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
胡少江:胡锦涛第一个任期的得与失
再过两天,十七大就在北京开幕了。从理论上讲,党的代表大会是中共的最高权力机构。因此,五年一次的代表大会开会之日,就是党的领导机关任期到届之时。当然,实际上党代会的代表们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利,他们只是被召到北京向领导集团显示地方对中央的臣服而已。但是由于接班人通常是借代表大会的时机向外公布的,所以每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检讨领导人任期内的政绩的一个机会。
执政五年来,胡锦涛在巩固自己的权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虽然他本人无法像毛泽东和邓小平那样在权力的使用上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但是在政策主导、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上,胡的权力显然是大大高于现在的中共领导集团内的任何其他人的。作为一个执政的政治家,权利的巩固与否无疑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巩固权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有制度为其提供的优势。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下,党总书记既是党的首脑,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党的首脑的身份为其提供了决定会议议程和主导重要问题讨论的程序性优势;国家首脑的地位为其提供了在国内外舆论上频繁曝光的机会,从而具有得天独厚的公关优势;兼任军队领导人更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权重。因为政治局常委中的其他人对军队都没有过问的权利。总书记背后的军队对任何现实的或潜在的政治对手们都是一支有形无声的威慑力量。
胡锦涛善于打民意牌也为其巩固政治权力营造了有利社会氛围。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在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由于在改革的设计上回避了许多难点,尤其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中国的经济接构失衡、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等问题愈积愈深。对这些问题反映迟钝使得胡的前任江泽民在民意上丢分许多。胡在上任之前,虽然经历了十年无所事事的尴尬,但也有了最好的观察在位者执政得失的机会。上台后,胡锦涛迅速调整了宣传重点。强调清除腐败、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和谐发展等,这些都为其赢得了不少民意。
胡锦涛虽然在巩固权力上取得了成功,再是在国家的治理上却成效不大。从整体上看,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趋势已经无法逆转。与此同时,政治改革滞后是中国许多社会问题越积越深。例如,经济结构常年失调、吏治腐败愈演愈烈、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等,都与中国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制衡、民意监督、司法独立等有关联。自九十年代初以来,无论是江泽民还是胡锦涛在这个根本点上都是依靠现有政治力量的惯性顺势操作,没有对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
胡锦涛在掌控宣传上比江泽民要高明许多。他的科学发展观、新三民主义等信口还的确给中国普通民众带来许多期待。但是,五年来,这些都还都基本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能够转化成为有效的政策。胡锦涛在执政之初能够巧妙的左右舆论,使许多中国的精英和社会大众认为他的无所作为仍然是由于江泽民幕后操纵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顺从惯性、无所作为实际上是中国技术官僚们的一种本质特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敢于挑战惯性的领袖人物,江泽民和胡锦涛则不是。但是,许多长期积累的问题不会自动消失;那些操纵舆论的技巧说到底不过是权宜之计;老百姓在期待得不到兑现之后会变成失望并完全有可能成为绝望。 (RFA)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