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

邓小平家人在文革被虐待致死致残,邓小平掌权后报复毛泽东家人

品葱 20180711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邓小平自执掌中共实际领导权后,仍然坚持"毛泽东思想",只不过是"为了在中国大地上借毛泽东之尸来还共产党之魂"。
前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李锐著文披露,1989年4月5日下午两点半,胡耀邦在他与世长辞的前十天,约李锐到会计司胡同家中长谈7个半小时,在这次最后的长谈中,胡耀邦谈到处理"四人帮"的问题:"大家一致赞成公审,最初邓小平主张江青、张春桥应处死刑,立即执行。叶帅和我、赵紫阳等都反对,徐帅坚决反对,陈云说,如只我一票反对,也要记录在案。主张杀头的邓小平最后也同意大家的意见了。

中国大陆有回忆文章说, 在审判"四人帮"期间,有一天,洪老(学智)来看徐帅。一进门就说,老帅呀,唯一的一票啊,好啊,老帅的意见还是有作用的。什么唯一的一票?老帅事后才向我们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中央在讨论对江青的量刑时,多数同志主张杀江青,只有徐帅提出,从国际国内的大局考虑,建议不杀江青。中央采纳了徐帅的意见。

笔者也就此向几位内部人士,包括陈云二公子陈方的朋友讨论过,按照陈方朋友的说法,"唯一"的说法肯定不准确,徐帅是第一个提出反对小平死刑意见的,陈云接着徐帅的话,在政治局会议上向"主杀派"很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们坚决要杀,请在会议记录里写上'陈云同志不同意'"。继而又有胡耀邦等人相继表态"刀下留人"。正因为邓小平坚持所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并以当时的"著名民主党派代表"屈武的一封给中共中央的"主杀信"为例,政治局里议来议去,终于决定把江青和张春桥判处死缓,其实是用"刀下留人"否定了邓小平和另外几个主杀派的意见。

按照陈方朋友的说法,邓小平和陈云第一次摆上台面的分歧就是这次"杀不杀江青" 的党内激辩。

陈方的朋友当时还告诉笔者,当时那次政治局会议的讨论过程中,陈云除了强调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的理由,还因为一句"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令邓小平心生不快。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李锐先生在美国哈佛访问期间,笔者也曾向李锐先生询问过此事,李锐先生说,自己的长子文革跳楼自杀落下高度截瘫,他邓小平当然恨江青不死(大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江青被宣判死缓,当年在北大整过邓朴方的造反派头头聂元梓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刑满出狱后,连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完全靠几个亲戚接济过活。

邓朴方在北大跳楼自杀摔成高位截瘫时,邓小平夫妇还没有被发配江西,但父子、母子却不能相见。临去江西之前邓小平与子女们,特别是与邓朴方相见的要求被无情拒绝。

在江西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邓小平才收到妹妹邓先群的信,告诉他邓朴方的处境已经非常恶劣。于是邓小平直接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自己对党别无所求,只希望允许将重残的大儿子接到身边自己护理。

毛泽东那里于一九七二年初批准了邓小平的请求,但有关方面又拖延到六月份才将邓朴方送到邓小平在江西的住处。 

按照邓小平女儿邓榕的描述,第一眼看到自己长子的惨状,卓琳和邓小平的继母夏老太太都忍不住痛哭失声。

邓朴方告诉父母,一九七一年的大年初一,北大军宣队即派人把他从医院里赶了出去,押送到条件极差的北京郊区清河社会救济院。刚刚被送进去的时候,一股难以忍受的大小便气味熏得我直流眼泪,脏兮兮的床上用品已经用了好几个月。一个房间住了十一个残废人,冬天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煤球炉子,烧不多久就灭了。小屋里仿佛象个冰窟,床上的被褥十分单薄,每夜都会被冻醒。他下肢瘫痪了,但但上肢还灵活有力。每天他都咬着牙和别人一块用铁丝编织字纸篓,每编出一个篓底可以赚一分钱,编出一个篓帮赚四分钱,一个月拼命干也只能挣到四、五块人民币……

邓朴方说:这段岁月最难打发,因为他急於知道家人,尤其是父母双亲的下落。一天早上,他趁同室的哥们还在熟睡未醒时,一个人摇轮椅溜出救济院,直奔北京城里。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他用了四个多小时摇到……

听完了儿子的诉说,已经年近七十的邓小平成了每天照顾高位截瘫儿子的唯一"壮劳力",每天在卓琳和夏老太太的帮助下为儿子翻身、换衣、洗澡,艰难地把儿子从床上挪到轮椅上,晚上再把他挪回到床上………

往事不堪回首,没人知道邓小平在默不做声地照顾自己高位截瘫儿子时是否会随时产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念头。

曾已何时,毛泽东夫妇曾使邓小平一个完好的家庭肢离破碎,令邓家数名子女在饥寒交迫中哀嚎,令邓家最寄厚望的长公子永远丧失了正常人的大部分生理功能。而毛家的公主李讷(当时化名萧力)此时却二十六岁便成为《解放军报》负责人(正大军区级);毛家子侄毛远新年纪轻轻便跃升大军区政委,後又担任"毛泽东同志联络员"(同邓小平女儿萧榕日后在邓小平身边担负的职责一样,只是职务上的叫法不同),毛夫人江青更是骄狂不可一世。
文章说,邓小平其实恨透了毛泽东,他不仅力主砍毛泽东妻子江青的头,而且对毛的后代也曾百般刁难,让毛、江的女儿李讷过着凄惨的生活,"其生活境遇竟然比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还要艰难"。
随着江青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狱,李讷也被赶出中南海,并神秘地失踪了五年。恢复自由后,李讷已经落得了全身病痛。江青自杀前,李讷因为多种慢性病需要治疗和保养,前后花了数千元医疗费。但当李讷到单位报销时,大部分药费不能报销,需要自己付费。

文章披露,李讷看着看病的欠债,万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询问她是否有权继承父亲毛泽东生前的财产,尤其是稿费。她表示自己不敢奢望多要,只想继承财产的一部分,希望能从她父亲过去的稿费中支取数千块钱,弥补因治病欠下的亏空。
但没成想报告交到邓小平处后,邓小平冷漠地说了一句,毛泽东过去的财产,"都是党和国家的财产,任何个人都不能随便支取"。
李讷遭拒后,她又通过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向杨尚昆求救,杨尚昆对自己的家人说,邓小平"不够厚道"。
杨尚昆当时任军委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是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的第一副手。
文章还披露了一些李讷及其儿子王效芝(后随继父姓王)的悲惨生活。
自从毛泽东死后,李讷平日走在北京街头,总是身着洗得发白的蓝上衣和一条肥大的旧军裤,一副贫穷潦倒、又落后于时代的平民老妪的形象。使人怎么也不能把她同"文革"时期担任毛泽东联络员、《解放军报》总编辑、北京市委副书记等职务时的形象联系起来。
而毛泽东的外孙、李讷的儿子王效芝,从小就跟着母亲在北京街头寻找最便宜的"菜叶"。当他看到菜市场柜台下面有被人扔掉的菜叶,就赶紧捡进妈妈的提篮里。当菜市场售货员用怜惜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刚刚满入学年龄的孩子时,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孩子竟是毛的外孙。
王效芝自己也回忆说,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年代里,他刚刚开始记事就学会了"看人脸色"。"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个老出错的孩子,因为人家老瞪我。"
文章说,从上面这些小故事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对毛泽东的仇恨确实是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毛泽东夫妇发动的"文革"致邓小平长子邓朴方腰部以下瘫痪,让邓迁怒于毛泽东的后代。

邓小平报复毛泽东家人的行为,与当年毛泽东报复彭德怀如出一辙。当年,毛泽东因为自己的长子死在朝鲜战场上,被指迁怒于彭德怀,1959年就罢了彭德怀的官,"文革"时期又将彭德怀整死。


附:

邓小平报复的快感和满足一一转发朱韵和事实陈述实诚


 也就是在江青被宣布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同时,邓小平成功搬倒了华国锋,中国的"第一家庭"从此正式被邓家取代。紧接着改革开放开始,"第一家庭"的全部成员迅速开始了"带头致富"的过程,原"第一家庭"的落魄公主李讷同时也开始了她这一生最惨淡的时光。其生活境遇竟然比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还要艰难。正 应了中国人"落了架的凤凰不如鸡"那句老话。
         随着江青的入狱,江青与毛泽东所生的女儿李讷被赶出中南海,并神秘地失踪了一段时间(据称是住院治病),毛泽东的外孙、李讷的儿子王效之(后随继父姓王)从五岁开始即被迫跟着一位阿姨度过了五年无父无母的凄惨生活。

         一九九一年五月江青自杀前,李讷因为多种慢性病需要同时治疗和保养,前后花了数千元医疗费。她自以为所谓"公费医疗"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仍然没有被他父亲的叛逆者取消,所以开始并没有着急。但到单位报销时,单位会计向她出示有关财务规定,说明她的药费中有一大部分属于"公费医疗"制度规定不能报销的"自费药品"。

        当时的李讷眼看已经因为看病欠债,万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询问她父亲毛泽东生前的财产,尤其是稿费,她自己是否有权继承一部分。她表示自己不敢奢望多要,只希望如果能同意她从父亲过去的稿费中支取数千块钱,弥补因治病而欠下的亏空,她即感恩不尽,相信她父亲之后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她恩重如山了。
         没成想报告交到邓小平处后,邓小平冷漠地说了一句:"毛泽东过去的财产,都是党和国家的财产,任何个人都不能随便支取。"

        李讷要求提取父亲毛泽东生前稿费积蓄一事被邓小平拒绝后,通过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向杨尚昆求救,杨尚昆对自己家人说了一句"小平同志在对待主席后代的问题上太不厚道"。

         自从毛泽东死后,李讷平日走在北京街头,总是身着洗得发白的蓝上衣和一条肥大的旧军裤,一付即贫穷潦倒,又落后于时代的平民老妪的形象,使人怎么也不能把她同"文革"时期担任毛泽东联络员、《解放军报》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等职务时的"共和国第一公主"联系起来。而曾因毛泽东发动了那场"文革"才被迫害致残,日后又曾一度要靠编字纸篓养活自己的邓小平公子邓朴方,当时却已经乘坐着毛泽东在世时见都没有见过的德国进口豪华轿车在北京的长安街上呼啸而过。

         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发生之前,笔者一次参与接待时任中央政治常委胡启立时与公安部派去的"外围警戒"们闲聊,其中一位说起他一次在北京机场公干见到邓朴方乘坐一部三排座位的"大奔"到机场送什么人,"大奔"后面跟着一辆日本进口的"巡洋舰"专门为他运送从加拿大特别定制的轮椅。

         这里说的"大奔"专指三排座位的加长豪华奔驰轿车,"巡洋舰"即从日本进口的三排座位的豪华SUV LAND CRUISER.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生活在北京、广州的中国人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听说过这两款进口车的档次和价值。

         很可能是只有从这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对比中,邓小平才能从内心深处感觉一种报复的快感和满足,不然他不会视李讷的求助而不顾。

         邓小平一句话即断绝了李讷对毛泽东财产的合法继承权,因看病欠钱无力偿还的李讷为此仰天长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冤冤相报,什么叫世态炎凉。

        可见,邓小平自执掌中共实际领导权后,不但一直没有彻底否定毛泽东,反而还在其"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后面补充一句"毛泽东思想"。但事实上邓小平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在中国大地上借毛泽东之尸来还共产党之魂,而从其内心世界来讲,他邓小平实在是恨透了毛泽东。
        上面这则小故事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对毛泽东的仇恨确实是已经到了无已复加的地步。

         想当年,邓小平因为自己的长子在毛泽东发动的"文革"中成了终于不能再站立起来的残疾人而迁怒于毛泽东的后代,终于让风云一时的"共和国第一公主"一度落魄到了无钱治病的可怜地步.

        当邓小平访美归国时,日后成为吴小晖太太的邓卓芮还是当时邓家的唯一的外孙女,邓小平在机场上就迫不及待地给宝贝外孙女打开礼品盒时,邓卓芮的同龄人,毛泽东的外孙王效之(与吴小晖的夫人都是生于一九七二年)正跟着母亲在北京街头寻找最便宜的"堆儿菜"(北京人称菜市场里卖不出去便不再过称,几分钱一堆处理的大陆菜为"堆儿菜")。

         此时的邓小平外孙女已经对国产糖果和国产玩具不屑一顾,而王效之则学会了看到菜市场柜台下面有被人扔掉的菜叶,赶紧捡进妈妈的提篮里。当菜市场售货员用怜惜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刚刚满入学年龄的孩子时,打死她也不敢相信这个孩子竟是毛主席的外孙。

         当邓小平的医生给整个"第一家庭"制定了严格的营养食谱,特别告诫不懂事的小孩子们"营养过剩对身体有害"的时候,一日三餐面条碗里漂浮的青菜叶就是毛泽东外孙必须接受的生活事实。

         当迎接邓小平出访归来的专车队在长安街上呼啸而过,车里坐着的日后留美,学有所成之后下嫁吴小晖的邓卓芮专心把玩着爷爷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时,被迫在西单商场附近一套普通民宅里安居的李讷,却不敢让毛泽东的外孙王效之走近这所商场的玻璃橱窗,因为那里面陈列的巧克里糖果对这孩子极不现实。

         王效之自己回忆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年代里,他刚刚开始记事,所以他学会的人生第一课便是"看人脸色"。"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个老出错的孩子,因为人家老瞪我。"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