强权救市"措施,政府能像现在这样控制住大局?

因此,虽然中国政府此次"强权救市"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但一个最严重的政治后果就是反而进一步强化了习近平的底线思维。在习近平看来,股灾的发生和救市的成功,都检验了"底线思维"是真理。

支持这个逻辑的一个事实,就是政府最近对中国那些投身维权的律师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迫害。应该说,这个行动更代表了习近平的思维,而不是李克强的思维,因为李克强对市场经济确实是相信的,虽然他的信仰有点天真。习近平对市场经济的态度完全是为我所用。他的"底线思维"包含了必要时放弃市场经济,全面回到管制经济的选项。

如果这样的分析站得住,那么对下一步中国的股市和货币财政政策意味著什么呢?

我的判断是,"强权救市"的结果,有可能会让中国的当权者"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推动股市泡沫。原因有这么几个,一,此时已无路可退,那些投资股市的散户已经得罪了,如果不把这场豪赌进行下去,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债务危机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社保基金不足的难题还是没有解决;二,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依然是有利的,没有通胀的威胁,只有通缩的威胁,因此,中国继续增加流动性,风险可控;三,中共当权者,尤其是习近平代表的坚持"江山思维"的红二代,从来就不相信法治,不相信建立在程序公正基础上的社会正义。在他们看来,这套逻辑都是为美国和西方强权服务的。中国要崛起,要走自己的路,就只能挑战这一套逻辑。

叶檀在评论此次强权救市时指出,"建立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清除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权阶层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如此。" 问题是,中国的特权阶层就是中共当权者,他们不可能为了建立股市规则而清除自己。那么,中共的豪赌会成功吗?我相信此次股灾严重打击了他们的信心。但"强权救市"的结果,也强化了他们继续赌下去的决心。

这意味著中国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危机有可能已经为时不远。由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中国社会也没有做好准备,这场危机对中共政权的威胁将不会是直接致命的,而持续的动荡将不可避免。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