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

吴敏:迎新年不能忘记老任务

天巡地转,时光荏苒。一天天、一月月飞速逝去,喧嚣蒸腾的2007已经成为历史,五彩梦幻的2008正向我们迎面拥来。

如果要给2007年的中国确定几个关键词,似乎“维权”、“民主”应该排在首选之列。且不说名扬海内外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和至今尚 未完全平息的沈阳“蚁力神风波”,且不说谢韬老先生纵论民主社会主义的雄文“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及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引起的热烈讨论和美好猜测, 且不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民主”(据说被使用了69次),即使从新华社发布的“2007年十大新闻”来看,赫然高居第一、 二、四位的也是“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物权法”、“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生态警钟”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十大新闻最后的压 轴戏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香港实行民主普选“时间表”。显然,“维权”和“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已然形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很有些“顺之者昌、 逆之者忘”的雷霆万钧、不可抗拒之势。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终究要东入大海,饱受三千年专制之苦的中华民族终究要沐浴在温煦和暖的民主阳光之中。自孙中山1905年第一次发出“建立民国”呼号的一 百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民主的理想已经进行了无数次顽强的浴血拚搏。尽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民主的种子已经播撒在了绝大多数炎黄 子孙的心中,春风春雨的辛勤浇灌必定会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矗立起枝繁叶茂、生机蓬勃的民主大树。2007年如火如荼的民主维权风波和民主理论争辩,就是这 棵大树正在茁壮生长的明确讯息。

民主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绘制了建立自由、民主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就是为实现这个蓝图而重新发起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不可否认,但较之于势如破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较之于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期望值,较之于世界范围浩浩荡荡的民主发展大潮,无疑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阔步迈入2008新一年的时候,我们不 仅要关注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盛会,还要在2007年民主维权、民主争辩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得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任务扎扎实实地得到贯彻落实。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步入2008新一年之际,为了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理 解,很有必要重新温习一下中国共产党在六十多年前就非常强调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新一年重温老任务,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奋斗的坚定信 念,也能够进一步增强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的危机感、紧迫感。中国共产党在六十多年前就强调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主要有哪些呢?

其一,关于民主政治和民主选举——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发表的社论说:“他们(国民党)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其实在民主制度之下才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

《新华日报》1944年2月1日发表的社论说:“英美是民主国家。这是人人公认的。英美人民有各种民主权利。为了国际的地位,必须从保障基本的民主权利开步走。恐惧是懦夫,疑虑是自私,反对便是倒行。我们再度呼吁: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发表的社论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4月8日发表的社论说:“现在是非变不可了!但如何变呢?换句话说我们一切要民主。我们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种种,都要向着能配合世界转变上去改造。”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发表的社论说:“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 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 全自由权 ’。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发表的社论说:“选举权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人民所必须享有的最低限度的、起码的政治权利……如果人民没有选举权,不能选举官 吏和代议士,则这个国家决不是民主国家,决不是民治国家”。“凡是真正的国家,就必须让人民享有选举权”。“如果事先限定一种被选举的资格,甚或由官方提 出一定的候选人,那么纵使选举权没有被限制,也不过是把选民做投票的工具罢了。”

其二,关于结束“一党专政”的错误做法——   

毛泽东1940年2月20日在延安一次大会上说:“许多国家挂起了共和国的招牌,实际上却是一点民主也没有。中国现在的顽固派,正是这样。他们口里的宪 政,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是在挂宪政的羊头,卖一党专政的狗肉。我并不是随便骂他们,我的话是有根据的,这根据就在于他们一面谈宪政,一面却不给 人民以丝毫的自由。”

刘少奇1940年12月在一篇文章里说:“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是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只要一有可能,当人民的组织已有相 当的程度,人民能够选举自己所愿意的人来管理自己事情的时候,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就毫无保留地还政于民,将政权全部交给人民所选举的政府来管理。共产 党不愿意包办政府,这也是包办不了的。”

《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发表的社论说:“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其三,关于实行言论自由、新闻自由——   

《新华日报》 1942年8月29日发表的社论说:“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 其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发表的社论说:“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解放日报》 1943年9月1日发表的社论说:“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异己’的进步报纸,采取 各色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收买,勒令封闭。”

毛泽东1944年6月13日答中外记者团时说:“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9日发表的社论说:“现在,假如我们承认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而又不可分的民主的世界,那么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要在这个 世界的国际机构里当一个‘优秀分子’,第一就是立刻在实践中尊重‘新闻自由’这种人民的‘不可动摇的权利。’”

《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发表的社论说:“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 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 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闻自由,是 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

《新华日报》1945年6月26日发表的社论说:“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须彻底废除现行检查办法 。”   

 《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发表的社论说:“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有吆喝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则必需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半点也不敢自由。”

在进入2008新一年的时候,重温党在六十多年前就提出的上述老任务,看看哪些任务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哪些任务还没有完成,以便加紧努力地去奋斗、去拚搏,这是作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