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我国首次对外公布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
我注意到这个表述,美国籍,但这些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英烈,也就是说,他们和牺牲的中国飞行英雄一样,同属英烈。这个理解没错吧?
那么,网络上这么多年诋毁飞虎队、歪曲历史、到处倾倒垃圾的做派,至少该收敛一下了吧,至少该"清朗"一下了吧。
用不着说尊重历史这样的大话,最本质的,贬低陈纳德,就是贬低我们的抗日战争!这和抗日神剧没什么区别。
1、有人说陈纳德就是个美军退役上尉,没什么本事却来中国窃居高位。
陈纳德的确是退役上尉,但他是杰出的飞行教官,他第一个本事就是训练杰出的飞行员。1935年,苏联空军想聘请他做空军教官,你说他本事如何?
陈纳德刚来中国时,身份是顾问,指导中国飞行员;后来美国飞行员志愿参战,蒋介石让他当了个上校;1942年2月,他出任驻华空军指挥官,军衔升为准将;1942年7月,陈纳德改任美国驻华航空特谴队司令,军衔仍为准将,这是美国人任命的。
注意,作为志愿者的飞虎队只存在一年时间,到这时编入了美国空军。
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谴队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
这就很清楚了,陈纳德的军衔,是战功得来的,否则美国人能升他为少将?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称陈纳德为"战术天才",怎么样,这个评价够权威吗?
如果还不够,那么看战绩。飞虎队三年多的战斗中损失飞机500架,消灭2600架敌机,击沉或重创230万吨敌人商船,44艘军舰,击毙6.6万名敌人。他的运输中队还担任驼峰航线的空运任务。
日本方面说,第十四航空队给他们造成了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损失,如果没有空中力量的打击,他们或许能去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
陈纳德说,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留下一个辉煌而且未曾有人超越的记录:将一支由250人、100架飞机发展壮大为2万人,一千架飞机的航空队。"
1957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空军五十年庆祝大会上,陈纳德被列为美国十大空军领袖之一。
2、有人说陈纳德和飞虎队是雇佣军,纯粹是来捞金的。
飞虎队的确是雇佣军,可是雇佣军是不是忠诚,是不是勤勉,这是另一回事。
这就像郑钦文、花样游泳队的外籍教练,薪酬都不会低,可是带队成绩是另一回事。为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非要混为一谈?
刚才说苏联邀请陈纳德任飞行教官,苏联人开出的价码是月薪一千美元。注意1935年苏联没仗可打,仅仅是做个教官。
飞虎队的成员每月收入在250—750美元之间,飞行员每月薪金600美元,中队指挥官每月750美元,每干掉一驾日本飞机还可以获得500美元奖金。
这个价合理与否,大家自行判断吧。其实大家都明白,为了中国的正义事业拼命,这本不是钱能衡量的事。
3、陈纳德和飞虎队的弟兄们决不是为了钱来的。
1937年,陈纳德应宋美龄邀请来到中国,他同情中国抗战,就是看侵略他国的日本鬼子来气;当年他拒绝苏联邀请,是因为他不喜欢苏联。他喜欢中国。
陈纳德和中国签订的合同只有三个月,期满之后中国邀请他留下来参加抗战,他留下了。
美国当时是有《中立法案》的,就是美国军人、船只飞机,一律不准靠近交战国。美国国务院要求陈纳德及在华的空军人员离开中国,但陈纳德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离开中国。
反正他们是退役军人,日本人也没办法,而陈纳德护照上写的是,"考察农业"。
那些飞行员当然是很为了钱的,但是了解一下各国兵制,什么是义务兵,什么是志愿兵,就明白了。志愿兵可是拿工资的。
送给中国小女孩一个洋娃娃
4、陈纳德说,我是半个中国人。
志愿队飞机上涂的是鲨鱼图案,中国老百姓看着以为是老虎,就叫它飞虎队。
四川著名画家张善孖,是张大千的二哥,画了一张"飞虎图"赠给陈纳德,陈纳德非常喜欢这个绰号,到改为正规军的第十四航空队时,仍然叫飞虎队,并用飞虎图做了许多旗帜和徽章。这幅中国画陈纳德极为珍视,不轻易示人,现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陈纳德说:"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1945年,陈纳德被解除职务,这回他彻底退役了。
在重庆告别,薛岳将军送他,上飞机前,陈纳德解下航空队的腰带送给中国战友,薛岳立即把它系在腰间,陈纳德回忆:"泪水从他那坚毅的脸颊滚落而下。"
离开重庆时,陈纳德的车根本开不动,街上挤满了人,到处悬挂着飞虎队的标志。人们干脆抬着车走上层层台阶。这就是当年的中国人对飞虎队的感情。
有朋友对陈纳德说:"自从马可波罗以来,还没有一个像你这样受中国人爱戴的外国人。"
陈纳德的名言:"我热切地希望飞虎队的标志永远高悬!请永远记住:她是太平洋两岸两个伟大民族在战争和和平时期向共同目标奋进的象征。"
1958年7月,陈纳德临终前,美国国会晋升他为空军中将。他死后,墓碑是中文写的。
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美籍英烈,同样不可诋毁。
对比1945年昆明百姓对陈纳德的感情,再看看今日一些人的胡说八道,可以看出,公布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有它的积极意义。
如今的互联网,太需要普及一些常识了。
本文数据和素材主要来自《西南抗战史》和《陈纳德回忆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