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

张三一言:大一統戕害建立第二漢國

默克尔赠送给习的1735年中国地图


雖則漢人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思想傳統,但是,總是褒合貶分、求合拒分;自治、獨立是漢民族大忌。所以,大漢族崇信和奉行中央一統的集權制,強烈拒絕一國內地方自治、獨立;不管這個自治、獨立是憑恃暴力還是和平手段達至。

漢民族不但堅拒一國內分立,還拒絕在本土外漢人聚集地立國。讓本來有建立中國外第二個漢人國家的機會和條件,棄之如敝屣,一條心向原旨華厦祖國;讓立國機會白白流失。

這裡想以北婆羅洲為例展開述說。

婆羅洲是世界通用名稱,印尼和中國稱加里曼丹;北婆羅洲在婆羅洲北部,現稱沙巴;首府亞庇現稱哥打京那巴路(kota kinabaluKK)。馬來西亞建國前,主要由人口約相等的原居民杜順族、巴夭族和華人組成;約佔人口半數。現在是遠隔千里的馬來西亞的一個屬州;這個怪誕事實是由英國殖民宗祖國搞成的。

婆羅洲政治史中,有一個與華人有關,但基本上與漢民族大一統思想相悖的華人獨立建國事實記載。這個事實是,(1776年~1886年)廣東梅縣(今梅州市區)的客家人羅芳伯建立蘭芳共和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其立國疆域就在今之婆羅洲島的西部坤甸地區。但是,在這裡,我不得不悲哀地告訴大家,即使這個中國客家人在異地立了第二個漢民族的國家,在羅芳伯本人朝貢原旨漢族中國時,竟不敢稱蘭芳國,而稱蘭芳公司!一個頂天立地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的大唐總長,竟被大一統思想壓得扁成平面了。

漢族的立國史除了春秋戰國、三國期間有作為過度到統一的多個中國外,都是統一的。統一是常態,分立是異常、是例外;所以,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是漢民族大一統思想的例外和反動。在今天,因由共產黨非法武裝割據造成的兩岸兩國的分裂局面;但是,面對兩個中國的事實,有一股無比強大的統一思想在燥動不已。這種大一統思想令普世值中的人民自決權利見不着踪影。

我真不明白,除了滿足漢人大統一的虛榮,實際上是統治者權力擴大和集中的實利之外,統一對具體到每一個個人的人權、自由、權利、利益,到底有甚麼好處?一個中國分立成N個中國有甚麼害處?

由上簡述漢民族史,可以見到一個漢族迷思:要麼是有條件有機會立國而不立,只把希望寄託於原旨華厦祖國;要麼就是一立國就去漢去中。總是走向兩個極端,這可否叫做漢民族大一統迷思?

再看立國去漢的事實。把眼光從歷史中抽回來,在現實中住外看,有一個漢民族為主體的新加坡共和國。但是,一個與羅芳伯一樣同是中國南方客家人的李光耀建立的這個小島國,卻是去中、去華、去漢、去客家、入英的國家,是極不漢的國家。從某一角度來看,李光耀是叛主逆宗的民族叛徒。即使是台灣的台獨人士中的一部分人,也莫名其妙地去中去漢,不承認自己祖宗是華人漢人。

現在又回到歷史中去,說說有條件有機會立國而不立。

歷史上查出如下資料:当日军侵占婆羅洲后,北婆羅洲有一支由中國南方廣東潮洲人郭益南(Albert Kwok)建立的北婆罗洲亚庇地区华侨地下抗日武装组织。其抗日活動从北部与西海岸开始,在基纳巴卢山麓、亚庇和西海岸一带的组织和開展抗日活動;是為神山游击队。(基纳巴卢山華人稱呼為中国寡妇山,当地土著居民奉为神仙,故名神山;在此的抗日遊擊隊,是為神山游击队)

在抗日勝利後,這股華人力量本可以向盟軍方面爭取獨立建國權利。若事成可以建立一個有漢族在內的新國家,事不成,也可以留下華人獨立民族性和建國意志,為今後華人爭權益儲備人才、精神和物質力量。

但是,這股力量,在抗日勝利後不是立足本地,掌握千戴一現的機會,建立自己的國家,而是心向原旨華夏祖國。他們熱衷的是甚麼慶祝國慶、回國報國等離土之事;華人建立第二個漢族中國的機會白白流失了。愛國,最後被共產黨統戰綁架成投共。這個投共結果之一是在香港留下了一小批(大批入地獄、上天堂去了)南度"華僑"待度遺生。

寫完了,但心有不足,還想問:分立、統一、到底是以人的幸福為準還是以權力一統天下為準?

有兩個答案:真正自由民主派以前者為準;專制統治者以後者為準。現在很多打着民運、民主派、獨立知識分子旗號的人士,都與專制統治者同思同行同道,打民族牌,無顧人權、權利,來個朝野統一大合唱。

這是假民主派,張三一言說的。

蘭芳共和國資料鏈接:

20141102    HK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